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资料
我校2010年本科生招生工作圆满结束
    随着在全国29个省市本科一批次提档录取工作的全面结束,西交利物浦大学2010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工作顺利落下帷幕。2010年,我校计划招生1615名,实际录取人数超过1700人。

    2007年开始全国招生之后,我校2010年的招生范围已经扩展至全国29个省市,比上年新增海南、青海两省。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原有优质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西安交通大学与英国利物浦大学两所母校的优势学科与全球专业化的人才需求,2010年新开设了应用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建筑学等5个专业。

    2010年本科招生工作中,西交利物浦大学首次实行按大类招生,把19个专业分成理学类、工学类、管理及建筑类、金融与会计类这4个大类,同大类内各考生可以在录取之后自由选择专业,充分考虑到了考生和家长在专业选择时的困惑,受到普遍欢迎。

    2010年我校在各省市实际录取人数如下:江苏 609人,北京宁波诺丁汉大学学费33人,上海77人,重庆21人,天津25人,浙江115人,安徽94人,福建25人,甘肃36人,广西16人,贵州25人,海南20人,河北62人,河南33人,黑龙江38人,湖北25人,湖南22人,吉林6人,江西15人,辽宁26人,内蒙古27人,宁夏44人,青海2人,山东54人,山西10人,陕西166人,四川26人,新疆60人,云南17人。

    除考生志愿填报火爆之外,今年我校在一志愿报考人数与生源质量方面再次获得稳步提升,2010级新生中最高成绩高出当地本一线120分。首次投放指标的海南省在未追加计划之前最低录取分数高出一本线39分。从整体录取平均分来看,新疆和北京等地高出当地本一分数线35分以上,海南、吉林、内蒙古、青海、陕西、天津和云南等省则高出当地本一分数线20分以上。
    新生录取通知书已于726日陆续寄出,2010级新生有望在810号前收到录取通知书和新生报到手册等相关材料,821日令人期待的大学生活将在独墅湖畔掀开新的篇章。
 

      【连线】

    西交利物浦大学值得信赖
    北京考生刘心忆以高出一本线120分的成绩成为2010年考取我校的最高分考生,获得最高总额可达24万的一等入学奖学金。刘心忆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有留学打算,他们从20104月份通过高考咨询会才开始关注西交利物浦大学,曾经从事教育工作的刘先生随着对学校了解的深入,更坚定了填报的信念。
    “尽管以孩子的平时成绩很多国内的知名高校可供选择,但我们只填报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刘先生表示,在大学扩招、高校合并,中国高等教育环境普遍浮躁的今天,西交利物浦大学是一个让人欣喜的探索。西安交大和利物浦大学都是很严谨的世界知名大学,加上苏州政府的支持,我们认为西交利物浦大学值得信赖
    刘先生说,西交利物浦大学独特的育人模式也是他们选择这所学校的重要原因,他希望自
己的孩子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可以更为开放、自信,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健康成长。
 
    吸引我的是这里全英文的教学环境
    2010级天津籍新生陈嘉文同学高考成绩高出了本一线84分。以前我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大学,是我的父母告诉我的。陈嘉文同学在电话中和记者聊起,后来通过上网搜索以后,我发现这是一所很有发展潜力的学校。她的教学理念很先进,而且是全英文的授课,我很期待在这所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我想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提升我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陈嘉文的父母都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我们俩也算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半个校友了,我们一直很关心这所新型大学的成长。陈先生告诉记者,吸引我的是这里全英文的教学环境,这对孩子以后的出国深造有很大的帮助。
    陈先生说,他们很希望孩子以后能出国深造,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全英语教学环境及英式教育模式让他们对孩子的成长很放心。在这种国际化的环境中学习,孩子将来一定会更有优势。
 
    我看重的是孩子在大学里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2010级新生李志杰是苏州本地人,李志杰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的分数刚好踩着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分数线,而且学校离家又近,所以就选择了家门口的这所学校。虽然李先生表示一年6万元的学费有点贵,但是他相信这笔教育投资物有所值。
    李先生说,从06年西交利物浦大学刚开始办学的时候,他就开始关注学校的发展了。我并不担心孩子在这里的学习,我更看重的是孩子在大学里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培养。李先生接着说,西交利物浦大学独特的英式教育、自主学习的氛围,我相信会给孩子带来一个大的转变,他应该会形成自己的个性。
    李先生说他目前还没有考虑孩子出国留学的事情,虽然西交利物浦大学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出国留学条件,但他想根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再来确定以后的事情。

