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剪纸抓髻娃娃的象征寓意
【民间美术】
浅析民间剪纸抓髻娃娃的象征寓意
文/杨 凯
摘要:剪纸是民间美术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出现于黄土高原一带的剪纸抓髻娃娃的形象,可谓寓意颇深。抓髻娃娃是民族的繁衍之神、守护之神,人们通过剪出不同形式的抓髻娃娃来与神灵沟通,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祈盼子嗣延绵、平安健康、风调雨顺。
关键词:民间剪纸 抓髻娃娃 文化寓意
延绵剪纸是民间美术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艺术形式,反映一定的民俗文化事项。产生于劳动者之中,以剪刀和刻刀为主要工具,通过剪、刻等方法形成镂空的平面效果进而塑造形象,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然而,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最早并非是作为“纯艺术”或者“美的艺术”而出现,这种艺术的原始功能既不是审美的也不是装饰的,而是在古代观念信仰背景中
1
明显地具有某种功利性目的,发挥着某些巫术功能。在花样百出的剪纸造型中,流传着一种寓意特殊的剪纸题材——抓髻娃娃,尤以陕西、山西一带为主,具有文化的象征寓意。
长期感知外物的直觉经验的凝固,其基本结构生成,不是通过理性思维和逻辑推导,而是顺应文化生命的自然法则最后水到渠成。”由此,抓髻娃娃便形成了它特有的象征寓意。
二、抓髻娃娃的文化象征寓意
抓髻娃娃在民间社会有着非常大的普及度,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它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每一种都饱含着充分的文化象征寓意。
1(生命繁衍
对老百姓而言,种族的延续、生命的繁衍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命成活率不高的原始社会,作为民族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自然承载着重要的意义。表现生命繁衍的抓髻娃娃大多以女性为主,娃娃头饰双髻或双鸡,或是在娃娃的双肩处、上衣处、膝盖处剪
出左右对称的双鸡,也有双手抓鸡,或一手抓鸡一手抓兔,两腿分开,身体呈孕育或者生育状态。
原始神话中认为每天东升西落的太有周而复始的神奇力量,是因为太阳里有“三足鸟”。原始先民希望自己族的延续能够像太阳一样周而复始,永不衰竭。在他们的意识中,鸡就是太阳里的“三足鸟”,是阳性的象征,也是生命的象征,
2
能使他们的子孙无限繁衍。由此便也不难理解在古代为何以鸡形图案来表示性的成熟。唐代时以初七日为“人日”,妇女会戴“人胜”上街出游。“人胜”即纸或绢剪,扎成的人形头饰,其本意即在表明女子性已成熟,到了出嫁的年纪。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娘出嫁时,都要抱一只公鸡上花轿,以此来象征她的丈夫。故抓髻娃娃剪纸中娃娃周身都有鸡形图案作装饰。
另有娃娃一手抓鸡一手抓兔,是因为金鸡是太阳的象征,玉兔是月亮和阴性的象征。晋傅玄《拟天问》言:“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旧时小说中亦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之语。因此,一手抓鸡一手抓兔所表现的不仅是中国传统的阴阳观,更是一种原始生殖崇拜的遗存。这种表现形式表达了男婚女嫁、男欢女爱、期盼子孙繁衍的民众心态。
作为象征种族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后来发展为一种被称作“喜花”的表现形式,是结婚办喜事时粘贴在新婚夫妇的房间里,表达多子多孙这一含义的,俗称“喜娃娃”。“喜花”在农村地区都有流传,尤其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后随着佛教的传入,“喜娃娃”与象征多子的莲花结合在一起,成为娃娃坐莲花的“莲花人”,寓意婚姻美满,多子多孙。正如陕北民谚“娃娃坐莲花,两口子好缘法”之意。
2(招魂、送病
弗雷泽在《金枝》中把交感巫术归纳为模拟巫术和接触巫术,前者是根据“相似律”,后者是根据“接触律”。在
3
一、何为抓髻娃娃
抓髻娃娃造型一般为正面站立、圆头,两肩平张,两臂下垂或上举,两腿分开,手足皆外撇。抓髻娃娃有性别之分,多为女性,也有不象征性别的。女性抓髻娃娃头梳双髻或双辫,头顶立双鸟(双鸡)或戴花冠、花蔓或戴胜。双手外撇或上举,或双手抓鸟(双鸡),或一手抓鸟
(鸡)一手抓兔,或一手抓鸟(鸡)一手抓鱼,或双手抓鱼,或双手举莲;还有双襟双鸟(鸡)、双膝双鸟(鸡)、双足双鸟(鸡)、双脚蹬兔,等等。男性抓髻娃娃为圆头,或一长辫,或戴圆形尖顶帽,双手外撇或上举;有的腹下垂阳饰,如象征男性的牡丹、云勾纹等图案。
关于抓髻娃娃造型的起源,学术界至今还没有权威的定论。郭沫若先生认为抓髻娃娃最早为轩辕黄帝族的族徽。抓髻娃娃作为天族的族徽,分布于全国各地,但它在天族活动中心的陕北、晋西和陇东等一带出现的最多,这与史学与考古学是相互印证的。
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对其简单的感知所获得的直觉,并没有全面的、多层次的理性思维。这些简单的直觉必然不足以使他们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人们认为自己的命运和这些现象都是由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和支配。所以,古时人类希望能够借助神灵或者可以和神灵相连通的力量来驱走不幸的灾难和疾
4
病。当不幸发生时,人们便选择了拿起身边的剪刀和纸张,剪出他们认为拥有着神圣能力的抓髻娃娃来表达心中的美好愿望和祈盼。正如王贵生先生所讲:“剪纸意向是民众
54
2013?11
原始社会,人类的无知使他们无力抵御大自然带来的灾害,人们希望得到神灵的帮助,让他们渡过难关。这时的人们普遍存在着“灵魂崇拜”的观念。他们认为灵魂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灵魂可以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并且坚信“灵魂不死”,当灵魂脱离了身体或是受到了伤害,人就会生病或者死亡。“而许多相信巫术的人普遍认为,人可以借用与巫术对象相关或相似的物品以某种行为方式对对象进行间接的控制,因此通过剪一个抓髻娃娃的巫术行为就能够让人丢失的灵魂重新回到肉体中,或者抵御那些游荡鬼魂对生者的侵害。”于是人们剪出与人类相似的人形,通过带有巫术性质的行为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从而获取神灵的护佑。此时,抓髻娃娃则变身为民族的守护神,保佑大家健康、顺利地度过一生。
唐代以剪纸招魂的习俗盛行民间。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流离失所,饥寒交迫,避难北走于友人孙宰处时,孙宰见其精神萎靡,便剪纸给在流亡中饱受惊吓的杜甫招魂。杜甫在长诗《彭衙行》中写道:“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
5
足,剪纸招我魂。”
陇东的“招魂娃娃”,是剪个纸人吊在墙上或放在炕下,用筷子敲碗,边走边敲边喊着娃娃的名字,一直走到娃娃被惊吓的地方,如是从崖上掉下来受惊吓,那就一直敲到岸下。人们认为就是在那里孩子被吓掉了魂,灵魂离开身体,娃娃才得了病,现在请“招魂娃娃”从那个地方把娃娃的魂招引回来,复归身体,孩子才能得以痊愈。陕西兴平的“招魂娃娃”,是剪3个或7个连着的抓髻娃娃,意寓“三魂七窍”,用线吊在娃娃的扣子上,意为把娃娃的魂招回来后扣住,不再让魂离开娃娃的肉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