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曾有包括德国人鲍希曼,日本人常盘大定、关野贞等外国学者,对中国建筑做过系列考察,但囿于自身知识,他们难以厘清中国建筑历史线索。清末民初学者乐嘉藻《中国建筑史》出版于1933年,日本人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中文版出版于1934年,遗憾的是两部最早的《中国建筑史》,学术上尚显肤浅。乐氏之作未脱晚清文人笔记类文字窠臼;伊东忠太书,如梁思成的评述:“伊东的书止于六朝,是间接由关于建筑的文字或绘刻一类的材料中考证出来的,还未讲到真正中国建筑实物的研究,可以说精彩部分还未出来。”因缺乏系统资料,其书前半着力早期石窟寺,后来补充了一部分,也仅对北方清代木构建筑稍有述及,遑论谈史?
从无到有建构一部科学意义上的中国建筑史这个任务,历史性地落在朱启钤领导,梁思成、刘敦桢担纲的中国营造学社肩上。
建构中国建筑史,当是梁思成很早立下的学术志向。回国之初,受邀任教于东北大学,先生就带领学生测绘沈阳周边清代建筑。这一课程,既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初步认知,也是为中国建筑史与古代建
筑诠释做基础性调研之始。从学社成立,梁、刘先生加盟,到1937年抗战爆发,学社被迫南迁,短短7年时间,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莫宗江等一批中国建筑史界先驱,在极端困难艰苦条件下,足迹踏遍大半华北,考察数百座古建筑. 绘制2870余幅测绘图。他们以现代田野考察考古研究方法,对古建筑建造年代与结构特征一一归纳分析,并将其研究成果及时发表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
未发现唐代建筑实例前,梁先生撰写《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为发现与研究唐代建筑作前期准备,也为最终建构中国建筑史未雨绸缪。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在时局迷茫的战争前夕,不顾自身安危,依据敦煌石窟一幅壁画,长途颠簸,迫不及待来到僻远的五台山考察,最终发现唐代大型木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这一发现为中国建筑史科学建构提供了扎实充分的早期依据。
(摘编自王贵祥《为中国建筑立史,为华夏营造继绝学——梁思成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
材料二:
梁思成早期的建筑设计思想特点鲜明。
建筑设计思想的民族主义。受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与梁思成同时期的中国文人学者,大多具备极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取向。在西泽、东洋列强的压迫下,都为儒家文化背景之下新时代的文人士大夫,视复兴华夏民族文化为己任。相比之下,梁思成的民族主义倾向则显
得更强烈而具有代表性。某种意义上讲,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学方面的成就,是其父梁启超所未竟的“民族复兴”大业的延续。在吉林西站不远处,有梁思成为原吉林大学所设计的石头楼。该建筑加装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石砌人字拱和一斗三升花纹,在门柱上部还按中国建筑风格安装了石雕螭吻。梁思成在不断探索建筑思想上表达对殖民主义的反抗和爱国情绪的抒发,逐渐在自身文化中寻文化的根基和与西方对立的建筑语汇,希冀在建筑符号上表达爱国忧民的情怀。这些可以说都在石头楼的建筑中得到应用和实现。纵观梁思成与林徽因几十年对中国建筑研究的学术生涯,可以看到坚强的民族复兴之信念一直是他们的根本精神支柱。这也是梁思成先生终其一生企图建立与西方古典主义相抗衡的中国建筑学术体系的原因。超然客
建筑设计的形式探索。在艺术创作中.形式问题是最富有活力,也是最值得关注和探索的。梁思成先生认为形式的追求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建筑形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这种对形式的追求在早期的建筑设计和教育中,更多的是直接对古代建筑符号的运用,以此体现建筑的民族形式和特征。把建筑作为民族思想艺术的高度代表,也是他一生坚持的“建筑是艺术”思想的最早体现。
