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在幼儿园的应用与传承
皮影戏在幼儿园的应用与传承
“皮影戏”表演是滦平六幼的园本课程之一,公共区域“皮影剧场”:从认识皮影、制作皮影、演绎皮影中培养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看似简单的表演,不仅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学习,还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更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了解,激发了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一、“皮影戏”简介
“皮影戏”又被称为影子戏,是一种通过特殊材质制作成的剪影,一般是动物的皮毛或者是纸板,利用这种剪影在幕布之后表演各种各样的故事。通常情况下,传统的“皮影戏”艺人会在幕布之后放置灯光,通过灯光的照射使剪影的影子投射到幕布上,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形象。为了能够营造出故事的氛围,在表演的过程中还会搭配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和弦乐,是我国流传较广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在千百年的发展中,结合各地的区域特点形成了各具特的“皮影戏”。“皮影戏”具有悠长的历史,从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汉武帝宠爱的妃子因病去世,使汉武帝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不理国家大事。很多大臣都十分焦急,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就会使国力受损。有一天,汉武帝的一位大臣在出门的时候看到路上小孩儿玩
布娃娃的时候,出现在地上的影子非常逼真。于是,他灵机一动,依照汉武帝宠爱妃子的形象,用棉布裁剪出轮廓,并且涂上相应的彩,并在四肢安装上木棒。进入夜晚之后,大臣邀请汉武帝进行观看。汉武帝发现幕布上的影子与自己宠爱的妃子非常相似,因此龙颜大悦。“皮影戏”这种艺术形式也逐渐流传开来,并且成为了我国非常具有代表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
二、“皮影戏”的教育价值分析
“皮影戏”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而且将其应用幼儿园中的教学之后,也能够体现其教育价值。在之前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由于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教师设计的活动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幼儿在参与活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除此之外,在之前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幼儿掌握知识,以至于幼儿的学习体验并不好,在课程的教学中,其中的知识超出了幼儿的认知范围,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且这也有可能会使幼儿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皮影戏”与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皮影戏”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人物造型逼真,表演也极富感染力,这能够带给幼儿全新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趣
味性较高的活动中了解“皮影戏”。“皮影戏”的演绎内容也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通过观看“皮影戏”,幼儿能够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故事,从中领悟到多样的道理,对于幼儿的思想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更加强调让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将“皮影戏”应用到幼儿园中,除了能够让幼儿观看“皮影戏”的表演,了解“皮影戏”中演绎的故事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制作人物剪影,完成“皮影戏”的演艺活动,真正提高了幼儿的参与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文化知识,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
皮影制作三、幼儿园中应用“皮影戏”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中强调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是从具体的情况来看,在之前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掌握各种文化知识。虽然也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的形式单一,缺乏内涵,对于幼儿成长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为了能够切实增强幼儿的综合能力,在现代化的幼儿园教学中迫切需要新的元素。“皮影戏”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很高的教育价值。将其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可以带给幼儿全新的感受,也能够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价值引领,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开展“皮影戏”活动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材料,而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参与进来。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确定“皮影戏”的主题,思考“皮影戏”中需要的人物形象或者是动物形象。在确定完这些之后,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完成形象的剪影。在“皮影戏”活动中,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在具体的演绎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行分组,分别演绎不同的几个故事。幼儿需要与其他同学相互配合操作皮影,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团结互助精神。此外,皮影的操作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幼儿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掌控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园中应用“皮影戏”,可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满足了新课改理念提出的要求。
四、“皮影戏”在幼儿园的应用与传承路径
(一)认识皮影,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知识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的驱使。幼儿时期的儿童好奇心较重,求知欲望强烈。关于皮影,孩子们想知道的很多。什么是“皮影戏”?皮影是怎样制作的呢?皮影是怎么动起来的呢?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实物皮影人物等方面初步了解有
关皮影的知识,为幼儿讲解“皮影戏”的由来和特征,让幼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保证后续知识学习的有效性。
考虑到幼儿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一般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想让幼儿参与到“皮影戏”活动中,就必须要让他们了解到什么是“皮影戏”。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先带领幼儿观看“皮影戏”。幼儿对《西游记》的内容比较熟悉,教师在展示“皮影戏”的时候可以选择相关的内容。这样能够使幼儿看到自己了解的故事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出来,而且也可以使他们感受到“皮影戏”的乐趣。在展示完“皮影戏”之后,教师可以将皮影提供给幼儿进行观察和分析,让他们对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好奇。随后,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皮影戏”的诞生以及发展的历程,让幼儿对“皮影戏”产生较为系统的认知。
(二)制作皮影,传承文化
带着对皮影的热情,孩子们开始了探究之旅。制作皮影的过程最为曲折,孩子们从画稿、上、打孔、组装、调试通过每一个环节的打磨~尝试~操作~演绎,孩子们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品质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同时也从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们虽然在制作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但是孩子们从未放弃,正是孩子们的坚持,在失败中到了方法,看着自己制作的皮影,孩子们非常开心,脸上洋溢的笑容告诉我们战胜困难他们是最棒的。在一次次的坚持过后,总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在具体的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参与度,也为了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先告知幼儿“皮影戏”到故事内容,并且将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使幼儿对“皮影戏”中的形象有具体化的了解。随后,教师实践操作,给幼儿演示制作剪影的方法,在过程中告诉他们相关的注意事项。在演示完毕之后,幼儿对如何制作皮影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完成其他形象的制作工作。考虑到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弱,教师将几个幼儿分配到同一个小组中,让他们共同完成皮影的制作。此外,教师选用了一些材质较为柔软的材料代替动物的皮毛,使幼儿在操作的时候更加简单。幼儿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顺利完成了皮影制作工作。
(三)演绎皮影,发扬文化
我们经过多次的研究讨论“如何把皮影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科学领域《影子》《影子的秘密》、语言领域《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毛毛虫去爬山》等教学活动的开展,运
用皮影讲述故事,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深刻的体会到了玩中学的乐趣。
在幼儿学会制作皮影之后,教师开展了“将故事搬到皮影中”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需要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故事,并且分析其中的主要形象。在此基础之上,利用之前掌握的技能制作皮影。完成准备工作之后,运用自己制作的皮影演绎故事的内容。同时,考虑到皮影与文字在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让幼儿更好的通过皮影演绎故事,教师还给了幼儿自主改编权,让他们结合自己制作的皮影改编故事,将故事的内容更加顺畅的演绎出来。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民族的根基。“皮影戏”进校园唤醒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小小的“皮影剧场”拓展了孩子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们在合作和创造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皮影讲神话、皮影讲名著、皮影讲童谣、皮影讲寓言,在老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16期皮影故事在滦平融媒、滦平文明实践、学习强国、央视新闻总台河北总站栏目陆续推出,“皮影小剧场”被评为了“承德市志愿服务创新项目”,“皮影戏”被列入了滦平县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皮影戏”不仅让孩子们从表演的故事中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更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
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所作和付出的所有努力是希望这些文化能在孩子的童年里,留下一抹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并传承下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