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导刊 2020年10月 第10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10 October 2020
72
我国啦啦操文化发展研究
寇磊 杜长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南京 210016)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对啦啦操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进行研究。啦啦操文化源自美国原始部落时期仪式活动,发展于大学校园、繁荣于竞技,具有仪式性、发展性、多元性特征。我国啦啦操属舶来文化,啦啦操文化历经引入期、试点期、推广期,存在文化根基薄弱,特征不显著;赛事发展领先文化建设,文化多元化发展有待提高等发展困境。建议: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凸显啦啦啦操文化特;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构建啦啦操文化体系;以校园啦啦操文化为基础,逐渐实现多元文化创新。
关键词:众体育;体育文化;啦啦操文化;体育仪式
Development of Cheerleading Culture in China
KOU Lei DU Chang-liang
(Sports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observation,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cheerleading culture in China. Cheerleading culture originated from the rituals of primitive tribal times in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ed on campus and flourished in athletic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tual, development and pluralism. As an imported culture, it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introduction period, pilot period and promotion period, faced with some following difficulty: weak cultural foundation, in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event development ahead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weak culture d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so on. Suggestions: We will highlight cheerleading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y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scientifi c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system, gradually realize multi-culture innovation, based on campus cheerleading culture.
Keywords: mass sports; sports culture; cheerleading culture; sports ceremony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TYB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R201803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HQ021)
第1作者简介:寇磊,男,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啦啦操(cheerleading )起源于美国,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早期啦啦操运动的演变、进化、成型及发展都是在美国文化的孕育下完成,直到20世纪80年代,啦啦操开始跨越美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迅速风靡全世界。自1998年引入我国以来,啦啦
操运动在推广、普及、培训、竞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啦啦操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啦啦操属舶来文化,文化形式多借鉴美国,但尚未建立起鲜明的项目文化系统,赛事发展领先文化建设。从啦啦操的文化发展历程来看,具有仪式性、发展性、多元性的
特点,为此需要在其文化本源中探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本研究在阐释啦啦操文化生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啦啦操文化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啦啦操文化发展进程与困境,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我国啦啦操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帮助。
1 啦啦操文化及其特征
1.1 啦啦操文化阐释
文化(culture),最初源自拉丁文(colo),即耕耘之意。不仅指耕耘土壤,还指照料土地,饲养动物;通常意味着照料人们的生活,如穿衣、装饰身体、照料关心朋友及家庭、敬神;还意味着居住在城镇或城区,以及培养正确的道德与心智[1]。就啦啦操文化的构成而言,大致分为物质与精神“两分说”,物质
