为什么中国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循环的?
德国大哲学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如此评论中国:
“中国虽然有各个朝代之间的更替和转变,但却始终没有什么变化,不过是一个王权代替了另外一个王权而已。一种亘古不变的东西代替了一种真正历史的东西,因此可以说,中国和印度还处在世界历史的外面。”
都是究竟黑格尔说的对不对,什么是一种真正历史的东西,鄙陋的我一无所知。中国的治乱循环,改朝换代而没有革命性突破,在近代以来被人诟病,也不是新鲜的事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古人的脑洞,例如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会发现往复循环的观念,在中国古人的世界观里是正常不过的事,至于有没有进步还是倒退都是其次的。这涉及到中国传统最核心、最根本的底层思维——圜道观念!
1.
不要被看似高大上的概念吓到啊。
圜(huán)道,你可以理解为圆道、圆环、闭合回路...都是一个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循环之道。圜道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在遵循着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包括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诞生、发展、消亡,都在循环中里进行的。
做循环运动的事物,最后到了终点,都会重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本质上是没有起点与终点
;运动中的原因会变成结果,上一阶段的结果在又会是下一阶段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互为因果。
2.
中国古人形成圜道观念,可以追溯到远古。中国自古以农业为本,对农务活动、天文气候密切关注。古人也很苦逼啊,不像我们现代生产力发达,吃饱了什么都不管可以刷抖音、吃鸡。稍有不慎,来年颗粒无收,那就坐等饿死呢。
他们看到四时变迁,明白到“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仰望星空,发现“日盈则仄,月盈则食。”;农务上世代谨遵“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就是如此简单朴素,现在7岁小孩子都懂的道理,萌芽形成了圜道观念。
总结而言,古人的圜道观念是从观察地球围绕太阳,月球围绕地球所做的圆周运动而形成的,首先应用在农业,后来影响到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
3.
圜道观念最早是《周易》以明确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周易》的“易”,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提到,古人认为“易”字,上面是日,下面是月,象征阴阳。所以有人认为《周易》是讲日月阴阳的圆周运动。
仔细研究《周易》的一些卦象,这个解释是可以逻辑自洽的,整本书确实充满着循环之道的思想。
例如:
复卦,上面五个阴爻,最底下一个阳爻,代表着一阳生,在二十四节气上代表冬至。其中卦辞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是说万事万物都在往复循环之道。
《周易》以代表天的乾卦,地的坤卦作为开头;以既济、未济卦作为不是终结的结束。六十四卦这样排列有很有含义的,意味着天地在往复循环的交流中,产生万事百态,这是空间上的。事物的诞生,成型,毁灭也是往复循环,这是时间上的。天地是大循环系统,其他事物是一个个小循环。大循环套小循环,《周易》用深涩的语言和卦象表达了这种即简单又深奥的道理。
4.
圜道观念由《周易》成书文字总结,这个名词概念却是秦始皇的干爹吕不韦,他的门客编著
的《吕氏春秋》正式提出。
“何以说天道之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天的圆周运动,就是天地精气的上下交感,循环交流,无所停滞壅塞。圣人治国就是效法“天道之圜”。在这本书里,有关圜道观念与治国的结合,作出了篇幅不短的论述。
但是吕不韦死后遭干儿子清算,重用法家思想,《吕氏春秋》并有没太多影响力。圜道观念对政治影响最深远的思想,要数战国阴阳家邹衍。春秋战国,五行思想开始席卷天下,其中五行的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就是一个很理想的闭合回环。那时候很多人都明白周朝已经准备死而不僵,邹衍为改朝换代炮制一套神论——五德始终说。五德对应五行,每一朝代都有五德(金木水火)中的一种。德运都有盛与衰,改朝换代按五行相克的顺序。邹衍认为从黄帝是土德算起来,商朝金德、周是火德,他因此预言代火者必将水。之后中国实现大一统了,汉朝接纳了五德始终说,但认为短暂秦朝暴虐无德,自己才是水德。五德始终说成为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到了清朝才结束。所以前面说了,大家都习惯朝代更替就像寒来暑往那样自然了,至于如何走出周期律大家反而没有深入思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