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丹参、党参、西洋参,到底有什么区别?
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的区别与用法
人参的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西洋参又叫花旗参。
花旗参的功效: 花旗参又叫西洋参,主要产于美国的绿州天脉、加拿大、法国。西洋参与其他参不同,它既有补气的作用,又有滋阴的作用,服用后不会上火。特别针对中年人,每天吃两三片,对身体很有益处
山参党参的主要功效是补气。最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语音低沉、自觉气短、稍一活动就喘促的肺气虚弱者。侧重于脾胃气虚的人,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也宜使用党参。常用党参与白术、茯苓、炙甘草配伍,这就是补气健脾的著名方剂四君子汤。肺气与脾气都虚的,又宜用党参与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炙甘草、生姜、大枣配伍,这就是有名的补中益气汤。党参补气兼能养血,这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气血两虚,气短心悸,疲倦乏力,面苍白,头昏眼花,胃口不好,大便稀软,容易感冒的人,也宜服用党参。实验证明,党参能使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加,所以贫血病人食用党参很有益处。因化疗和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服用党参也有促使白细胞回升的效果。
人参和西洋参的药效区别说到补气的药,人们往往想到人参。其实,除了人参,还有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等不同参类,它们都有补气的功能,但使用起来有所区别。人参性温,既能补脾肺之气,又能大补元气,对于那些大病初愈、久病体虚而偏于气虚者,不失为一味良药。这类人常表现为怕冷、活动后心慌气短、头晕眼花、爱出汗、大便稀溏、血压偏低、
脉搏无力等。作为一种温性的大补之品,人参在使用上应该严格把握适应症。血压偏高,有过脑溢血等病史,平时有口干、容易上火、面偏红、大便干燥等表现的人就不宜服用。有的人体质虽然虚弱,但偏于阴虚,如伴有手足心发热、两眼干涩昏花、耳鸣、腰酸、尿少等,不能单用人参,以免火上浇油。人参可以单独炖服,时间应长;也可以嚼服,在口中嚼服2—3片,可以益气生津提神;也可以切成薄片冲水代茶饮。党参、太子参的功效类似于人参,但是力量稍弱。西洋参和人参的功效区别人参与西洋参,都是常用的名贵中药材,因为补虚治病效果非常显著,从而蜚声世界。西洋参原产于北美洲,人参产于中国,近年来,西洋参在我国引种成功之后,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两者在应用时还应有所区别。人参的功效是补气、固脱、回阳、生津、益智、安神,临床上多用来脾气虚弱所致的神疲食少,腹胀便溏;肺气虚弱引起的短气喘促;心气虚弱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及气虚欲脱、气短神疲、汗出肢冷、脉微欲绝所致的危重证候。西洋参具有补气阴、生津液、养心益肺滋肾,清热除烦的作用,临床上多用来气虚津亏伴有阴虚内热的各种证候,如肺脏虚热引起的久咳短气;肺肾虚热所致的咽干口噪、咳嗽气短、短气不足以息;心阴亏虚引起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脾胃津亏引起的口干口渴、大便微结、舌红苔少等。究其根源,是由于两味中药的性味同中有异造成的。以药味而言,西洋参味甘,苦味较弱,人参味甘,苦味稍浓;
就药性而论,西洋参性凉,人参微温。两药味均甘,甘能益气生津,这是它们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人参偏温,且味较苦,温能补阳散寒,苦能燥湿,而湿能伤阳,因此,燥湿也有助阳作用。西洋参性凉,凉能清热,甘凉相合,既能够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人参补气,偏于助阳;西洋参补气,偏于养阴。人参补气之力胜于西洋参,而西洋参清热生津之力又高于人参。身体素质偏于虚寒的,患有气虚证时,应当选用人参,人参不仅能补气,而且还能温阳。阴虚体质的人,患有气虚证时,最好用西洋参,因为西洋参既能补气,又能补阴。如果颠倒使用,则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血虚可以引起气虚,以气虚为主,或血脱引起气脱,均须补气以生血,或固气以阻止血脱。此时最好是用人参,不宜用西洋参,因为人参的补气作用强于西洋参。由气虚所致虚劳发热的患者,当用人参,取“劳则温之”之意,人参甘而微温,正合其意。如果虚劳发热是由阴虚所引起的,则西洋参的作用胜于人参。夏季暑热伤及身体的元气,如果出现神志疲乏、短气汗出、心烦口渴、脉虚细数的症状,可以用西洋参大补元气,清热生津,非常合适。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人参,则必须配伍甘寒或酸敛生津的药物,如麦冬、五味子等,否则单用人参,一定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