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第一篇范文:马头琴是蒙古民族乐器之一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图卜硕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的民间乐器。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
马头琴:
马头琴,又称为莫林胡尔(蒙古语:моринхуур)、潮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
是一种蒙古族常用的弓弦乐器。由于通常在琴首雕有马头造型而得名。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中。马头琴从唐、宋时期的胡琴发展而成,成吉思汗时已流传民间。
马头琴用硬木制作,音箱有倒梯形、长方形等多种。大者琴长120米,小者琴长70厘米。音箱两面蒙绘有图案的马皮或羊皮。张两根马尾弦。弓在弦外。
马头琴的传统定弦有3种:
正四度A、d。
反四度a、e。
西部地区五度定弦d、a。
在演奏时席地而坐,音箱左下角挟于两膝间,右手持马尾弓拉奏。可奏双音。音量较小。用于独奏、与四胡等乐器的合奏及民歌、说书的伴奏。为民歌伴奏时,多用三度、四度颤音模仿歌唱。常模拟马的嘶鸣。
当代最负盛名的马头琴演奏大师是齐宝力高。
马头琴蒙语成为“绰尔”。是蒙古民族的拉弦乐器,它历史久远,源于奚琴,公园十三世纪初便在蒙古民族中广泛流传,它的琴声优美动听,有人形容“对于草原描述,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一首欢乐悠扬的马头琴曲奏响时,常常引得人们歌声阵阵,笑声朗朗,那辽阔似锦的大草原,那彩云般的牛马羊,即可浮现在人们眼前,而一首忧伤的曲调,有可以使人潸然泪下,泣不成声,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一种乐器,也是祖国乐器宝藏中一枝特鲜明的花朵。
长调歌曲:
特点之一:颤音
作品风格: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延长音上一般有嗽音或颤音,伴奏乐器主要是马头琴
蒙古族音乐有着孤独,宽阔又悠长,是一种很难不让人感动的音乐,没有人能够拒绝,每当马头琴拉起的时候,这种孤独感就会自然而然地传递到身
马头琴通常四度定弦,用弓子拉,运弓动作基本同大提琴。
演奏时左手手指“插入”两根险中间,手指外侧顶住靠里侧的琴弦,手指内侧压住靠外侧的琴弦。
马头琴可演奏和音(两根弦同时奏)。
第二篇范文: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乐器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
第三篇范文:少数民族乐器
1、合欢箫,是壮族一种奇特的嗓振气鸣乐器。合欢萧虽然称作箫,但非常独特,只管端开有吹孔,管身上却没有按音孔。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之畔邕宁县等桂南一带农村。中国常见的各种箫笛乐器,管身上都开有吹孔和按音孔。
2、双面鼓,又称两面鼓。傣族混合击膜鸣乐器。傣语称光萨、光边、光邦。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3、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马头琴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乐器
4、神鼓,又名喇嘛鼓。是藏族、蒙古族喇嘛寺院使用的打击乐器。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
5、长鼓分两种,一种是朝鲜族长鼓。另一种是瑶族长鼓。朝鲜长鼓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又名伏鼓。起源于古代的细腰鼓;瑶族长鼓于宋代已流传,多以燕脂木制作,工艺精细,主要用于舞蹈伴奏。
6、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7、冬不拉是一种
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8、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
B、C、D等调。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