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源庆”宁化府⽼陈醋的由来
据太原市⽂物局考证,“益源庆”始创于1377年。原系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晋恭王朱棡庶五⼦朱济涣1410年为宁化王时的王府作坊。关于“益源庆”店名的由来,据“益源庆”解放前传承的最后⼀任掌柜张映瑀兼制醋师傅回忆,在15世纪初,古⽼的并州城有⼀狭窄的⼩胡同,胡同⾥有⼀家⼩店铺,店主领着⼏个⼩伙计以帮⼈磨⾯、酿酒、制醋为⽣。店主为了使⼩店⽣意兴旺,特为本店取名为“益源庆”。“益”乃收益利润,“源”为源源不断,“庆”乃庆祝之意。合起来寓意为:期望该店买卖兴隆,财源不断。
府1410年收归宁化王府后,益源庆成为专门为王府磨⾯、酿酒、制醋的作坊,并⽇益发展壮⼤。据本公司现存的⼀具当年蒸料⽤的铸有“嘉庆⼆⼗⼆年七⽉吉⽇成造”字样的铁甄推测,早在1817年益源庆已具有了⽇产醋300余⽄规模,为⼭西最⼤的制醋作坊。
据“益源庆”最后⼀任掌柜回忆,民国前“益源庆”的股东仍是姓朱的,朱家除开有“益源庆”外,在太原还开有“⼤⼩买卖社”、“意合”、“复合”、“天庆城”等字号及部分房产。“益源庆”的掌柜为赵⼆,负责经营磨⾯、酿酒、制醋等主业,兼营酱油、酱类、油类等副业,在太原市享有盛誉。产品称为官礼陈醋,当时已成为达官显贵馈赠亲朋的佳品,深受上流社会名⼈青睐。直⾄民国时期,太原市的阎锡⼭属下的⼋⼤⾼⼲及⼭西晋剧名流丁果仙、丁巧云府上常年⾷⽤“益源庆”的醋,由店伙计定期挑篓送到府上。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朱⽼太爷(榆次⼭庄头⼈)已死,朱⽼太太及其三⼦⼀⼥(即朱骏图、朱⼆、
朱三、朱凤英)维系朱家买卖“益源庆”。仍以磨⾯、酿酒、制醋为主,当时有⼤掌柜李富恒、⼆掌柜申令喜、三掌柜靳安民。“益源庆”由⼤掌柜⼀⼈管理。之后,由于朱家⽼⼤、⽼⼆吸烟⼟成瘾,终⽇挥霍,朱家买卖败落,于是1943年,“益源庆”在濒临倒闭的情况下,由“益源庆”解放前的最后⼀任掌柜张映瑀寻得榆次丁永义、刘世忠、王⽀荣三⼈合资将“益源庆”买下,在原址重操旧业。从此,“益源庆”在以朱家为股东的年代,在经历了由弱——强——弱的历史过程后,结束了由朱家所有的历史使命。由掌柜张映瑀、安守芳、⽯化明共同经营的“益源庆”再度复苏,⽇产双醋300余⽄。实⾏了⾃产⾃销,保质保量,保退换、保顾客吃完不坏。由于他们重质量、保信誉,颇受消费者的信赖,产品⾏销京、津、沪、西安等地,⼩店知名度声名远播。产品也由此被消费者称为宁化府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