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到晚年才恍然大悟,《易》的核心原来是这个字!
孔子一生最大贡献不是提出“仁”,而是这个字!看完真的服了
神州日知 祗舍
一般认为,孔子最伟大贡献是提出一个“仁”字,
没有果仁哪里来果实,没有果仁这个果子,怎么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
所以,“仁”并非孔子独创,应该早已有之。
其实,他的最大贡献在提出“时”的概念,就是时间的“时”。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学识到了晚年才能最后定型,因为经过时间考验、人生历练,对事物的看法比较完整全面了,也比较心平气和了。
“时”的概念,也是孔子晚年读《易经》而有感而发,而《易经》的核心也是讲这个字:“时”
简单说,讲变化,如果讲不清楚“时”的概念,如何能把变化说清楚呢?
据说,晚年,孔子读《易经》,让他最有感想的就是这4个字:“时也,命也。”
时到了,命该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后结果怎样,由老天决定,这里“时”便是孔子提出的。
“时”除了“时间”概念外,还有时机,时势的意思。
中国人非常喜欢看象。
天有天象,就是所谓天文;
地有地象,就是所谓地理;
人有人象,就是所谓人事。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首先说的也是“时”的问题。
现在一些人讲,没有时机,创造时机也要上!
其实,时机、时势都是客观的,难以人为,如果人可为,那就不是天时,而是人事了!
晚年人也许可以一时一地改变甚至创造历史,但也只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真能“穿越”的人,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人类。
而这个历史条件就是时机、时势、天时,人无法改变。
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时机,把握时机,这就是守时。
老天说下雨就下雨,说刮风就刮风,我们支配不了。我们能做的只有听天命、尽人事。
项羽够英雄了吧,力可拔山,气概世人,最好只能发出“时不利兮奈若何”哀叹,乌江自刎,遗恨千古。
所以,不管“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核心还是一个字“时”。
孔子本身就圣人,他告诉我们,就算是圣人,也没办法选择时间,只能顺时应命。
孔子一生就是很好的例子,一生奔波,试图改变当时社会状况,结果无疾而终,郁郁而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