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附中南京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福州一中
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24年3月21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传统观点认为,西周时期的秦人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者在甘肃省甘谷县毛家
坪村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在其居住遗址中发现有灰坑、残房基地面等;出土陶器形态与西周陶器形态基本相似,有、盆、豆、罐等。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B.农业文明影响扩大
C.区域文明进程趋同
D.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2.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部分内容如下图),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此汉简有助于研究
A.两汉的边疆治理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的历史地理
D.河西的移民开拓
3.下表为《旧唐书》与《新唐书》相关内容的对比,据此可知
A.《旧唐书》具有秉笔直书的特点
B.理学有利于《旧唐书》的传播
C.《新唐书》注重原始史料的保存
D.《新唐书》强化儒家伦理影响
4.北宋开封的街道较为狭促,皇帝出行,因不再“禁街”,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严,随行的侍从和官员都“杂行道中”。面对日益加剧的“侵街”现象,北宋皇帝的出行仪仗队主动减少随行人员;不强行拆除关系到基本民生的违章建筑。这表明,宋代
A.传统礼制逐渐废弃
B.专制皇权受到限制
C.城市管理渐趋宽松
D.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5.明代很多商人因为遵守职业道德而被视为“廉贸”“良贸”。如南海商人梁某,“为杉商,公平正直,不苟取,人皆悦服……(死后)众商以杉易金,买棺殓之……建庙以祀,祷无不应”。这反映当时
A.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B.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C.传统观念变革剧烈
D.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6.下表为晚清名臣胡林翼统计的清咸丰七年到十一年(1857-1861年)湖北省文武职官及其眷属等的死亡情况。据此可推断
A.传统忠孝观念受到严重挑战
B.农民起义沉重打击清朝统治
C.列强侵华遭到民众顽强抵抗
D.晚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7.编定于1897年的《日本书目志》,总共向国人推介了15门共计7725种日本书籍,其中“文学门”下设18子类,除各种文学史书目和诗文集外,尚有“戏文集”“唱歌集”“俗歌集”“戏曲”“谣曲本”“脚本”等数百种图书
种类。《日本书目志》
A.阐述了维新派的启蒙理念
B.开启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C.体现了救亡图存顽强斗争
D.呈现了明显反封建特征
8.下表为抗战时期的前后不同时期内国民政府设立的省会市及其人口数量情况统计表。此表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
A.行政区划调整混乱
B.城市化进程加速
C.边疆危机不断加深
D.东西部差距缩小
9.1954年3月,根据中央侨务工作会议的精神,中共中央明确了国外侨务工作的基本方针,由新中国成立初
的“保护华侨正当权益,为华侨服务,团结多数华侨,打击蒋帮反动势力”发展到“教育侨胞团结爱国,力求在当地长期生存下去”。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八省联考
A.新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B.两大阵营间对峙局面的趋缓
C.“求同存异”方针的确立
D.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解决
10.下表为不同时期对“改革开放"概念的表述。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
A.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决心
B.探索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C.改变党的工作重心的努力
D.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尝试
11.罗马共和国早期具有厌恶王权的历史记忆和拥护共和的民族心态,共和国晚期则逐渐将政治人物和神联系起来,恺撒成为首个被官方承认的“神”,奥古斯都(屋大维)在“共和外衣”下建立了元首制,并亲任大祭司长,营造“之子”的神格身份。罗马的“造神”运动旨在强化
A.皇帝与旧贵族的联系
B.共和国的政治根基
C.建立帝制的社会舆论
D.王权统治的合法性
12.13世纪初,佛兰德尔伯爵在领地内的权力与君主无异,可以联合其他君主对抗法国国王。布汶之战后,1226年,佛兰德尔女伯爵让娜与法国国王签订了《默伦条约》,条约规定,如果伯爵违背条约,伯爵的封臣应当站在法国国王一边征讨伯爵。这一条约
A.保证了伯爵政治上的相对独立性
B.巩固了法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C.明确了伯爵作为封臣的法律地位
D.割裂了国王与伯爵的联系纽带
13.1732年,英国颁布《制帽法令》:“鉴于英国的制帽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以及本国内制造帽子的贸易已经大量出口到美洲殖民地……特规定:自1732年9月29日起,任何染、未染的成品或半成品帽子
不得以任何借口,在任何英属殖民地内的任何地方运载或装船,由任何人外运。”颁布这一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英国本土的技术领先优势
B.排斥其他列强在美洲的扩张
C.强化本土与殖民地的经济联系
D.限制美洲殖民地的工业发展
14.从19世纪末到二战前后,随着拉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深化,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德国纳粹主义、法国的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一起涌人拉美,拉美成为各种理论的试验田,与此相伴随的是政府走马灯式地更迭。这反映了拉美
