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汉字词汇演变了3000
多年,总结出了3个规律
在一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词汇的意思往往会发生变化,特别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词汇量巨大不说,发展年代也非常长久,从最开始的甲骨文开始,到现在通用的简体汉字,已经经历了3600多年的历史。
因此,在现代人阅读古文的时候,就会因为词义的变化而产生诸多误会,也由此造成了文言文阅读的一大障碍。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阅读理解文言文呢?一劳永逸的法子自然是不可能有的,但是汉语词汇在几千年的演变中,留下了很多可循的规律,为我们学习文言文提供了便利。
这些规律,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方面: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词的本义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人造的,那词汇被创造之初,肯定也有它特定的含义(原始意义)。可是难点在于,语言先于文字,在文字出现之前,仅靠出现在语言(口语)中的词汇,词本义几乎不可能被考证,但当文字被发明后,词汇有了文字记录,考证起来相对就容易多了。
所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而是最初以文字形式被记录下来时,所使用的意义。
那具体要怎么考证呢?
我们知道,汉字和其他文明的文字最大不同在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形象构造和意义密切相关,所以要考证汉字词汇的本义,最直接的方式是从字最初的形态(甲骨文)入手推断。
例子:网
人们根据其形象进行推测,确定其本义是用于捕鱼的工具,《说文解字》也对此进行了解释:
火字旁的有什么字“网,庖牺所结绳以渔。从冂,下象网交文。凡网之屬皆从网。”
庖牺就是伏羲,就是伏羲模仿蜘蛛网而制成了网,并教给天下百姓,让人们学会了捕鱼打猎。
词的引申义
语言文字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快一个词的单独的本义就无法满足表达的需求了,为了书写交流方便,人们就为词赋予了与本义相关联的意义,这些新的意义往往不止一种,就造成了一词多义的现象。
从本义引申而来的意义,统称为“引申义”。
还是以“网”来举例,直接根据“用来捕鱼打猎的工具”这层意思,引申而来的就有“网户”,指打渔为生的人家;还有“网鱼”,作动词用,指用网捕鱼这一动作。
引申义又分为两类:直接引申、间接引申。
直接引申就是由词的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思;间接引申则是指有引申义再次引申而来,又叫引申的引申。
例子:朝
朝(zhāo)和旦同义,本义是早晨、太阳初升的时候,虽然两个字都有太阳初升的意思,但所指的时间范围有些不一样,“旦”就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