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历史文化
中国 | 四川 | 成都 | 2006-11-13 21:36:【文章字体:大 中 小】
四川有太丰厚的文化,太多的景观,但都江堰是一定要看的。毕竟都江堰“是宜与长城,并耀秦皇代”呢。 都江堰为战国晚期李冰所主持修建。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了李冰。从鲧筑堤堵水失败,到禹开河疏导成功以及后来蜀国首领鳖灵治水,无疑为认识洪水治理洪水积累了经验。到李冰时,才能运用前人经验,创造性地组织修筑了都江堰这庞大的水利系统工程。 历史造就了都江堰。那时,诸侯雄争霸,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一举统一华夏大势所趋。“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王毅然挥兵率先取蜀,使秦最终统一了天下。李冰任蜀郡守,深知都江堰不仅仅是水利设施,更是中华民族从割据走向统一的一项重大举措。自此“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蜀为天府之国也由此而来。 近观都江堰,一个无坝引水工程,除庞大水网河渠外,主要是渠首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以分流分沙,泻洪排沙,引水输沙,保证枯水不缺,洪水不淹,泥沙少淤,水旱从人了。李冰不仅主持修建了都江堰,而且总结出一套“水经”。“蜀守李公凿离堆以利蜀,刻‘深淘滩,低作堰’六言于石,立万世治水
者法。”最近,在宝瓶口崖壁发现清代石制量水尺,已是难得的文物了。而今在此处水中吊装了电脑水位监测仪,千年古堰一跃而“电脑化”了,真正步入古人“水旱从人”的梦境。 李冰官至郡守,秦始皇统一中国,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而李冰之时秦国又设多少郡已不得而知了,那些郡守姓甚名谁更无稽可考了,独有李冰,因都江堰而名烁古今。不但垂于青史,且祠庙以祭,浩浩五千年,文官武将,享此殊荣者,能有几人两千年来,都江堰不但没有因时间推移而被淘汰,反而一直发挥着作用,且愈加显示出奇迹般的价值。因此,李冰被后人尊为“川主”,敬奉为神,尽享人间香火。这就是有情又无情的历史与现实! 站在秦堰楼,凭栏眺望,岷江自崇山峻岭中奔腾而来,而烟雨悄然朦胧了千里平原沃野,都江堰就在岷江与沃野间,默默地分洪与灌溉。想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的古老灌渠早已沦为沙漠,古罗马帝国的人工渠道也早已弃置荒废,独有都江堰依然奔流着两千年来的滚滚碧波。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
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一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公元前256年秦昭襄工践位期间,郡
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这项彪炳史册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在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使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无不为之倾倒。渠首三大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这里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绝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济;文人墨客,多会与此。特别是建国以来,共和国三代领袖及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政要和专家学者,均莅临巡视、观览和考查。这里山水所在,胜迹如云,景观随步,令人流连忘返。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灌区水利,
星罗密布,各展风韵,各具特,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荡伯;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涟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 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创造了“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
都江堰历史大事记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4-14 Tag:郫 点击: 419
l 新石器时代古老蜀族已经开始在都江堰地区活动。 l 大约公元前两千多年,古蜀国建立,都江堰为其文明中心之一。 l 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古蜀王开明治理水患,领导了对宝瓶口的开凿。 l 秦惠文王时灭古蜀国,把四川设为蜀郡,都江堰地区称湔氐道。 l 一般认为,公元前256年前后,李冰团结和组织西蜀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以分水堤、溢洪道、宝瓶口为主体的渠首工程最终完成。 l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l 东汉顺帝汉安二年(143年)七月一日,张道陵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历时1
3年,于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于第三混元顶。青城山自此成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历代龙虎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天师张陵扫墓。 l 蜀汉时都江堰称湔县,不久改为都安县,属汶山郡。 l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l 西晋徙都安于今聚源镇导江村,在都安旧治(今灌口镇)置晏官县。 l 刘宋时期,汶山郡治迁灌口,辖都安、晏官二县。 l 南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划今都江堰市岷江以西地域及崇州市、汶川县部分地域置齐基县(治所在今青城乡五里村),与都安、晏官同隶汶山郡。 l 南梁于齐基县置齐基郡,郡县同治。 l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改晏官县为汶山县,仍属汶山郡,废都安县以其地入于郫。 l 北周天和四年(569 年),废齐基郡,改齐基县为清城县(治所在今徐渡乡古城村),属键为郡。 l 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年),废汶山县,以其地并入郫县。 l 唐高祖武德元年 (618 年),于汶山县旧址设镇静军,于都安旧址置盘龙县。 l 唐高祖武德六年 (623 年),改盘龙县为导江县,属蒙州,清城县属蜀州。 l 玄宗开元十二年 (724 年), 改清城县为青城县。 l 前蜀武成元年(908年),改镇静军为灌州,辖青城、导江二县。 l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二月,世居味江的青城县茶农王小波、李顺率众起义。
在广大人民众的支持下,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盛时达数十万人。曾经攻占了以成都为中心,东到巫峡,北到剑门,南至戎州、泸州的广大地区。 l 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 年~1294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 余日抵成都,游览了都注堰。后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 ,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l 明太祖洪武九(1376年)年,降灌州,为灌县,十年(1377 年)撤祟宁县入于灌县,十三年(1380 年) 析出复置崇宁县。
都江堰历史大事记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4-14 Tag: 点击: 420
l 清同治年间 (1862年~1874年),德国地貌学家、地质学家冯•李希霍芬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各地无与伦比。曾于1872年在《冯•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冯•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 l 1913年,成都到灌县公路动工,1925年全线建成,1926年1 月1日通车,是四川省第一条公路。 l 1919~1920年,灌县人姚宝姗在小金县长卸任后,集会省中经营界人士,与法国基督教士谢安道合资,兴办森茂伐木公司,获利甚巨,是为都江堰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l
1941年,黄炎培到都江堰选定城东郊丰都庙为校址,1944年2 月,“都江实用职业学校”开学,由沈肃文任校长。学校建立董事会,黄炎培任董事长。抗回战争胜利后,学校于1945年10月交由灌县地方接办。 l 1945年8月11日,当在此居留的号冯玉祥将军听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的消息时,当即捐资在真武宫侧建亭取名“闻胜”,并撰书刻碑一通立于亭中。 l 1950年1月,灌县人民政府成立。 l 1959年2月,郫县并入灌县,8 月又分置。 l 1988年5月, 经国务院批准,灌县改为都江堰市。 l 1994年4月5日,由四川省政府、国家水利部主办;成都市政府、都江堰市政府、都江堰管理局承办的“中国四川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庆典”在都江堰渠首隆重举行。 l 2000年11月29日晚(当地时间21点02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凯恩斯市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决定:都江堰、青城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