建筑创作的唯美性。把建筑作为艺术是梁思成一生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的中心。他认为建筑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同时建筑还要满足精神、思想上的需要。建筑师技术的提高,依赖于思想的丰富和造型艺术方面高度综合的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他指出艺术并不是与人们形式生活毫不关联的东西,也
不仅仅是感情的宣泄和思想的表达,艺术融入人们对情感的追求和对美的创造。建筑是为人类提供一个身心能够得到庇护和交流的天地。在建筑审美的眼里,建筑可以引起特异的感觉,可以感到一种“建筑意”的快乐。所以在中后期,梁思成在赞同现代主义建筑论者的观点的同时进一步扩展了建筑的意义和内涵,对建筑的艺术性的重视远远超过其他建筑学家。
(摘编自朱少华《梁思成建筑创作思想的几点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嘉藻之作未脱晚清文人笔记类文字窠臼,伊东忠太则未讲到真正中国建筑实物的研究,两部最早的
《中国建筑史》,学术上尚显肤浅。
B.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一批中国建筑史界先驱,一生扎根华北大地,考察数百座古建筑,以现代田野考察考古研究方法研究古建筑。
C.与梁思成同时期的中国文人学者,大多具备极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取向,在西洋、东洋列强的压迫下,他们视复兴华夏民族文化为己任。
D.梁思成一生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的中心是把建筑作为艺术,他进一步扩展了建筑的意义和内涵,相比其他建筑学家更重视建筑的艺术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梁思成与中国建筑,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梁思成、林徽因发现佛光寺东大殿,体现了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C.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学成就延续了其父“民族复兴”大业。
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引用、比喻的论证方法,文章论证有力且富有文采。
3.结合部编高中语文教材课文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下列选项中的建筑与材料二梁思成的建筑思想最契合的一项是(3分)
A.上海金茂大厦的平面构图是双轴对称的正方形。大厦上小下大,似摩天宝塔一尊,巍峨唯美;大厦两边垂直,又似通天丰碑,顶天立地
B.1929年9月5日,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落成。大厦77米高,平面为A字型;大厦采用钢框架结构,顶部设有19米高金字塔形铜屋顶。
C.水立方采用ETFE膜材料,外形像一个蓝水盒子,墙面像一团无规则的泡泡,这个泡泡所用材料“ETFE”即我们常说的“聚氟乙烯”。
D.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注重功能和结构,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大楼的主体由三栋高层建筑组成,三栋建筑之间用玻璃幕墙连接。八省联考
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梁思成先生在建筑学上的成就。(4分)
5.梁思成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中说“中国建筑之个性乃我民族之性格”,请结合材料二谈谈梁思成的建筑创作思想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单兵英雄轶事
陈坚
赵嗲是我们街道的小人物,也是国家的大英雄。
英雄的个性很鲜明。孙子赵杰考了五次大货车驾照,才拿到A2本本。欣喜之际,约了一桌好友在家欢聚庆祝,却被赵嗲掀翻了桌子。乒乒乓乓的青花瓷碰撞声和满地袅袅弥散的佳肴美味,瞬间定格在这年轻人惊讶的眸子里。
