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贝”的故事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贝”的故事》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以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由现实生活中的“贝壳”讲起,引出“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贝”是个象形字,由最初的实物图形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也体现出了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轨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甲、骨” 等 15 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漂”, 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11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并补充理解同偏旁生字。
三、教学重点
1.认识“甲、骨” 等 15 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漂”, 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11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四、教学难点
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五、教学准备
搜集汉字的演变故事、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甲骨文图片,看图猜字。
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纸和笔还没出现的时候,人们把字刻在甲骨上(出示图片), 比如乌龟壳、动物骨头等,这样的文字叫“甲骨文”(出示:甲骨文)。甲骨文出现在3000多年前,这样的文字,你们能猜出来吗?(出示多张甲骨文图片)说说怎么猜的。
师小结:甲骨文中的很多字,都是象形文字,就是按照事物的样子画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都有一个演变的故事哦!
(出示贝壳图片)这是什么?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和贝有关。古人会怎么写“贝”呢?它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课文里一答案吧!
2.出示课题《“贝”的故事》,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板书:“贝”的故事)
设计意图:利用看甲骨文图片猜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猜字的过程中,了解象形字的构字方法,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把自己读不准的字圈一圈,画一画。
(2)老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集中识字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2)请同学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你们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①熟字加一笔,识记“甲、币”。
②部首识字,识记“贝、财、赚、赔、购、贫”。
(出示“贝”字)认读贝字。(出示“财、赚、赔、购、贫”字)
师: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字里都有一个“贝”字。
引导用部首+部件的方法识记生字。
③近义词识字,识记“随、易、损”。
④图片识字,识记“骨、饰、品、珍”。
⑤读准多音字“漂”
⑥组词游戏。随机出示学习的生字,指名组词。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识字,增加识字趣味性,加深识字记忆。扫清字词障碍,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同时为之后的问题探究作铺垫,通过让学生在书本上记录多音字的方式,培养学生记录笔记的好习惯。
(三)问题探究
1.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学习第1自然段,把握主要内容,了解“贝”字演变的过程,借助图文说说“贝”字的演变过程。(板书:“贝”字的演变过程)
2.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贝”字的演变图。“贝”字的甲骨文应该是下面四张图中的哪一张?理由是什么?
(2)借助图片和第一自然段,自己说一说“贝”字的演变过程。先试着说一说吧!
预设: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会用坚固的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甲骨文的“贝”就像贝壳张开的样子,后来有了小篆的“贝”,直到演变成我们现在写的楷体“贝”。
(3)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赞美的情感,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播放情境课文(跟读版),全班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读完了课文,你能说说这一段在写什么吗?
预设:汉字“贝”的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握内容,并理解这一段在写汉字“贝”的演变过程,以此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火字旁的有什么字四)书写指导
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相信写字也可以写得棒棒的。现在我们来学写四个生字。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呢?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贝、壳、甲、骨。
(1)“贝、甲”是独体字,书写时要居中。“贝”,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甲”在书写时,“日”要写得扁而宽,第四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末笔垂露竖在竖中线上。
(2)“壳”是上中下结构。上边是“士”不是“土”;“士”的竖写在竖中线,秃宝盖的横从横中线起
笔,最下面的“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得舒展。
(3)“骨”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上半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折、点、横钩;下面的“月”的撇变成了竖。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小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也可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检测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字,第1课时选取“贝、壳、甲、骨”4个第一自然段出现的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归类,明确书写笔顺,做到规范书写。生字教学归类分组,详略得当,具有效率。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把“贝”字的演变过程说给家人听一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一其他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六)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
“贝”字的演变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字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一起来认读一下词语吧。
2.复习文意: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介绍了“贝”字的演变过程。(板书:“贝”的故事 “贝”字的演变过程)
3.导入新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一看“贝”字还有什么故事等着我们。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游戏,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对第一自然段内容的回顾,对本课继续学习的内容进行铺垫。
(二)品读课文,了解“贝”的用处和原因
1.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贝壳的用处,指导“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那么“贝”还有什么故事,它有什么用处呢?请你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答案吧!
预设1:当作饰品。
预设2:当作钱币。(板书:当饰品 当钱币)
2.师:贝壳为什么能当作饰品和钱币呢?你能到文中原因吗?
预设: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板书:漂亮 珍贵 )
(出示贝壳饰品图片)看这些贝壳项链和手链,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预设:贝壳做的手链、项链、头饰真漂亮啊!
师:难怪人们都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像这样能起到装饰作用的物品就叫作“饰品”。一起读一读词语。
师:古人为什么能把贝壳作为饰品呢?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预设:因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所以古人喜欢把它当作饰品。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下贝壳的美丽与珍贵吧。(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预设: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板书:随身携带 不易损坏)
师: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没有多余的产品可以用来交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望交换更多的东西,于是他们发现了大小适中、容易携带、计数方便的贝壳,用它来交换物品。就这样贝壳从饰品,渐渐变成了钱币。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古人为什么把贝壳当作钱币吗?
预设:因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而且不容易损坏,所以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二句)
3.师:看,这就是贝币(出示贝壳图片),后来人们用贵重的金属作为钱币(出示金银铜钱图片),宋代的时候开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示交子图片),现在我国的法定货
币是人民币(出示人民币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支付方式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移动支付,以后会使用!(出示图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