、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等。从其文化的阐释来看,它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和现象,其价值在于通过劳动改造和创造环境,这一环境并非外在的自然环境,而是人类自我的个体生理环境乃至社会体的生理、心理环境。同时,啦啦操也在不断地被创造和被赋予新的意义和价值。
1.2 啦啦操文化特征
1.2.1仪式性
啦啦操文化雏形可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为激励部落外出打猎的战士或当战士们狩猎凯旋归来时,族人给予手舞足蹈的欢呼和鼓励,原名cheerleading,有振奋精神、提振士气的意思[2]。从文献记载来看,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具备“仪式”的特征,伴有原始图腾崇拜的意味;族民在舞蹈的同时会自发地击掌或敲击鼓、棍、棒、竹、铃、木片、葫芦制造出不同的声音或者音调来进行伴奏,运用各种鲜明且不断变化的节奏来控制整场舞蹈的发展和变化[3]。与此同时,族人还会加工美化各种诸如贝壳、羽毛、兽皮、种子等道具用作舞蹈装饰,如在胸前挂上贝壳链以突出上半身的蠕动和起伏;在腰间系上草裙或动物皮毛以夸大胯部的摆动和旋转等。除此之外,在某些传统的宗教舞蹈中,人们常戴面具或全身绘制代表本民族象征的花纹或图腾来舞蹈,这样的装扮既有装饰和美观的作用又具有吉祥和驱邪的含义。舞蹈表演的进程中还时常伴有歌唱或呼喊以抒发情感、增添舞蹈的气氛。cheerleading在原始部落中,为凝聚族人的精神和意志起到重要的作用[4]。可以看出,啦啦操文化产生于人类原始精神诉求,寄生于生产生活之中。
1.2.2发展性
啦啦操文化作为美国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摆脱了“自然”的禁锢,发生了变迁。美国现代啦啦操与原始部落的仪式行为具有较大的区别,从表现形式到文化符号、仪式的意义都发生了改变[5]。1869年11月新泽西的罗格斯大学对阵普林斯顿大学一场校际橄榄球赛,开创了现代啦啦操运动的先河,从此啦啦操文化与校园产生了羁绊并逐渐衍生,由自发性的个人行为发展到有组织的团体活动,并随着美国女权的进步,突破了男性运动的桎梏[6]。美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为啦啦操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高校之间橄榄球赛事的广泛开展为啦啦操的出现提供了契机。例如,1869年,罗格斯大学对阵普林斯顿大学的橄榄球赛上,普林斯顿大学的观众和居民自发欢呼道:“Ray! Tiger! Princeton!”[7]。1898年11月2日,明尼苏达大学的学生约翰尼•坎贝尔(Johnny Campbell)组织人助威,从此有组织的啦啦队诞生,并正式把啦啦队队员命名为“cheerleader”,也被叫做“yell leader”[8]。
啦啦操运动除了运用口号这种语言文化表达欢呼、助威、加油之意外,还广泛运用手势文化来表达对学校、球队的忠诚和热爱[9]。此外,学校啦啦操吉祥物、学校特服饰、学校代表、学校代表英文字母以及各个学校独特欢呼的现象在这种潮流中萌生,彰显出不同学校文化的特征(见表1)。
1.2.3多元性
人类为了生活,不断地在改变他的四周,即使在人类生活最原始的方式中,都是靠工具间接地去满足,
世界上没有完全的“自然人”[10]。从文化生成的学理角度来讲,啦啦操文化的生成、发展与演进应遵循其发展规律,其形式决定其基本及衍生的性质,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呈现出一种连续的、积累的和进步的特征,因此呈现出其“历史”的印记[11]。啦啦操文化起源于原始仪式活动,发展于校园,繁荣于竞技(见表2)。
现代啦啦操运动发展初期受女性不能参与部分体育运动的限制,啦啦操运动仅由男性组织参加。随着1920年美国宪法第十九修正案的正式通
73
过,1964年民事权利法案规范了美国境内不得采取种族隔离,促使大学女生、不同肤人参与到啦啦操运动的行列中[12],从而促成了美国啦啦操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13]。不同种族和职业的人都参与到啦啦操比赛中来,一方面促进了啦啦操运动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夯实了啦啦操的众基础,丰富了啦啦操运动文化。特别是黑人的加入为啦啦操运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14]。此外,啦啦操运动与美国传统节日关系密切,尤其是圣诞节和感恩节[15]。一方面,美国传统节日庆祝与啦啦操运
动的娱乐表演功能相吻合,使啦啦操运动很自然地成为这两大节日活动中的一部分,并且逐渐成为一种传统;另一方面,啦啦操运动通过美国传统节日宣传了项目本身,推动了啦啦操队员成为庆祝美国传统
节日众多参与者中的一员,使其文化更好地融入到美国文化系统中。啦啦操运动作为美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成为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1985年,一部以啦啦操运动为主题的系列小说“Sweet Valley High”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首。迪士尼音乐剧《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isical)获得全球一亿人的高收视纪录以及两项艾美奖,这部音乐剧中,时尚的高中校服、棒球队、篮球队和啦啦操队员的出场,充分展现了啦啦操运动所富有的青春活力、健康向上和团队精神。与此同时,啦啦操运动也成为美国的电影题材之一。以啦啦操运动文化为产品,以现代多媒体数字传播技术为载体,摆脱了啦啦操运动在美国本土的局限性,使啦啦操运动文化辐射到世界各地,从而把啦啦操运动文化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型,实现啦啦操运动文化资源的高层次利用。
2 我国啦啦操文化发展历程与困境
2.1 我国啦啦操文化发展历程
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执行副主任李育林教授在介绍《中国啦啦操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指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从引入、试点、推广,中国啦啦操在参与人、参赛人数、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啦啦操文化建设彰显不足。“十四五”期间,中国啦啦操的发展重点就是要在啦啦操文化上寻求突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突出啦啦操的育人功能,探索啦啦操体教融合之路,培养品德好、学习好、气质好、技术好的“四好啦啦操运动员”。