赵杰自感理亏,便悄悄转移了阵地。聚餐摆在了街边烧烤店,可怎么也不回那轻松愉悦感,脑际全是爷爷的往事和弟兄们挖地三尺的探究目光。干脆就着啤酒和烤串,诠释弟兄们的惊讶和疑惑。
“我爷爷刚刚生气,因为我居然考了五次才考到大货车驾照。他以前是个汽车兵,抗美援朝的汽车单兵。自1950年10月入朝到1953年停战,参加了五次战役,跑遍了朝鲜西北部的深山荒岭。不可思议的是:他驾驶的运输车,竟然没有一次被炸到,就连车厢都没中过一块弹片。”
①“那就不是人。”快嘴张话音未落,顿时,遭到赵杰强烈的抵制目光。快嘴张急忙吐出嘴里的烤串,连连解释道:“我的意思是神,是神。”超然客
“‘是神,就是神。’我爷爷的团长就是这么说的。少年时,我听爷爷讲往事,那是半信半疑。后来部队派人到家里慰问,我壮起胆子问团长,团长两眼睁得溜圆,朝我吼道:‘浑小子,你听好了。你爷爷是神,是咱们军队的神!’团长临走时留下一张光盘,看得我热泪直流,那是爷爷原所在部队军政部制作的英雄事迹录。
“听我爷爷说,抗美援朝的汽车运输,都是单车单兵。一是当时汽车兵很少,二是为了减少伤亡。要知道,汽车兵是全军伤亡率最高的兵种。死神多次与他拥抱,都被他推开了,还真不是凭运气,靠的是信念和脑子。”
“必胜的信念,肯定是必需的,可靠脑子怎么说?”快嘴张喝下一口啤酒后问道。
“办法啊。”赵杰脱口而出后,塞进一口烤肉娓娓道来,“我爷爷的办法很多。一次,他的车驶到一片开阔地,遇到故障,不得不停下来检修。可这里地势平坦,除了一片白雪,没有任何遮挡物。此刻,又隐隐听见轰炸机的轰鸣声。我爷爷急忙爬上车厢,从车顶扯过一块帆布,盖住整车。白帆布与覆盖大地的白雪同为一,终于躲过了几批敌机。”
“高。”文艺范罗伢子,丢下烤串佩服地赞道。
“还有一次惊险的。”赵杰扬起微微泛红的脸,朝众人介绍道,“那次,我爷爷运一车前线急需的榴弹炮炮弹,遭到两架返回的敌机轰炸。几发炮弹落在车前方,我爷爷摇下车窗,一边瞅着敌机,一边向前快速驾驶,心里盘算着延时战术,即过几秒就倒一次车或停车数秒。
“如此反复几次,硬是把敌机剩余的炮弹消耗在车前方。
“后来,连队总结会上,有战友问,为何不加大油门往前冲。我爷爷说,敌机扔是有提前量的,我就用延时办法来躲避。”
“绝。”财经女高妹陀纤巧的大拇指立在空中。
“还有更绝的呢。”赵杰张口说道,嗓音提高了几度,临桌的青年投来请求的目光。赵杰双手一扬,引来周遭青年的纷纷拼桌。②赵杰张嘴露出雪白的牙齿,一口咬掉啤酒瓶盖,单手托起一支啤酒,高声道:“
干,弟兄们!”
几声啤酒瓶的碰杯声响后,赵杰又说开了:“1952年的夏天,我爷爷运一车械去前线,路边观察哨发出急促的预警哨音,那是敌机就要飞至的哨声。可此处,除了这条千疮百孔明晃晃的公路外,两边都是被炸平的光秃秃小山包、零零碎碎燃烧的汽车残骸和冒着黑烟的轮胎。躲,是躲不过去的。闯,更是不可能。这前后百十公里都是这个情形,干脆示‘残’。于是,③我爷爷猛打方向盘,将车子冲向山坡,与公路成直角状停住。然后放出油箱汽油,砸碎驾驶室玻璃,拉开两边车门,再把不远处燃烧的轮胎拖到车旁,自己则直挺挺地仰面躺在山坡。敌机经过两轮低空侦察,确认是已炸毁车辆,便掉头追赶他的轰炸机去了。
“过后,观察哨的同志跑来责问我爷爷,你咋知道敌机看不清车上武器。我爷爷指着那个燃烧的轮胎和顺风飘至车厢上的烟雾,说:“敌人也只有一双眼睛。”
“不久,我爷爷的经验被推广到各个运输连队,还相继被志愿军司令部和军、师授予战斗英雄、运输尖兵、单兵英雄等光荣称号,先后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
过了大半年,我从儿子的朋友圈看到赵嗲的事迹,很有感触,便问儿子一些细节。儿子说,赵嗲过世了。我便带着菊花到公墓,果然,看到赵嗲墓碑上刻着不同寻常的文字:“抗美援朝必须,保家卫国无悔。单兵英雄永垂不朽。”
三鞠躬后,我问儿子,墓碑上怎么没留下赵嗲名字。
儿子转发来他与赵杰的对话。赵杰说,爷爷不让留名,④部队也是按爷爷的遗嘱刻上这二十个字的。
回去的路上,我百思不得其解。在这人们争相扬名圈粉的浮躁时代,真正的英雄却不让留名。
为什么啊?不让留名!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技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嗲是抗美援朝时的汽车兵,屡立战功,而孙子赵杰考了五次才考到大货车驾照,所以当孙子在家欢聚庆祝时被爷爷掀翻了桌子。
B.赵嗲在朝鲜战场上的往事过于神奇,让人难以置信,所以赵杰在听时“半信半疑”,后来得到团长的证实,孙子对爷爷心生敬佩。
C.小说前面部分写赵嗲的英雄事迹,后面部分写他的伟大精神,构思巧妙,前后内容完整连贯,叙述视角始终保持一致,浑然一体。
