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昇晚年诗作看《石头记》创作由来
从洪昇晚年诗作看《石头记》创作由来
《石头记》作者大概对自己故园池畔的两棵桂花树记忆特别深刻,在描写大观园景时经常提到这两棵桂花树。例如,书中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作者这样写道:
次日湘云便请贾母等赏桂花。贾母等都说道:“倒是他有兴头,须要扰他这雅兴。”至午,果然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兼请薛姨妈等进园来。贾母因问:“那一处好?”王夫人道:“凭老太太爱在那一处,就在那一处。”凤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棵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不敞亮吗?看看水,眼也清亮。”
凡接受过中学语文教育的人,似乎都应该记得鲁迅先生《秋夜》文中说的这句话:“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没有人认为这是鲁迅的废话或瞎掰。文学创作就是这样,作者写景状物,往往选择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景物形诸笔下。《石头记》创作何尝不是如此,书中这山坡下河水边的两棵桂花树,就同时出现在作者晚年的诗集中:
池畔两株桂,年年开暮秋。
天香清鹤梦,花影乱鱼游。
剪伐归何处?婆娑忆未休。
惟余一拳石,似写小山幽。
这部诗集名为《稗畦续集》,诗名《忆桂》。这是谁的诗集呢?就是清初杭州著名诗人、剧作家、《长生殿》作者洪昇的诗集。洪昇字昉思,号稗畦,诗集以号为名。《石头记》的作者就是这个大名鼎鼎的洪昇,是其晚年回忆反思自己的荒唐人生,以自己和二弟、两个亲妹妹、十二个表妹的悲凉人生际遇为基本素材创作的小说。
洪昇一生著述甚多,可惜多佚失了,今天存世的作品除戏剧《长生殿》、《四婵娟》外,还有诗集《啸月楼集》、《稗畦集》和《稗畦续集》。《稗畦续集》是其晚年的作品集,是洪昇逝世后由其儿子和门人整理结集的。《稗畦续集》中的诗,创作时间与《石头记》大体一致,因此,《石头记》中的很多思想内容,在《稗畦续集》中都可见端倪。
这首《忆桂》诗回忆的两株桂花,就是洪昇故园中的两株桂花。在这两株桂花下面,洪昇和弟妹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洪昇一生都念念不忘这两株桂花,其诗集《啸月楼集》、《稗畦
集》中,也多次出现两株桂花的身影。洪昇写《忆桂》诗时,其家族早已“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园子早已转卖他人,两株桂花也已经被“剪伐”无存了,只剩其“婆娑”身影,与树旁的“一拳石”,还贮存在洪昇的记忆中。
大家知道,《石头记》作者托名“石头”创作该书,书中石头的形象,也出自洪昇的故园,在《稗畦续集》中有清晰反映。洪昇在家族发生“天伦之变”,人生遭遇了重重苦难,晚年重新回到故乡之后,曾给三弟洪中令写过两首诗,题目是《重过虞氏水香居示季弟》:
不到栖闲地,惊心四十秋。
园经三主易,壁少一诗留。
危石仍青障,荒祠改画楼。
槎桠两枯树,还映小池幽。
少日山亭畔,常时竹马嬉。
琴樽携弟妹,几杖奉尊慈。
一恸悲黄土,余生感素丝。
杖藜惟对汝,步步涕双垂。
诗中说,从家族“子孙流散”至今已经四十年了,园子已经转卖了三次。早已面目全非。只有这块号称“青障”的石头,“小池”以及池边的两棵枯树(应该就是那两株昔日婆娑的桂花树),还可依稀看出昔日的形象。此时回忆当年自己经常与三弟在园中玩耍,与父母弟妹一起其乐融融的情景,联想到父母、弟妹均已不幸辞世,对景伤情,怎能不步步垂涕?
洪昇此时正在如醉如痴地以自己的故园及其周边的园林建筑创作《石头记》中的大观园。《稗畦续集》中另有一首《和虞展园冬月》,活画出洪昇晚年在故园中为创作大观园,徘徊沉思的痴迷程度:
一片冬宵月,寒光彻骨清。
河冰坚更白,山雪冻逾明。
木杈枒影,虫收断续声。
何人偏爱此,独立到三更。
诗中述说自己在一个寒光彻骨的冬月,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园子里,看树影,听虫声,直到三更天还不肯走。如前所述这个园子先后被转卖了三次,早已非复洪家所有,洪昇冬夜在此“独立到三更”干什么?不可能是赏花观景,只能是陷入忆昔感今的沉思中。
洪家当年发生“天伦之变”后,洪昇和二弟洪昌同时被赶出了“百年望族”的家庭。在长期的艰辛漂泊生活中,洪昇熬了过来,晚年终于回到了故乡。而可怜的二弟洪昌,却年青青地客死北京了。洪昇晚年收葬了二弟的遗骨,并将自己的次子洪之益过继到二弟名下继承香烟。事后作《己卯冬日代嗣子之益营葬仲弟昌及弟妇孙,事竣述哀四首》,亦载于《稗畦续集》:
其一:
同父三昆弟,伤哉仲已殂。
二人留治命,一气续遗孤。
妇榇移西郭,夫棺返北都。
