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慧眼识马周的美文摘抄(合集)
美文摘抄200字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的美文摘抄(合集)
第一篇:唐太宗慧眼识马周的美文摘抄
贞观三年,唐太宗发布诏令,要文武百官上书直言,分析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提出建议。当读到禁卫将军何常的奏章时,奏章里一共写了20条建议,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唐太宗不禁思量:“何常是个大老粗,怎么会写出这么高深的文章呢?”
唐太宗马上派人来何常。“何爱卿平身。我且问你,你那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何常一听,一激灵:“坏了,皇上看出破绽了,我这不犯了欺君之罪吗?”可他偷眼看唐太宗,没发现皇上生气,反而微笑着等他回答。何常这才答道:“启禀皇上,那奏折是我的幕僚马周写的。”唐太宗大悦:“速请马周前来见朕。”
何常慌忙去马周,马周一听皇上自己,就赶忙进宫,一路上遇到几拨人,都是唐太宗派来请他的。一同前来的何常不明白,心想:“怎么请个下人要动如此排场,皇上今儿怎么啦?”他哪里知道,在唐太宗的心里,马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马周见过唐太宗后,唐太宗让他坐在自己的对面,二人开始了一番谈论。一席深谈过后,唐太
宗觉得此人可以委以重任,于是当即下令让马周到宰相府上班。众人都很惊讶:一个没有科考出身的贫寒子弟,一下子提拔到宰相府当差,他能行吗?然而,事实证明,唐太宗的这次决策的确英明,马周也不负皇恩厚望,为唐朝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唐太宗更是如获至宝,一路为马周加官晋爵,直至升任宰相。而马周呢,尽管上表直陈,指出朝政弊端,唐太宗也不怒,反而不无感慨地说:“我和马周,一时半会儿不见,就想念他。”
正是唐太宗的这种任人唯贤的做法,才造就了唐朝少有的盛世,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第二篇:唐太宗点醒尉迟恭美文摘抄
尉迟恭是唐朝大将,曾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又平定过北方突厥的**。古往今来,功高盖世者大都有傲气,尉迟恭也未能免俗。
在一次宴会上,酒过三巡,尉迟恭对一位名次排在自己前面的大将非常不满,指着他说:“你有什么功劳,怎么能排在我的前面?”狂妄的口气呛得那位大将愣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李道宗见状,赶忙过来劝解。尉迟恭却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鄙视地说:“别看你是皇帝的堂弟,位次还在我之下,你有什么资格说我?”众人敢怒而不敢言。
唐太宗得知此事后,第二天召见尉迟恭,平心静气地说:“朕对于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后肆意诛杀功臣,一直都是持反对意见的,希望能与各位功臣共享荣华富贵。但是,作为大臣,你有违法的行为,让我联想到韩信和彭越被汉高祖刘邦杀掉,应该也有我们不知道的理由。国家的治理讲的就是赏罚分明,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排在你前面的人,肯定也有他的过人之处。一个有功之人,不要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要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无论你有多么大的功劳,都不要鄙视别人。这次事件,朕念你酒后失言,不予追究;但是,非分的恩典是不可能常有的,希望你以后好自为之,戒骄戒躁!”
唐太宗看似心平气和,却让尉迟恭惊出了一身冷汗。从此,尉迟恭行为检点,戾气顿收,避免了杀身之祸,余生平安无事,享年七十四岁,无疾而终。
第三篇:魏征、马周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死了都要爱VS死了都不放过你
意林2012年03期“历史碎片”
李世民:死了都要爱VS死了都不放过你
● 马少华
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哥俩儿一个爱提问题,一个爱听问题,都达到了没心没肺的终极境界。
然而,让无数人大跌眼镜的是:魏征去世后没几天,李世民就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还把已经答应许配给魏征长子的衡山公主给要了回来。
这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几天前还如胶似漆,恨不得把对方当镜子,刚死了没几天就立马砸了人家的墓碑,还不顾皇家的脸面公然毁约。
不过,从另一个人的事来看,倒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魏征死后六年,也就是贞观二十二年,中书令(相当于宰相)马周去世。这马周也是一位很有传奇彩的贞观名臣。当年李世民搞了一次征文大赛,让大臣们每人写一篇文章,结果武将出身的常何拔得头筹。李世民当然知道常何有几斤几两,要让他写出这么有水平的文章,就是杀了他也办不到,于是就问他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这常何也是个直肠子,直接就把家里的门客马周给供了出来。李世民一听常何府中还有这样的奇才,忙派人去请。可没想到的是,派去的人灰溜溜地回来了,说连马周的面都没见着。李世民只能又派第二个人去请,马周还是不露面。
李世民一看,这还遇上个大爷,我就陪你玩到底,于是又派了一个人去请。直到第四个人去,马周才洗了把脸,跟着那人来到了皇宫。李世民问了他几个问题,马周对答如流,让李世民大喜过望。
这次见面后,马周连连升职,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提拔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而马周也尽职尽责,给李世民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在魏征之下。
马周去世后,李世民为他举行了国葬,还把他的遗体陪葬在自己的昭陵,极尽殊荣。这跟魏征死后被砸墓碑相比,一个死了都要爱,一个死了都不放过你,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李世民给予这两位齐名的谏臣天壤之别的待遇呢?且来看看两个人在临死前的所作所为吧!