D.篇尾墓碑上没留下赵嗲名字,是因为赵嗲不让留名,“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但这与小说开篇交待赵嗲身份形成了前后照应。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快嘴张快言快语,第一个搭话,甚至因为太“快”可能被误解,个性鲜明。
B.句子②中巧妙运用“张”“露”“咬”“托”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气势,营造了氛围。
C.句子③中描写敌情紧急时,爷爷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应对有方,凸显了他的机智。
D.句子④“部队也是按爷爷的遗嘱刻上这二十个字的”,其“遗嘱”即墓碑上的文字。
8.快嘴张问“可靠脑子怎么说?”赵杰是如何进行回答的?请结合相关文本加以梳理概括。(4分)
9.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小说第一段说:“赵嗲是我们街道的小人物,也是国家的大英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欲兴师动众,伐罪吊民,必任天时。乃君暗政乱,兵骄民困,放逐贤人,诛杀无辜,旱蝗冰雹。敌国有此,举兵攻之,无有不胜。法曰:顺天时而制征讨。
北齐后主纬,隆化元年,擢用邪佞: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宰制天下,陈德信、邓长颙、何洪珍参预机权。各领亲党,升擢非次,官由财进,狱以赂成,乱政害人,遂致旱魅、水潦、寇盗并起。又猜嫌诸王皆无罪受损丞相斛律光及弟荆山公美并无罪受诛。渐见覆弱之萌,俄观土崩之势。周武帝乘此,一举而灭之。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阴阳术数,废之可乎?”
靖【注】曰:“不可。兵者,诡道也。托之以阴阳术数,则使贪使愚,兹不可废也。”
太宗曰:“卿尝言天官时日,明将不法,暗者拘之,废亦宜然。”
靖曰:“昔纣以甲子日亡,武王以甲子日兴。天官时日,甲子一也。殷乱周治,兴亡异焉。又宋武帝以往亡日起兵,军吏以为不可。帝曰:‘我往彼亡。’果克之。以此言之,可废明矣。然而田单为燕所围,单命一人为神,拜而祠之。神言:‘燕可破。’单于是以火牛出击燕,大破之。此是兵家诡道,天官时日亦犹此也。”
太宗曰:“田单托神怪而破燕,太公焚蓍龟而灭纣,两事相反,何也?”超然客靖曰:“其机一也,或逆而取之,或顺而行之是也。昔太公佐武王,至牧野遇雷雨,旗鼓毁折。散宜生欲卜吉而后行,此则因军中疑惧,必假卜以问神焉。太公以为腐草枯骨无足问,且以臣伐君,岂可再乎?然观散宜生发机于前,太公成机于后,逆顺虽异,其理则同。臣前所谓术数不可废者,盖存其机于未萌也。及其成功,在人事而已。”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又猜A嫌诸王B皆无罪C受损D丞相斛律光E及弟回荆山公美C并无罪田受诛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时,文中指的是天气时令,与《孟子》“天时不如地利”中“天时”的意思相同。
B.宜,文中指应该,与《齐桓晋文之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中“宜”意思相同。
C.理,文中指内在的道理,与《庄子·庖丁解牛》“依乎天理”中“理”的意思不同。
D.人事,文中指人的智慧,与《归去来兮辞》中“尝从人事”中“人事”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战奇略》作者认为,要趁敌国政治混乱、百姓饥困、人祸天灾发生时,攻打他们,这样就能战无不胜。这与兵法思想一致。
B.陆令萱等人把持朝政大局,陈德信等人参掌军政大权,朋比结党导致多种灾害并发。这种形势成为周武帝灭北齐的绝佳时机。
C.李靖认为,天官时日等阴阳术数既可以之驱使贪婪愚昧之辈,亦可用来鼓舞士气,巧妙使用这些也是兵家克敌制胜之诡道。
D.田单与太公都善于把握契机,但做法相反。太公否决占卜吉凶,而田单则信奉神灵,得到神灵指示后方以火牛阵大破燕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渐见覆弱之萌,俄观土崩之势。
(2)太公以为腐草枯骨无足问,且以臣伐君,岂可再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