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毁灭的中国银行业
刘振华 原创 | 2010-10-9 0:09 | 投票 | 阅读:274
点击:274
关键字: 银行 价值毁灭
文/刘振华 博士
对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赚钱是不容易的事情。比如,制造业,要采购原材料,要制造管理,要销售,要品牌,要财务等等,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选择,卖什么?用什么策略?根据 Michael 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一个企业或者成本领先,或者差异化,但都是说说而已,哪有那么简单。但在中国,就有一个世界上最简单的“商业模式”:开银行。
世界范围内的 银行业竞争很激烈,手段花样也经常翻新,但它们都共同面临几个问题,比如:
首先,资金来源。银行要有业务,比如借贷,首先要有资金来源。世界范围内的银行资本的一大来源是储蓄存款,下表是截止2008年12月份主要国家储蓄存款在银行资金来源的比例。
储蓄存款占银行资金来源的比例 | |
澳大利亚 | 61% |
加拿大 | 77% |
德国 | 56% |
日本 | 69% |
英国 | 60% |
美国 | 56% |
Source: The 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这一比例最大的是加拿大,比例为77%,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为56%,在英国为60%,在日本为69%。如果银行缺钱,只能在批发市场获取资金,比如发行债券、金融机构借款、央行再借款等。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很多银行动不动就不行了,说是流动性不足,问题就出在批发市场资本成本高企,银行受不了了。对于西方银行业来说,流动性管理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敏感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在中国,这根本不是问题,下表是中国四大银行储蓄存款占银行资金来源(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负债)的比例。
储蓄存款占银行资金来源的比例 | ||
2007年 | 2008年 | |
中国农业银行 | 87.6% | 90.7% |
中国银行 | 79.4% | 79.0% |
中国建设银行 | 86.3% | 90.0% |
中国工商银行 | 84.7% | 89.9% |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中国的银行业,储蓄占银行资金来源的比例从中行的80%到农行的91%,这一比例高于西方任何一个国家,高于美国同行35个百分点。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中国的储蓄资金太多了,截止2008年底全国人民币存款余额高达45万亿元,而且这些钱又没有什么出处,海外投资渠道对大多数人来说遥不可及,国内的证券市场又是一个让很多人很伤心的地方,所以只能呆在国内的银行里了。谁让中国是资本账户管制国家呢?
其次,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差额,即利差(interest spread) 。有了存款就要贷出去,这是银行的主要业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实行市场化利率,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都由市场决定,市场力量产生竞争,最终导致存贷利差慢慢变小。下表是澳洲三大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和中国的四大银行在过去两年的平均存贷利差。
利差(%) | |||
2007年 | 2008年 | ||
国外的银行 | ANZ | 1.4 | 1.68 |
Westpac Banking Corp. | 1.76 | 2.18 | |
CBA | 1.68 | 1.84 | |
Deutsch Bank | 0.91 | 1.37 | |
中国的银行 | 中国农业银行 | 2.73 | 2.93 |
中国银行 | 2.59 | 2.45 | |
中国建设银行 | 3.07 | 3.1 | |
中国工商银行 | 2.67 | 2.8 | |
Sources: Annual Reports
从上表可以看出,澳洲三大银行(ANZ,WESTPAC and CBA)的存贷利差仅为不到2%,或者更低。德意志银行的存贷利差仅有1%左右。 中国四大银行的利差大约为3%,比国外同行高出大约 1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意味着中国银行业整体净增毛利润4500工商银行贷款利率亿元。中国的利率为央行控制,政府一声令下,银行愿意赚多少钱都可以。
第三,商业模式。正是因为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业务这么有前途,大家根本没有必要开辟其它业务来源了(不要理会媒体上银行轰轰烈烈开展中间业务的报道,雷声大,可是下不了几个雨点)。下表是澳洲三大银行和中国四大银行利息收入占总经营收入的比例。
利息收入占总经营收入的比例 | |||
2007年 | 2008年 | ||
国外的银行 | ANZ | / | 64.6% |
Westpac Banking Corp. | / | 62.2% | |
CBA | 53.3% | 55.1% | |
中国的银行 | 中国农业银行 | 87.9% | 91.8% |
中国银行 | 78.3% | 71.2% | |
中国建设银行 | 87.3% | 83.4% | |
中国工商银行 | 87.2% | 84.8% | |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中国的银行业,利差收入占总经营收入的比例大约为80%~90%(中行因有外汇业务传统,比例略低于其他三大银行),而澳洲的三大银行利差收入仅占其经营性收入的50--60%(因金融危机,2009年数据有较大提高)。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为了开辟其它收入来源,辛辛苦苦的在金融市场挣扎,比如资产管理业务等等,太不容易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很多银行多年的辛苦毁于一旦。
中国政府实施资本管制,45万亿人民币有限的选择就是存银行;中国政府实行利率管制,中国的银行业享受最大程度的利差;利差收入却又如此之大,来自中间业务的任何收入都可以是额外利润(比如最近国内银行的收费狂潮)。如此简单而又清晰,在中国开银行可谓世界上最简单的“商业模式”。当然,背后的最大老板是政府。
中国的银行业如此牛叉的背后是45万亿人民币的储蓄存款,目前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是2.25% ,2010年中国二季度的通货膨胀为9%(许小年的计算),储户的利率损失大约为7%。世界上最简单的商业模式背后是银行储户一年3.15万亿元利息的损失,其中4500亿进入银行的利润表(剩余的2.7万亿分别进入政府税务收入帐户和非税务收入帐户、企业利润表和西方消费者的补贴)。
2008年金融风暴后中国政府推出巨额经济刺激计划,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钱大部分是由银行系统流出而不是财政系统。这暴露了中国银行业的真实面目,无论海外上市,还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改进公司治理,在关键时刻,背后的最大老板还是政府。在中国银行业给地方政府的7.7万亿元贷款中,竟然有1.55万亿元流向根本不能产生现金流的纯粹公共工程项目,如修建公园或公共厕所,或者植树。如此同时,优秀的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却融资艰难。银行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资本配置,给实体经济提供财务支持,在这过程中促进创新和竞争。中国银行业已经基本上丧失了资本优化配置的功能。
西南财经大学的陈野华估算,中国老百姓为银行业的坏账和改革的付出已经高达3.6万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储户给银行的补贴也高达每年4500亿元,但中国银行业的资本优化配置功能已经丧失。虽然个别中小型股份制银行表现突出,我也不否认银行业从业人员可能很聪明,也可能勤奋,或者也可能很善良,但更不能否认的是中国银行业整体上已经是价值毁灭者。(写于2010年10月8日星期五。作者电邮: zhenhua.liu1@gmail )
注:本人不直接,但可能通过基金持有上述银行股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