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药:虽说人参杀人无过,但也不能想补就补
补虚药:虽说人参杀人无过,但也不能想补就补
大熊
大熊,理工男,从事医疗大数据工作。有幸十几年前结识并师从中医老苗学习中医,自己和家人都成为中医的受益者。说到中药,相信在大多数朋友的印象中,都是苦苦的,涩涩的。小时候,每当生病需要喝中药时,我们都是“一脸拒绝”。不管家长用什么样的美味零食来诱惑我们,都不能让我们克服对吃中药的恐惧。今天我们给大家讲的这一类药相对来讲就好喝一些,以甘味为主,根据“甘能补”的理论,这类药能够壮助正气,补益精微,属于补虚药。 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很多人对认为这类药就像保健品一样,吃了就会滋补身体,强壮气血。事实上,补虚药也是有偏性的,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中药界的泰斗金世元因为他在学徒期间听说药物很补,结果偷吃差点要了命。16岁那年金世元当学徒,听说药庄里制作的“参茸卫生丸”很补,就偷偷掰了一块吃。没想到,仅3小时后,他就感到头痛欲裂。师兄因此训他道:“你年纪轻轻的,哪能吃补药!”
26、7岁时,有家药行宰鹿,碰巧赶上的金世元美美饱餐了一顿。可当他刚回到家,全身胀痛,
鼻子流血不止……
从这两件事后,金世元就有了个认识:再好的补药,也不能随便吃。虚则补之,补虚药的主要作用在于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亏损而治虚弱诸证。 虚证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但就其“证型”概括起来,不外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类。气虚或阳虚表示机体活动能力减弱或衰退,在临证中表现为“形不足”;血虚与阴虚表示机体精血津液的损耗或枯竭,在临证中表现为“精不足”。这些虚证的基本原则,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补益药既有甘温益气助阳之药,以温补形体之虚寒;又有甘寒滋阴养血之品,能滋养阴血津液之不足。 根据其功效和主要适应证的不同,补虚药可以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分别主要针对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阴虚证的。先给大家介绍补气药。
补气药
补气药是以补气为主要作用,主要气虚证的药物。 气虚是人体气的不足,具体的表现就是疲乏无力、容易疲劳、气短心慌、容易感冒、抵抗力弱,或是声音没有底气、少气懒言、精神不支,稍微活动就容易出汗,总之就是没劲、懒、想睡觉这种感觉。而气虚表现在脏腑上主要有脾气虚、肾气虚、心气虚、肺气虚和元气虚。 脾气虚的临床表现有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体倦神疲,面萎黄或就白,消瘦或一身浮肿,或脏器下垂血失统摄等,主要是上消化道吸收功能低下的表现。归类到补气药的每一味药,从人参到很次要的药如白扁豆、蜂蜜等,都能够补脾气。
补肺气的药,是肺气虚的。肺主呼吸,主声音,是属表的。肺气虚不外乎就这些方面的功能低下:呼吸无力,声音低微,或者表虚自汗,容易感受外邪等。绝大多数补气药,在补脾气的同时,还能补肺气,尤其是以参类为主的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还有黄芪、山药等,都是脾肺双补。
补心气的药,是指心气虚的药物。心主神志,主血脉。心气虚,血脉的鼓动无力,或心神得不到充养,就会出现心悸、失眠为主的这些症状,当然还有心脉淤阻等其他的表现。补心气的药比较少,是以人参、甘草为代表的一少部分药。
肾有藏精、主水、纳气及主生殖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如果肾气虚,肾气不固就会出现尿频、遗尿,尿后淋漓难尽,或者滑精、遗精、带下,或者出现肾不纳气而虚喘等症状。补肾气的药也不多,主要是人参、西洋参和山药。
另外还有元气虚,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已知道,元气是植根于肾,是人身之气的根本,是原动力。肾当中的元气,它可以通过三焦,散布到全身,然后充养脏腑,激发或者推动脏腑的功能。所以元气在轻微不足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是脏腑的一般气虚证,所以它没有特殊性,只有严重的元气虚,才会出现脉细欲绝、四肢逆冷这样的元气虚脱证。补元气只有人参这一味药比较重要,西洋参也有一点补元气的功效。
人参
”《红楼梦》120回,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蜗补天时未用完的石头,幻化成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之水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绛珠仙华修成女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于是,便引出了一部悲金悼玉的故事《红楼梦》来。这里的“绛珠仙草
山参”就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在满语中叫“奥尔厚达”,奥尔厚,是草类的总称,达,是首领和头人的意思,合起来即“百草之王”的意思。 人参在中医界有着数千年的使用传统,作为“出镜率”最高的中药,人参时常被当作唯一救命药!在古装剧,仙侠剧中人参能续命,能成精,可谓是行走江湖救命必备神药!大家之所以认为人参很神奇,除了吃了会有抗疲劳的效果,主要是因为人参看起来与人的身体很相似,躯干、手臂、腿部都栩栩如生。古人说“形态似人,功参天地”,故名人参(亦有称人身)。 古曰:人参冠百草。新鲜、完整的“百草之王”,平常难得一见。人参是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河北、山西、山东有引种。处方名称因其产地及加工制作的不同,而有野山参、园参、生晒参、高丽参、吉林参、移山参、白人参、红人参等名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