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影评
《教父》影评
最近,一部名为《狂飙》的电视剧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该剧自开播以来,仅用了一周的时间,热度便一路飙升,成为爱奇艺平台上最快突破万次点击量的剧集。与许多开局火爆但后期质量下降的剧集不同,《狂飙》在豆瓣上的评分至今仍高达 8.5 分,这充分证明了该剧的质量确实非同凡响。
令人意外的是,在这部剧中,由张颂文饰演的反派角高启强,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人物。通常情况下,电视剧中最受欢迎的角应该是正面人物,然而《狂飙》却恰恰相反。
张颂文所饰演的高启强,原本只是一个出身底层、备受欺凌的鱼贩,但他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了京海市最大的黑社会头目。如果高启强不是一个黑社会成员,那么他的经历简直可以说是一部草根人物的励志创业史。
在中外的影视剧中,有许多充满魅力的反派角,他们的存在常常使正面人物相形见绌。这些反派角能够展现出更加丰富的人性层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有血有肉。《狂飙》中的高启强就是其中之一,许多人甚至将他称为中国版的“教父”。因为他的人生轨迹与影史上最著名的黑帮头目维托·柯里昂非常相似。
维托·柯里昂和高启强都具有多面的性格。他们表面上文质彬彬、八面玲珑,但内心却冷酷无情、心狠手辣,对待家人和朋友时却又充满关爱。
尤其是看到高启强在市场上卖鱼时被人欺负的场景,我立刻想起了年轻时的维托·柯里昂在市场上的杂货铺里当伙计的情景。直到他被流氓的侄子抢走了工作,失业后,他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回顾一下这部黑帮题材的史诗之作《教父》。如果你在看完《狂飙》后仍意犹未尽,不妨重温一下这部黑帮电影的鼻祖之作。
《教父》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以意大利裔美国黑手党家族为背景,揭示了黑手党的家族秘密。自 1972 年上映以来,该片被公认为是“自《公民凯恩》以来最出的美国电影”。
《教父》三部曲主要讲述了两代教父的成长历程。而与高启强的人生轨迹相似的是第一代教父维托·柯里昂,今天我们将重点回顾他的故事。
与其他黑帮头目残暴的形象不同,维托·柯里昂温文尔雅,充满绅士风度,在片中几乎从未发
过怒,但却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让人不怒自威。
在《教父 1》中,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饰演的维托·柯里昂一登场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教父 1》中,观众对维托·柯里昂的个人经历一无所知。直到《教父 2》中,通过回忆的方式,我们才完整地了解了教父维托·柯里昂的“发家史”。在《教父 2》中,年轻时期的维托·柯里昂由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饰演。
原来,老教父维托·柯里昂的身世十分悲惨。1901 年,在意大利西西里,幼年的维托·柯里昂的父兄皆被当地黑手党首领奇奇欧所杀。在母亲舍命的掩护下,维托才得以逃脱,但母亲随后也被杀害。
之后,他在同乡人的帮助下逃离了西西里,来到美国谋生。当时年仅 9 岁的维托成为了一个远走他乡的孤儿。
镜头一转,时间来到 1917 年,纽约小意大利区。
此时的维托已经长大成人,在一家杂货店当伙计。虽然电影中没有详细描述他的青少年时期,但可想而知,他一定经历了许多人情冷暖,吃了不少苦头。
好在此时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大儿子,虽然生活拮据,但也还算温馨美满。
然而,当时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工作机会十分难求。
当地的流氓恶霸法努西上门来,将自己的侄子强行安排到杂货店工作,老板无奈之下只能解雇一人,而维托因此失去了工作。
评分最高的电影维托的情商在这个时候就体现了出来。面对无法改变的结果,他平静地表示理解,并非常感激老板对他的照顾。
回到家后,维托并没有将失业的焦虑和压力发泄在家人身上,而是像往常一样轻松愉快。
一次偶然的机会,维托结识了有犯罪前科的邻居克莱门扎。克莱门扎让维托帮忙窝藏一包“东西”(支),为了表示感谢,他带着维托去拿一块地毯作为礼物。后来维托才知道,所谓的
“拿”实际上是入室盗窃,这是维托第一次违法犯罪。此后,维托和克莱门扎经常合作,开始从事盗窃活动。
当地的流氓法努西得知了他们的勾当,便上维托,想趁机一笔。
维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法努西总是独自一人,身边没有帮手,而且动不动就拿警察当挡箭牌,这表明他并不是真正的黑手党。
法努西要求维托、克莱门扎和另一个人每人交一百美元给他,总共三百美元。维托为了试探他,只给了他一百美元,法努西接受了。
维托由此断定法努西并不是什么厉害的角,只是狐假虎威。
于是,他利用圣诞节期间人们都在狂欢的机会,跟踪法努西,并果断地开将其击毙。随后,他冷静地爬上屋顶,将手拆卸后扔进了烟囱销毁。
整个过程中,维托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的果断和冷酷让人印象深刻。
除掉了这个为非作歹的流氓后,维托在当地的声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穷人来他主持公
道,维托承担起了类似旧中国乡绅家长的角。之后,他创立了自己的橄榄油运输公司,生意越做越大。
维托一边从事着违法活动,一边在底层民间建立起威望,最终一步步成为了后来的教父。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当维托的实力足够强大时,他选择荣归故里。维托带着全家回到了西西里的科里昂,受到了乡民的热烈欢迎。他去拜访了杀害他全家的仇人西西奥,并当场将其剖腹刺死。那个曾经无助的 9 岁男孩,终于为死去的亲人报了仇。
这就是老教父维托·柯里昂的故事。
据说,教父维托的原型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黑帮人物弗兰克·科斯特洛(Frank Costello)。他机智、通情达理,因其足智多谋而被称为黑帮的“总理”。
科斯特洛利用自己的社交能力,笼络有影响力的商人和政客,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拒绝参与生意。
《教父》系列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无可撼动,被称为“男人的圣经、智慧的总和、一切问题的答案”。
它几乎影响了后来所有黑帮电影的基调,“它成了黑帮故事的一个永恒的范本和楷模”(戴锦华语)。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作为一部电影,《教父》竟然反过来对现实中的黑帮产生了影响。许多黑手党都是这部电影的粉丝,他们争相模仿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试图用更“体面”的方式说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