2.1.1引入期(1998—2007年)
啦啦操通过NBA传入我国,首先在大学校园中得以发展。自1998年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诞生以来,为其加油呐喊的啦啦操表演应运而生,各高校充满活力和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啦啦操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篮
学校吉祥物(符号)文化渊源
耶鲁大学
火凤凰
(The Phoenix)
浴火重生
普林斯顿大学啦啦啦啦啦
老虎
(Princeton Tigers)
橙与黑为普林斯顿
代表颜
哥伦比亚大学
狮子
(Columbia Lions)
英格兰皇室的象征,
力量象征
威斯康星大学貛(Badger)貛之州,生态文化
密歇根州立大学斯巴达人
(Spartans)
古希腊各部中最勇敢
并善战的斯巴达人
俄亥俄州立大学
七叶树
(Buckeye)
广泛分布于俄亥俄州
的一种植物
莱斯大学猫头鹰(Owl )雅典娜的智慧象征
麻省理工学院海狸(Beaver)
生态文化,象征勤勤恳恳
印第安纳大学
山地人
(Indiana Hoosiers)
印第安纳地区的部族
被称为Hoosiers
弗吉尼亚大学骑士(Cavalier)起源于美国独立战争表1 美国大学啦啦操吉祥物及意义
发展阶段表现形式符号文化表达
原始萌芽阶段庆祝、仪式
肢体动作、
器物、口号
原始精神诉求
与生活需要
校园教育阶段课程、活动服饰、口号、标志
教育理念融入
与校园文化
竞技发展阶段竞技、赛事
服饰、口号、标志、
队名、吉祥物
文化多元表2 啦啦操文化发展轨迹
74
球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啦啦操运动在发展初期多由高校学生自发组织,以表演的形式出现,为篮球、足球等体育比赛及活动加油助威,具有啦啦操运动特的花球、队服、旗帜、标语、口号等开始陆续出现,但没有官方的推广与宣传,啦啦操文化发展较为局限且缓慢。
2.1.2试点期(2008—2013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展示现场表演形式为啦啦操、民族舞、吉祥物、鼓乐、杂技、武术等,啦啦操
与赛场内外的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加深了广大众对啦啦操项目文化的认知。为了将啦啦操项目文化引入校园,2013年5月,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组织召开了“全国校园健身项目展示活动”,江苏清江中学和安徽太和二中两所学校进行了全校啦啦操展示,各省体卫艺处主要领导参与观摩,对啦啦操项目所展示的青春、活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次展示正式开启了全国“啦啦操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序幕。2.1.3推广期(2014年至今)
2014年4月,教育部体卫艺司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共同合作,在全国31个省开展了“啦啦操送培训到基层公益活动”,校园啦啦操文化得以蓬勃发展。继北京奥运会后,2014年8月奥运五环再度来到中华大地,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啦啦操作为体育展示项目覆盖所有赛场。同年10月,教育部体卫艺司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足球啦啦操工作会议,提出了“生龙活虎踢足球,活力四射跳啦啦”的口号,“一校一球一操”的江阴啦啦操发展模式陆续在全国推广。2018年,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国啦啦操文化,经我国啦啦操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将每年的3月31日定为“中国啦啦操文化日”。通过近几年的快速推广与普及,除了校园啦啦操以外,职工啦啦操、社区啦啦操、幼儿啦啦操、残疾人啦啦操、看台啦啦操、亲子啦啦操、创意啦啦操等多种啦啦操文化表达形式陆续出现。
2.2 我国啦啦操文化发展困境
2.2.1文化根基薄弱,特征不显著
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啦啦操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没有经历早期啦啦操文化的积累与沉淀,我国啦啦操文化根基薄弱,没有显著的项目文化特征。例如,我国早期啦啦操仅是大学校园篮球赛事的助兴表演,在音乐伴奏下,以舞蹈动作为主的加油助威活动,缺乏啦啦操文化建设,文化素材和象征性符号。现阶段,虽然经历了啦啦操在国内校园的推广与普及,广州体育学院、西华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一批高校优秀啦啦操队进行了啦啦操文化探索与尝试,但仍未能实现啦啦文化建设上的突破。据调查这些学校拥有啦啦队吉祥物或符号,但与美国校园啦啦操文化土壤有所不同,我国校园啦啦操文化符号的选择,大多没有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地方文化和城市人文典故(见表3),只重视了文化形式的借鉴。
队名、口号、队歌、队旗、队训、幸运、吉祥物、团队公益活动是最具代表性的啦啦操文化表现形式。在2018—2019年全国啦啦操联赛,通过教练领队会期间对参赛队伍的啦啦操文化建设调查发现(见表4):各层级啦啦操队伍虽然大多具有队伍名称,但是文化建设情况整体较落后,特别是极具啦啦操项目文化特征的口号、队旗、队训、幸运、吉祥物等文化建设较为匮乏;社会俱乐部迫于生存与发展需要在文化建设方面相对各级各类学校有所提升,但与国外专业啦啦操俱乐部相比,差距仍较为明显。目前,啦啦操文化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我国啦啦操发展的重要因素。
2.2.2赛事发展领先文化建设