卅年生死别,重会此山隅。
其二,
回忆当漂泊,青袍历苦寒。
选名寄他籍,录史望微官。
晚年
先抱妻儿痛,终违椒水欢。
而今惟仗汝,泉路问亲安。
其三,
哭弟悲无已,重经两妹亡。
糜躯归烈焰,暴骨在他乡。
降罚天昏醉,招魂地渺茫。
为兄年老大,叠稠遇悲伤。
其四,
汝逝十年后,此儿吾始生。
不曾承笑,何幸继宗枋。
箕锸荷无力,衰麻啼有声。
幽魂如入梦,头角认分明。
于诗中可见,洪昇收葬二弟夫妻的骸骨时,又想到了年青惨死在“他乡”的两个妹妹,深深感慨自己“叠稠遇悲伤”。 生活中的洪昇兄弟妹,与《石头记》中宝玉和他的兄弟妹,关系完全相同。洪昇、洪昌和洪中令分别对应书中贾珠、宝玉、贾环;并且“老三” 洪中令和贾环的庶出身份亦相同。洪昇的两个妹妹对应书中迎春、探春两姊妹,这两个妹妹均为庶出身份复相同。这决不是偶合可以解释的。
洪昇回到故乡后,二弟和两个妹妹均已悲惨死去,创作《石头记》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纪念命运悲惨的弟弟妹妹。《石头记》中两个“二爷”宝玉和贾琏的创作素材,既有洪昇自
己的事迹,应该也有洪家“二爷”洪昌的影子。老三“小燎猫子”贾环和赵姨娘的创作原型,应该就是造成洪家“天伦之变”的挑唆者——洪昇的庶母和同父异母弟洪中令。
洪昇过继给二弟名下的次子洪之益,乃是洪昇之妾邓氏所生。洪昇有一妻一妾,妻子黄蕙字兰次,为人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妙解音律,其祖父乃当朝宰相兼吏部尚书黄机,也是洪昇的外祖父,夫妻二人乃嫡亲的表兄妹。康熙二十二年,洪昇在苏州买了一个小戏子邓氏为妾,名不详,由于歌喉曼妙,时人习称其为“雪儿”。《稗畦续集》中,收洪昇《姬人邓生子之益数岁作此嘲之》一首:
玉出闺中秀,珠来掌上明。
芳兰充佩带,白雪作光荣。
索抱须争挽,能言齿半生。
阿侯年渐长,卢女自盈盈。
此诗首联意思是妻妾各生了一个可称“珠玉”的可爱孩子;颌联说妻妾二人都以孩子为骄傲,“
芳兰”指黄兰次,“白雪”指邓雪儿;颈联说自己非常钟爱两个尚处在“索抱”、“能言”的时期的幼儿;尾联说妻子年纪渐大但仍然美丽,小妾年轻漂亮依旧“盈盈”。 诗中“阿侯”和“卢女”均为用典,“阿侯”相传为古代美女莫愁的女儿,后人诗中泛指美女;卢女乃魏武帝时善歌之宫人,后人入诗泛指乐妓。洪昇用“阿侯”和“卢女”形容自己的妻妾,十分贴切。
这首诗很有意思,似乎从中能看出某些《石头记》创作的蛛丝马迹。书中第五回太虚幻境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预言应该与洪昇妻妾有关;“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应该就是洪昇对自己妻妾的赞美之词。书中林黛玉的图画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联想到上文所说的两株枯萎的桂树,本诗中的“芳兰充佩带”,其出处自明。《石头记》书中屡次以“白雪”暗示薛宝钗,她的太虚幻境图画是“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与洪昇之妾“雪儿”、“白雪”意义上的关联也是不言而喻的。再联想到“玉出闺中秀,珠来掌上明”,《石头记》中宝玉、贾珠的名字不是一齐出现了么?
《石头记》开端写的甄士隐故事,应该就是洪昇夫妻一生遭遇的浓缩。甄士隐遇难后寄居岳家,岳父“封肃”对待他们夫妻并不好,这与洪昇夫妻在北京寄居期间,与岳家的关系是一样的。洪昇诗中多次出现“且著临邛犊鼻裈”字样,用文君当垆卖酒羞辱娘家的典故暗示夫妻与岳家关系不睦。在《稗畦续集》中,有《闰七夕》一首:
乌鹊填桥会,荒唐事可疑。
偶然逢闰月,重此说佳期。
犊鼻羞仍曝,蛛丝喜更垂。
不须频乞巧,吾道拙如斯。
诗中使用“犊鼻羞仍曝”一句,不仅仍旧使用了“临邛犊鼻裈”典故,暗示与岳家之关系长期不睦,并且说自己“羞仍曝”,“曝”就是暴露的意思,“仍曝”就是还在暴露,并且是怀着羞耻感羞于暴露。诗中意思难道是暗示自己正在写《石头记》书中甄士隐的故事吗?
洪家发生天伦之变,洪昇夫妻的整个中晚年,悲秋意识十分浓郁,在《稗畦集》中多所表现。《稗畦续集》中,有一首《蟋蟀》,表达的也是同样情感。联想到《石头记》中黛玉《秋窗风雨夕》中的“秋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意境,不是十分发人深省么?洪昇的《蟋蟀》诗全文如下:
蟋蟀当秋夜,声生逼户庭。
吟风四壁暗,啼雨一灯青。
齿发悲空老,家园幸稍宁。
卅年孤客耳,半向病中听。
《石头记》的故事,发生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三生石”古今中外只有一块,就是杭州天竺寺中的“三生石”。洪昇晚年不仅居住在“三生石畔”孤山的“稗畦草堂”,并且还曾亲自到“灵鹫山”采风,有《稗畦续集》中《冬日游灵鹫山》为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