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运算符号的由来
加减符号 “+”、“-”出现于中世纪。据说,当时酒商在销售酒后,习惯用横线由上向下在酒桶上标出存酒位置,而当再往桶里加注酒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加)号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迈所创造的,在横线上加一竖,是表示增加的意思。“-”(减)号也是魏德迈创造的:从加号中减去一竖,是表示减少的意思。
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Widman,1460—?)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表示“剩余”和“不足”。1514年荷兰数学家赫克(Hoecke)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后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Vieta,1540-1603)的宣传和提倡,才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 ”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乘号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把加号斜过来写。“×”号是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它的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因此把加号斜过来写。据记载,在1631年,英国著名数学家欧德莱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他便把前人
所发明的【+】转动45度角,便成为了沿用至今的“×”乘号。【×】既表示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另一种乘号“·”是数学家赫瑞奥特首创的。
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的。数学家奥曲特首先提出了用“:”表示“除”或“比”,但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人们公认,除号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用一条横线将两个圆点上下分开,意为“分解”。
但也有人认为,“·”(乘)号和“:”(比或除)号都是在17世纪末由发明微积分的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创造并引入数学运算的。
我想,无论上述说法是否确切,我们还是应该承认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想象力是丰富而无穷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