啦啦操赛事是展示啦啦操队员精神风貌和啦啦操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啦啦操赛事繁荣发展,据
2019年底的统计资料,目前,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每年举办近50场全国性啦啦操赛事,包括全国啦啦操联赛、锦标赛、冠军赛、大奖赛、城市少儿精英赛和俱乐部联赛等;同时,为了与国际接轨,还创办了中国啦啦操公开赛,每年组织国内优秀啦啦操队伍参与世界啦啦操锦标赛、澳锦赛、欧锦赛和亚锦赛等国际啦啦操赛事;每年参加全国性啦啦操比赛人数已从2010年不足3000人达到目前12万余人的规模;每年出国参赛组队约50支,参赛人数近800人。虽然啦啦操赛事蓬勃发展,但是也面临着赛事组织形式千篇一律、缺乏特、啦啦操文化彰显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比赛过程中,焦点过于集中在动作技能的比拼上,啦啦操文化建设内卷化,啦啦操竞赛环节文化
75
76
影响。其中,价值观念是啦啦操运动文化发展的内在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种族观念、男女平等观念、教育理念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等。科学技术、经济制度、社会组织是啦啦操文化发展的外在因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拥有不同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因此在啦啦操文化接触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产生竞争和对抗,形成文化冲突。但有冲突就必然有融合,不同的文化在现代全球化的环境下相互交流,和谐相融,啦啦操文化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完善的过程。我国啦啦操属舶来文化,目前,文化形式多借鉴于美国经验,缺乏对本土啦啦操文化发展的总结,缺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创新。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推行“自上而下”的啦啦操文化建设与引领,试图牢固其文化根基与传承,以改变啦啦操文化缺失的现状。但由于我国啦啦操仍处于发展初期,以项目推广普及为主,文化建设尚未得到基层老师的重视和认同,难以形成“自下而上”文化反哺。3 我国啦啦操文化发展对策
3.1 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凸显啦啦操文化特
美国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而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成为美国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核心,啦啦操运动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传承下来。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要重视文化的构建,在学习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先进啦啦操文化的同时,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积极探索在我国文化本源中寻求发展空间。以啦啦操赛事、培训为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的啦啦操文化交流及展示活动,不断丰富啦啦操文化产品,创作具有时代特征、体育内涵、中国特的啦啦操文化产品,积极开展啦啦操影视、音乐、摄影、美术、动漫、收藏等展示和评选活动。例如,2016年10月,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共同举办的“全国啦啦操创意展示大会”,现场展示活动中有京剧、脸谱、傣族舞、竹竿舞等诸多民族特文化与啦啦操进行了巧妙结合,对中国特啦啦操文化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2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构建啦啦操文化体系
在总结我国啦啦操赛事蓬勃发展经验的基础
学校吉祥物/符号文化渊源
西华大学熊猫生长于成都的一种稀有动物,
国家瑰宝天津体育学院星星赛场上最闪亮的星武汉体育学院Cheer V 欢呼、胜利广西师范大学
牧羊犬
勇猛、聪慧、忠诚武汉工商学院
火凤凰
凤凰是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
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汉族
民族图腾
广州体育学院熊猫生长于成都的一种稀有动物,
国家瑰宝南京体育学院蓝鲸南京的谐音
东南大学
藏羚羊
像藏羚羊一样顽强、勇敢,具有团队精神,永攀高峰临沂大学
皇蜂
“皇”字取词于皇冠,寓意继
承奥林匹克精神,勇攀高峰;“蜂”字是希望队员们像蜜蜂一样勤劳,不断追求卓越
表3 中国大学啦啦队吉祥物及意义表4 2018—2019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参赛队伍文化建设
情况比率统计
幼儿园
(50所)小学
(50所)中学
(50所)大学
(50所)
社会俱乐部(50家)队名86%96%94%98%100%口号30%36%52%80%96%队歌4%20%16%30%50%队旗36%30%36%44%62%队训32%22%15%40%37%幸运27%17%15%24%27%吉祥物27%7%15%22%33%团队公益活动
20%
32%
18%
27%
70%
体验不足,缺乏啦啦操文化特征,缺少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因此,造成很多啦啦操队伍是为了取得优异比赛成绩而参加,赛事文化体验不够,竞赛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难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2.2.3 文化多元化发展有待提高
啦啦操文化的发展主要受内、外两方面因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