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信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2年河南省信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 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容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海牛Ⅱ号"很"聪明"。科研人员为它量身制了很多传感器设备。这些传感器,
合了团队多年的海上实地钻.探经验。到了海底,钻头会根据地层性状情况,快速自动判断并
自动适应调整钻进模式与参数,解决了海底钻机与配套取芯工艺对海底复杂地层的适应性难题,从而大提高了钻探效率、取芯率和取芯质.量。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zuàn zhì
B. zuān zhì
C.zuàn zhǐ
D. zuān zhǐ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①定②溶③副
B.①订②融③幅
C.①定②融③幅
D.①订②溶③副
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8分)
古诗文名句
劝谕诸葛亮说∶"陟罚臧否,①"(《出师表》),臣子对帝王劝谏奏效能够让国家走向强大,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②,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
责任范仲淹用"_③,④"(《渔家傲·秋思》)揭示自己与征人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愿无功而返。苏轼借用典故"⑤,⑥"《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出希望责任朝廷重用自己的愿望。
爱国
老师让积累两句表达爱国情感的诗句,李明同学选了" _⑦_,⑧"(文天祥《过零丁洋》)两句,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
(1)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说林冲"熬得住",吴用"明明白白驱策力,有军师之体",结合原著内容,对两个人物中的其中一个做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也有人觉得并不尽然,它也在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请你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并举例说明。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深鼻"对收集到的人体发出的气体分子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庞大的嗅觉数据库进行比较,将气味与导致这些气味产生的各种病症进行对比匹配,生成并打印关于你的健康状况的诊断结果。
②但这时,你已不再需要做包括静脉穿刺采血等各种痛苦而烦项的检查,也不需要等待一周才能看到你的血液检测结果。
③2050年,你可能每个月定期会做一次体检。
④你只要坐着不动,从你口鼻中呼出的,或从你的体内释放出来的挥发性分子会慢慢进入复杂的人工智能仪器,它就是被称为"深鼻"的未来的电子鼻"医生"。
⑤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订相应的方案或进行药物调整。
A.①⑤④③②
B.③⑤②④①
C.③②④①⑤
D. ①⑤③②④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9分)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成功举行。开幕式伊始,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设计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受到网友盛赞。
2月4日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有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和生机。立春预示着寒冬已尽,春回大地,自此万物更新,生机勃勃。立春
之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也窝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
在倒计时环节,雨水、惊蛰、春分……二十四节气的中英文名称在长城、天坛等中国壮美山水和人文景观映衬下依次亮相,让人耳目一新。当倒计时来到1时,正好是立春。(1)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 字)(4分)
(2)说一说开幕式伊始,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设计有什么用意和文化内涵。(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母亲的谎言
闫明君
“手术很成功,都是良性的!”随着电话里父亲声音的落下,这些日子以来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两个月前,母亲所在的单位组织员工体检。母亲被查出甲状腺和乳腺两处都有结块,然而她并没有打算告诉我。
她是位满分的母亲,而我是个不及格的女儿。从小,她便将一切都为我打理好,衣食住行事无巨细。记忆中的她似乎永远都是忙碌的,忙着上班,忙着为我做饭,忙着给我洗衣服,就连休息时也是忙着学几样新菜式给我改善口味。
“你什么都不要管,学习就行了!”这是成年前母亲说得最多的话。在她的教导下,我顺顺利利的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要洗衣服就从最下面的架子里拿,洗衣服用洗衣液,洗袜子用洗衣皂,洗外套用洗衣粉,刷鞋子可以用洗衣膏……”大一那年,她把这些分门别类地放在了我的架子上。大四那年,我毕业离校收拾时才发现有些东西我还没有用完。
我是在省内上的大学,从学校坐高铁回家只需要半个小时。四年来,只要超过两天的假期,我都会拉着行李箱回去。回时,箱子是满的,里面是我穿脏的外套;来时,箱子还是满的,里面是母亲准备的吃食。
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毕业那年,我考上了省外一所高校的研究生。母亲开心又担心,她有些迟疑,“这回可是真的要你一个人了,你可要好好照顾自己。”上课,写论文;查资料,写论文……我的生活被无数的论文填满。记得刚考上硕士时,壮志满怀、颇为得意的表示将来想去读博。可现在,现实扑灭了我的热情,打破了我的幻想,而这一切是母亲不知道的,她还在兴冲冲的告诉我,她会供我读博,只要我愿意。
“烦死了,我现在都快累死了!我才不要往上读了!”我满满的烦躁和怒火,浇灭了电话那端母亲的兴奋。
“妈妈,我五一假期回去。”我不愿为之前的话低头,可又抵不过内心的愧疚,便出此下策,想着弥补一二。
走边说。“你在哪儿?”我随口一问,却让那边沉默了一瞬。“……没事,在街上呢。”母亲的口吻有些慌张,“有点忙,晚上再打给你吧。”这是母亲第一次主动挂断我的电话。
有些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可随即又释然了。“没事,反正马上就放假回去了……”而在千里之外,坐在诊室里的母亲和父亲正在和医生商量着推迟手术的相关事项……
一切都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直到我回到家后的第三天,一张报告单戳破了母亲高明的谎言。熟悉的CT
图纸,熟悉的形状,这样的报告我曾一年前在表舅妈那里见过,而后表舅妈被确诊为乳腺癌!顾不得细想,我拿着报告打通了正在上班的父亲的电话。
“你妈妈本来上周该动手术的,但是怕让你过不好节,就推迟了。”父亲沉默了片刻,说出了全部。一直都知道自己任性,可却还是仗着母亲的包容而肆意妄为,这是第一次感觉到被后悔淹没的痛苦。
还好手术很成功,还好命运是垂怜我的,它没有夺走母亲的健康。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世间种种悲剧中最为痛苦的一种。我不愿也不敢去品尝一分一毫,感谢所有的所有,甚至感谢那一块血肉模糊的肉块,感谢它没有生长的太快,成长的太焦急,让医生可以把它切除,也把无尽的痛苦从我的体内切除。
我怀着满心的温暖继续温习之前的功课,这一次,我不再烦闷,不再抱怨。因为,纵使前路漫漫,可只要身边人安好如初,即使前路渺茫,也不会孤单。