    五对双胞胎同时梦圆西交利物浦
    2010年共有五对双胞胎被我校录取,分别来自海南与重庆等地。来自重庆的一对双胞胎妹分别报考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金融会计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
    妹俩的父亲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报考之前对这个学校没有什么了解,我还特意去西交利物浦大学考察了一趟,看了下学校的教学设施。总体上来说,我对学校还是很满意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对学习抓得很紧,在别的学校考试可能很容易通过,但是在西交利物浦还是要认真学习的。而且这里的教学风格非常不错,开放式的、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也是独具特的。
    “妹俩的学习一直很好,原本想出国留学的,但是我们不放心。西交利物浦大学做到了和国际接轨,是一个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两位孩子的父亲说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习能为孩子以后的出国留学做好准备。
    他接着说:妹俩很有音乐天赋,在大学里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希望她俩学校里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记者:傅海峰  编辑:王珊)
中青报深度报道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西交利物浦受赞誉
 
    “两所与国内大学截然不同的高校,这是记者最近接连走访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后最直观的感受。

    位于江苏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和位于浙江宁波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具有独立法人、独立校园,进行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的3所中外合作大学的两所。前者是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办学,后者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集团合作创立。
 
    作为独立的、不同于项目合作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先行者,单从这两所学校目前的产品质量,即学生品质和能力来看,无疑是成功的。

    以学生的升学和就业为例,宁波诺丁汉大学已经有了三届毕业生,2008年和2009年前两届毕业生实现了100%升学与就业,2010年毕业生中绝大多数准备到英国和其他国家继续求学。再看西交利物浦大学,到今年正好完成了第一个批次的本科生教育,这些学生97%将继续读研或者攻读博士学位。

    虽然两所学校的办学模式、学科设置、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他们很像一个共同体:成功的中外合作大学。他们向全球招聘的优秀师资、没有行政彩的管理方式、启发式的全英文教学模式、严格的质量控制,每一项都能够总结出大量的经验,以对比和校正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据了解,江苏、浙江、上海,已经有几个中外合作办大学的项目在洽谈,合作方不乏纽约大学、杜克大学等名校。

    珠三角毗邻港澳,目前有一所教育部批准的香港与内地首个合作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合办的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但珠三角显然不满意这样的状况,在今年新颁布的《珠三角规划纲要》中明文表述支持港澳名牌高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举办高等
教育机构,放宽与机构合作办学权。目前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都有意在珠三角合作或者独立办学。

    不可否认,这些国际合作趋势都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针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是今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规划纲要》还提出,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但是,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办学,涉及到教育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教授提及,一旦遇到合作办学的取经者,他都会抛出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办?用什么样的形式办?有没有一个好的团队能够担此重任,而且持续坚持?

    确实,国际合作并不是简单的西化,任何一种教育模式和体制都有其好传统好特,当然也会有其弱点和弊端。洋为中用,补充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中外合作办学的最终目的还应该是吸收别国教育经验,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如果不是这样的初衷,只是想以大学之名树立一块地方的金字招牌,或者干脆是想添点政绩,盲目跟风,那还是再需要静下心来仔细考量一番:有没有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建设和投入?有没有决心和条件吸引一批贤才教书育人?

    此外,从目前两所中外合作大学和一所香港与内地合作大学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来看,办学经费是一个绕不开的坎。

    以办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为目标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之所以能够专心办学,是苏州市政府的投资作后盾。这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的高校,全部基础建设及后续建设均由苏州市政府承担。独墅湖是高教园区,这里所有的高校都没有围墙,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学生公寓都是政府建设,大家共用。

    建筑风格、校园布局、教育体系与英国诺丁汉大学高度相似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前期由浙江万里集团投入,但是目前学校几乎完全靠收取的学费维持运转。当然,学校还是很有信心争取来更多的经费支持。

    UIC是香港高校到内地办学的一个里程碑,但各方面的资料显示,办学经费的困扰始终伴其成长。

    另外,放眼世界上的一流大学,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没有一所是靠学费维持运转。基金会、校长捐赠、政府支持这几项在办学经费来源中还是占了主导。而获得这些资金的基础是一流大学几十年、几百年形成的品质。

    以此来看,若想逐利还是远离中外合作办学。没有长期的投入和一批人的不懈坚持,终将形不成自己的特和品牌。否则只能半途而废浪费资源,或者干脆沦落为国外合作名校的高
额学费交费处和学生输送基地,一如目前许许多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让人不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