A.政治体制的保守性
B.独立道路的曲折性
C.社会阶层的复杂性
D.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15.20世纪60年代后期,联邦德国政府制定对外援助计划时提出用“发展中国家生活质量”(包括“卫生水平”“国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居民受教育程度”等)取代原有的“经济增长”概念,作为衡量国家发展状况的标准。这一转变
A.损害了亚非国家的经济主权
B.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缓和了美苏两大阵营的矛盾
D.适应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中国古代流放制度】(14分)
材料一隋代,流刑开始被列入刑罚正刑的五刑之中,犯人被判罚的流放里数也有了明确的层级规定,将一千里、一千五百里和两千里作为流放的三个里程等级,初步形成“三流制度”。唐代时,流刑的刑罚更
加严苛,开始以两千里作为“三流”的起点,最高里程可达三千里。宋代被流放的政治犯不乏宰相、执政之类的高官,其中比较著名的高级官员如下表所示:
一般罪犯则被流放到受到少数民族政权袭扰的北方,流放犯在这里充当边界军队的劳力,带有戍边的目的,这就是“充军”。“充军”正是宋代最流行的一种流放形式,将流刑与军事守备紧密结合。
——摘编自刘安迪、周东平《宋代流人量移考》材料二清乾隆年间,大量遣犯被发往新疆种地、为奴或当差。被遣往新疆屯垦的犯人,被鼓励携家眷一同前往。遣犯沿驿站路线被发往新疆,途中的一切费用均由官府承担。政府分给遣犯地亩、口粮、籽种、农具等;勤于耕种的遣犯获得奖赏;准许遣犯在一定年限内转入民籍。地方督抚饬令各府、州、厅、县官员,详查递解(官府将罪犯押往远地)的各省遣犯
的籍贯、罪由、人数、病故、脱逃、拿获情况,以及供支造犯的钱粮数目;再经各省按察使、布政使汇总核查,于每年年终由督抚联名以奏折汇报、题本奏销的形式提交中央。
——摘编自郭文忠、祖浩展(乾隆朝发往新疆遣犯人数估算与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众多高级官员被流放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古代流放制度的演变历程并评价古代流放制度。(8分)
17.【清末社会主流思潮】(14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的民权宣传盛极一时。当时几乎所有的进步报刊都抨击封建专制,介绍西方制度,鼓吹开民智、兴民权。1901年,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论证了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休的历史必然性。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后,封建官僚中也开始出现了立宪要求。1904年,驻法公使孙宝琦上书政务处,强烈要求仿效日本及英德,实行君主立宪,朝野为之轰动。
材料二 1905年宣布废除已行千余年之科举取士制度后,进入新式学堂和出国留学的学生更与日俱增。大批富于政治敏感的青年一经接触西学、新学和资本主义的新天地、新气象,多数人的世界观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纷纷离经叛道,成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思想观念的信徒,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少拥有秀才、举人头衔的人则开始了从封建文人向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
转化。伴随着新型知识分子体的产生,日本的留学生运动和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学界风潮”互相激荡,革命团体、革命书报不断涌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郭汉民《论清末两大主流思潮及其相互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末两大主流思潮出现的相同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两大主流思潮的主要主张及其共同影响。(8分)
18.【通信技术的进步】(15分)
材料
无线电的发明和使用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的技术进步和通信变化。美国广播公司开始销售收音机。第一家用于商业广播的电台是WWJ,它于1920年夏在底特律建立,当WWJ和设在匹兹堡的KDKA电台在1920年播放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时,美国政治迈进了一个新时代。1922年,纽约的一家电台第一次开始播放商业广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收听广播的时间为平均每天4.5小时。新闻播报过去仅占节目总量的4%,如今则上升到30%左右。在德军对英国实行“闪电”空袭之时,美国人一般都喜欢听爱德华·默罗发自伦敦的、以真实的空袭警报为背景的报道。他们还听埃里克·赛瓦莱德来自缅甸战场的报道,听他描述从飞机跳伞的感受。尽管有时由于信号和静电波的影响收听极其困难,但是现场直播的节目叙事性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人们来说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战争的话语同时也侵入了几乎所有其他的节目。甚至是长时间的广告,也时刻不忘提醒人们战争的存在。
——摘编自[美]加里·纳什等著《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无线电使用的背景和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无线电对美国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7分)
19.【历史记忆中的西北地区】(12分)
材料“到边疆去”“到西北去”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是相当流行的口号。《良友画报》开辟专栏反映西北地区风土民情。
1932年9月,良友全国摄影团从上海出发,在七个半月走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共16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