魏征在临死前将这些年来给李世民提过的意见整理了一遍,郑重地交给史官褚遂良,以备参考。褚遂良一看,好家伙,条理清晰、内容翔实,这哪是一个快死的人能做得出来的?如某年某月某日,魏征提了某条意见,李世民不愿意,被魏征强制采纳;又如某年某月某日,李世民想出去放松放松,被魏征声俱厉地批评了一顿方才醒悟,不再玩物丧志。
再来看马周。马周在临死前,让家人把他十几年来给皇帝的奏折都翻出来,颤颤巍巍地划了根火柴,亲自将奏折一把火通通烧光。家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春秋时的管仲、晏婴经常数落国君的过错,显得自己很伟大,还让史官都记录下来,让自己千古留名。这样的事我不做。”
看到这儿,我们就该明白了,李世民为什么会爱马周而恨魏征。
一个是死了都要爱,尽心尽力辅佐他,就算死后也不能彰己而贬人,公开他丑的一面;另一个则是死了都不放过你,生前不怕给你提意见,死后也要有勇气把你丑的一面公之于众。
原来,死了都要爱和死了都不放过你,不光是李世民对待马周和魏征的态度,更是马周和魏征这样对待李世民在先。
第四篇:有关美文摘抄
好的文章我们就要摘抄记录下来,以便以后我们的写作。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有关美文摘抄,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美文摘抄
1花开的一瞬不是为着相逢,而是为着不曾错过的欣喜;为着这一刻,所以忍受分离,且不惧这分离是天各一方还是终将遥遥无期。因着这无期在心中有期,所以甘愿等待;因着这等待而凋谢了多少季花期,所以满头青丝鬓白,岁月萧萧落地。
我深情的文字里有你在吟唱着我的离愁我的无可奈何,没有你的日子。我像伏尔加河的纤夫步步维艰,岁月看你我在对岸苦苦煎熬,然后寸寸老去;文字堆积起来的情感在流年中慢慢憔悴,被光阴的箭射穿一盏又一盏挂着希望的心灯,莫非你我终要成为过客?
再读给你的文字,心中有疼痛在悸动,常在叩问自己,应该将你放于何处,又将自己放在哪里?文字因谁而美丽?文字为谁而哭泣?为谁而写下永远的忧伤,为谁而注于快乐的音符?为谁在春天里播下承诺,为谁誓言要在风雨中携手前行?
耳旁有风拂过你幽怨的声音,突然沉默如空。
或许你不懂得我的感伤,常常困惑于我的优柔寡断;或许,你永远触摸不到我心底的这份宁静,那么我无语亦无言,心已疲惫,只能让我文字的幽魂寂寞的在你心上空空的萦绕。
今夜又为你写下忧伤的篇章,思念与泪水在字里行间浅唱低吟,我修长的手指飞舞于灰白的键盘,为你碾尽一池墨香,记录我们的爱恨交织,那些流逝了永不迂回的情节,一段,一段。
即便要在哪一个飘着细雨的日子,泪眼中模糊了相背而去的身影,如干年后,偶尔轻轻地想起,这些文字还能缤纷,还能在记忆中铺展,因为是曾经爱过的见证,因为是别后思念的延续,因为是当初某时经过的一场风花雪月,短暂的像昙花一样,却如此刻骨铭心。
有关美文摘抄
2尘埃积累,注定我们的命运,不会是镶嵌在黑夜里的璀璨,漫长而永久,思念把希望覆盖上荒凉,把荒凉吟唱出悲伤,擦亮后变得透明,禅房断魂,芳草萋萋,双莺双咛,千种风情浮水淑;古道长亭,桃花折,鸳鸯散。
独去漫步,在这乍暖还寒季节,雾气凝重,依稀能看见湖面透出的光,寂灭的,苍凉的。突然想起那个夕阳深处的你,眸子映成琉璃的颜,那般纯粹和绝望,尔后与你瞬间交汇的目光,就已是沧海桑田。迷离的夜晚,萤火虫在花间飞舞,闪耀如星光,眼泪潸然落下,为那一路风尘我跟随你身后的日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