6.本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7.阅读文章,想一想用"母亲的谎言"做标题,有什么妙处。(4分)
8.从全文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9.读完文章,你一定很感动,想一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3 题。(共12分)
读书之乐乐何如
易裕厚
①说起读书,有哲人这样总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长才.…."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几乎天天都在阅读,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版的。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读书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那么读书之乐乐何如?
②读书让生命丰腴。清代黄图珑在《看山阁闲笔》里说∶"窗明几净,开卷便与圣贤对语,天壤间第一快乐事也。"是啊,虽然无法与古人、前人直接面对面,但是通过对一些书本、文字的阅读,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地了解到数千百年之前的老子、孔子、李白、杜甫等人的思想世界,也可以认知远在欧洲的卡尔·马克思、弗朗西斯·培根、伏尔泰等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饱满丰富起来。多年未见的知己来了,我们会像孔子那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对学习与实践的认知上,我们会想起培根的"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叉补读书之不足"……
③"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穿行不息,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汲取更多的知识让自己优雅、睿智、豁达,让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读一百本书,就可能拥有一百种经历。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读书来增加人生的高度、拓展生命的宽度。
④读书给心灵力量。网络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参差不齐,好的坏的,真的假的,怎么鉴别?鉴别能力从哪儿来?唯有读书,与书为友,增长知识。有了知识的积累和心灵的熏陶,面对恐惧、紧张、焦虑、痛苦就能处变不惊,让自己保持一份淡定和宁静,从纷繁的信息表象之下寻到真知,于逆境中显从容,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处见繁花。
⑤读书使灵魂升华。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古人早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困于生活和时间,我们没有办法去周游天南地北,只能跟随着别人的文字,在字里行间感悟着天马行空、人生惬意,可谓身虽未至,心已明之。
⑥"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北宋黄庭坚如是说。读书总能让人在书中到共鸣,与写书之人在某一瞬间达到默契,或对某一事件产生认同,好似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相遇,从而获得补给,得到救赎。如此,文章读多了,自已的所得所思所想,以文字记之,写出锦绣文章,岂不是人生之快事。读书与人生相伴,犹如一旦三餐∶更像呼吸空气般吐故纳新,不知不觉间,帮助我们反思当下,放眼未来。更提醒我们;身在井隅,心向星光;
10.通读全文后回答,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2.第⑥段加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结合具体句子,请简要分析。(3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二十大开幕时间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4~17 题。(共10 分)
曹刿论战
《左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别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部,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别曰∶"未可。"齐人三鼓。列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判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转危为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B.战则请从.当余之从.师也力不从.心
C.又何间.焉挑拨离间.遂与外人间.隔
D.公问其故.故.弄玄虚温故.而知新
15.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6.文章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各是什么?(2 分)
17.请结合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鲁庄公和汉宣帝在执政上的共同之处。(4分)【链接材料】
夏五月,诏曰∶"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生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可谓文史甲矣。"
又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
前者,赦之。"(节选自《汉书·宣帝纪》))
【注】①生∶百姓。②文吏∶掌管文书、法令的官吏。③讳∶冒犯名讳。④询∶汉宣帝改名为"询"。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 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祥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从炼字的角度,分析画线句中动词的作用。(2分)
19.简要分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愿?(2分)
四、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当代女作家毕淑敏说∶"有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人把现实变成了梦想。关键是,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你的梦想做了什么?"
老师说∶追求梦想过程中,你会经历许多的酸甜苦辣,而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成长。
同学说∶人生的故事可更精彩,而我们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主角。
梦想是远处的灯塔,指示前进方向;梦想是雪后那抹阳光,温暖一颗心;梦想是五彩的气泡,美丽又易逝。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你一定在不断成长。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追梦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给大家分享你追梦的体验、过程、细节等。(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追梦的思考和心得体会。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 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