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你了解多少?
人参作为一种名贵药材在我国中药文化中已浸润几千年,是家喻户晓的疗疾灵药、滋养圣品。
百草之王 药之上品
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神农本草经》将药材分为三大品级——上药(上品)、中药、下药。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简言之,为上药者,大多作为药品的主要成分,无毒,多服、久服皆不伤人。
在《神农本草经》中人参被列为“上药”之“上药”,服用愈久药效愈佳,是“虚劳内伤”的第一要药,能“大补元气”,古代常用于休克、虚脱等急症的抢救,有百草之王的美誉。作为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之一,“人参”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6000万年,被形象地喻为植物中的活化石,其有效成分包括30余种皂苷、少量挥发油、有机酸及酯类、17种氨基酸、水溶性多糖、碱溶性多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斟酌其意 运用其宜
随着人类社会医药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突破,人们对“人参”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人与“参”的距离愈发亲近,如今在保健、食品行业诸多“参”制品亮相,医学上的运用也更加广泛。面对如此繁杂的市场,人们不免疑问:人参适合所有人吗?
民间典故中有“人参会跑”“红绳系参”等流传颇广的小故事让人既感神秘又觉神圣,今天无论科学怎样证实,不可否认的是“人参”的确极具灵性与个性,正是这些细分的属性让我们有机会揭开“人参”的神秘面纱。
首先,根据生长方式和年限不同,人参分为野山参、林下山参、移山参及园参。
野山参自然生长于野山丛林中,生长时间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林下山参经人工撒种后自然生长于野山丛林中,生长环境与野山参完全相同,除撒种外无任何人工干预,生长时间一般在15年以上,北方称“林下山参”,南方多标注为“野山参”;移山参是人工培育的参苗生长一段时间后移栽于野山丛林中的人参;园参顾名思义是人工种植的参,生长周期一般是6年,也有10年。
据分析,山参的有效成分高于园参的40~50倍。正因此,野山参质量最佳,但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市面少见;林下山参、移山参次之,但二者效力均强于园参,更适用于医药医疗;园参因其生长时间相对较短,产量大,价格相对便宜,自然而然成为家庭日常保健的首选,尤其2012年8月29日我国卫生部发布《关于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以来,园参大踏步跨入向食品转型的新时代,成为最安全、最适合大众养生的人参种类。
其次,园参根据制作工艺不同又分为水参、生晒参、糖参、太极参、红参。
水参即刚采挖的鲜园参,水分含量超过75%,人参有效成分含量最全,如人参挥发油,一旦晒干,或制成其它形式的参就没有了,但水参不易保存,在0—4度环境中一般只能保存10天左右,因此市面流通极少。
生晒参是将鲜参洗净后晒干而成,又称“白参”。
糖参是将鲜参洗净打排针后浸糖,一般使用品象不好、浆水不足的参制作,品质最差、效力也较差,浸糖后重量增加,有人以这种方式牟利。
太极参是鲜参用90度的水浸泡后晒干形成的参制品,是一种直立形高丽人参制品,韩国官方
禁止出口,作为国宝保护起来每年由政府统一采购。
山参红参是中药的一种,挑选形体完整,浆液充足的园参为原料,经过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多道工序制成的人参熟用品,质坚,体重且脆,气香,味微苦,水分含量降到15%以下,蒸制过程中,人参的淀粉糊化,更易于消化,并增加了皂苷的种类及活性成分,总皂苷达38种,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一般可保存15—20年。
综上,答案自显。人参分类的多样化足以支撑人们基于养生保健、治病救人等的不同选择需要,用法、用量可结合季节及自身身体特点斟酌其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