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园丁
——专家学者型教师的自我修养
山东省济南稼轩学校 邵天龙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
很多青年教师选择教育,并非是从填写志愿的那一刻起,更多的是父母之言,考分限制以及想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使然。及至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经验与认识,加上经济大潮席卷而下,对教育工作得过且过,心里总巴望天上掉下一个机会,跳出教师这一行。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状态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
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好,万事开头难,就怕你认真。对我们来说,认真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坚持和追求。而认清自己,把握方向,是认真做事的大前提。人生最悲惨的境地就是在漫无目的的前行中自我迷失,在终日浑浑噩噩中自我放弃,在没有答案中自我沉沦。没有人甘心失败,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个目标和决心。这务必是一个远大的目标,也一定是磐石一样的决心。当一个人在热爱的领域心无旁骛地工作时,他面临的一个又一个的任务将使他紧张而又兴奋,每当他完成这其中的任务时,那种幸福感和成就感会令他无比满足。这些都不是简单的物质回报可以比拟的。
园丁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们才说态度决定一切。而这种态度,肯定是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挑战自我极限,却又能保持真我,宠辱不惊,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从容与平静。然而现实中的彩往往是艳丽而充满诱惑的。能否在喧嚣的城市中到内心的避风塘,向希望的田野播种明天的辉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不止,岁月如歌。我想,自己的心是装在那个海神波塞冬的宝箱里,埋葬在连蛟龙号都去不到的地方了吧。封心为爱,为了祖国下一代,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把浮躁埋掉是理所当然的。心正了,身子也就正了。身子正了,做的事儿也就正了。
再说说专业。当老师的,如果不能具备过人的专业素质和知识储备,那就可能会被学生质疑,工作的权威性就会受到挑战。就算是学生不会质疑,也很难保证若干年后不会以此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许正是因为一次不够专业的讲课,导致一个孩子名落孙山,人生轨迹就此改变。所以,我得专业啊!怎样才能算专业呢?精进学科教学知识的储备是关键。要从广度和深度同时入手。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中学教师,业务的专业程度决定了我是否能够在整体上把握学科内涵,深化教材内容,整合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以及科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业务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知识的广度。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推行,中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趋于国际化。如何让英语这门学科脱离课本,贴近生活,让学生乐于讲英语,善于用英语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又能够在
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成为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广博的知识覆盖面,纵横古今的知识树,是每一位教师应当孜孜追求的人生目标。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应用广泛,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程度高,新媒体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学教师要想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引领国家的未来,必须要与时俱进,将自己置身于这数学语言构筑的信息化网络之中,去发动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革命。
最后,我还想谈一下对终身学习与专家学者型教师养成的关系的一点看法。事实上,终身学习的概念遍布于各行各业。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要求人们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具有动态建构和生成能力,并对行业发展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前瞻和判断的眼光。因此,保持终身学习是每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内在需求和其始终适应行业从业资格的根本保证。然而,终身学习并不能铸就专家和学者,教师行业尤是如此。在我看来,有很多优秀的老教师,堪称专家和学者,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辛勤工作几十年,桃李遍及环球各地,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教学水平高深莫测,教学成果卓著,取得荣誉称号及证书无数。然而他们却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专家学者。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这些前辈并没有将自己的经验成果转化为理论,并且没有通过科学方法来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在工作中将自己的经验及时总结归纳,并进一步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在这种反复归纳、演绎的过程中沉淀和升华自我,就是我成为一名
专家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的时代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教育行业所面临的数字化生存压力也随之而来,我作为一名跨世纪的有志青年教师,定当不辱使命,坚定不移地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伏枥奋起,为早日成为一名专家学者型教师而勇往直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