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集体...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年  级
一年级
单元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的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在“课程内容”中提出“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相等关系”“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受运算之间的关系"的要求。
课标解读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5以内数的加减法”。根据学习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在编写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下列几个方面的思考。
(1)1-5各数的认识集中编排
    将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排,有以下方面的考虑是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学生容易理解,其是大部分学生在学前已对5以内各教有定的认识。其三是可以缩短教学时间,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这是本册教材的显著特点。而这一特点在单元有着明显的休现
    本单元的线结构是:1-5的以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这样的编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是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的难点。认数的时候,学生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其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5以内数的认识。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加减法。最后这样安排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整体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3)加强了数概念的教学。
    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结构是,数的基数含义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比大小)和数的组成(分与合)。
    基于这样的基本结构,教材的编排注重了以下儿点。
    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展开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
    其二是把醒目的标题摆放在“书卷”中呈现给学生,不仅使本部分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还具有文化感。如在第17页以“比大小”为标题、第20页以“第”为标题、第21页“分与合”为标题,将一个个知识点单列出来,便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
    其三,从2的认识起,教材利用箭头动态地展现了在前一个数上添上1就得到下一个数:1添上1是22添13.....4添上1是5。这样做,可以形象地再现添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支撑。
    其四,“比大小”中安排了“>”“<”“=”的写法,使学生有机会更早地接触到大于、小于、等号这三个符号,认识其形状、适时地进行书写活动,有助于学生逐步清晰、正确地认识。
  其五,写数字内容的编排既齐全又开放。教材提供了书写范例、实体黑字、虚体字以及让学生练习的空格,让学生利用这些素材观察、模仿(描红)、自主书写,方便学生进行对比,有利于规范学生的书写。
  其六,教材中将“数的组成”内容用“分与合”的标题出示,是因为分与合是数的组成的直观表现,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同时,教材选取了“把4个葵花盘放到两个筐里”“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这两个素材,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意,巧妙地避开了把4分成0和4、把5分成0和5这样的情况。
(4)加强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人、更全面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材加强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减法概念的建立从“气球图手,内容单一、直观、切口小,有利于学生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其次,在“气球图”下面,分别增加了表示“合并”或“去掉”含义的点子图,既便于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初步抽象的认识过程。
    最后,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看图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的练习,在练习五中安排了“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的练习,均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强化学生对于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5)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数数、比较数的大小都离不开集合、对应、统计等理论,这些内容不能抽象地向学生解释,但在认数、比多少以及计算时都以这些重要思想为基础。因此,教材采取适当渗透的办法,通过数数、数的分与合等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既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比如,数数时我们从1开始,拿一个物体说“1”,再拿一个物体说“2”,再拿一个物体说“3”......这样的数数过程,实际上就渗透了集合思想---把要数的物体看作一个集合,然后依次指着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和自然数中的1,2,3,4,5,...建立起一对应的关系,与集合中最后个元素对应的自然数就是这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也就是物体的总数。
    再如,第17页“比大小”这个内容,教材先呈现3只猴子和些随意摆放的水果,再将3只猴子与3种水果对应排列,用学生能接受的象形统计图呈现,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学生通过分析,获得了“猴子与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猴子比香蕉多”“猴子比梨少”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学习用符号“>”“<”“=”表达这3条信息,开在表达的过程中理解“>”“<”“=”这三个符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的大小关系。
(6)注意将数和形、式和图适当联系。
  本单元的内容在编排时注重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看待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体体现为通过以下3种方式将数和形、式和图适当联系起来。
第一种方式是结合认数和加减法计算,呈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实物教具。
第二种方式是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例如,认识3和4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初步感受三角形有3条边,正方形有4条边
    第三种方式是用自己喜欢的图表达对算式的理解,既为抽象的算式提供丰富的表象支撑,又促进学生自我内化、自主建构。
(7)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教材引人个概念都精心设计了学生身边的、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具体的事物中感受数学,并逐步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如学习1-5各数时,教材呈现了一幅农家小院图,让学生通过数各种各样的事物象出1-5各数。又如,通过第20页的“排队购票”图和“全家福”照片,帮助学生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
(8)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本册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特点的主要思想基础是承认学生间的思维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示教师因材施教。
  例如,计算3+2=口时,教材呈现了3个小学生的3种不同算法:一个学生用“点数”的方法算出得数(1、2、3、4、5);一个学生从一个加数“3”开始数,添上1个一得4,再添1个一得5;另一个学生根据数的组成(3和2组成口)算出得数。3种算法体现了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体现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视角,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学生的这些表现都是非常好的、宝贵的,是可以利用的、有效的教学资源。
    又如,计算5-3=口时,教材呈现了2个小学生的不同算法。不管哪种算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9)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这个单元内容丰富,又是学生首次系统地学习认数与计算,故在本单元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的内容。这是学生学以来第次系统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因此,对它的有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材分两部分安排: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在知识的整理中,教材将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些综合性的题目,以这些题目作为学生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所有知识,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学习获得的数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单元目标与重难点
单元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
数概念的形成和加减法的含义是本单元的重点。
重难点突破建议
基于对教材编排和课标的分析,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重难点。
1.规范数字的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初入学的小学生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尤其是对于有些拐弯的数字(如5、2、3、0)书写不整齐、不匀称,因此,教学生写好数字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因为到了中、高年级,很多孩子就因为数字书写不工整造成计算错误、书写失误。
教学写数字时,我们可以这样做:先教师示范书写,学生弄清楚起笔、笔顺、终点的标志;按照范例书写(可以先临摹),一写一对照;检查纠错,展示书写美观的作业,个别指导书写不规范的作业,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2.在数概念的建立中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
在数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建立数感。如,引导学生用1∼5各数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5只鸟、5本书、5个小朋友……都可以用数字5表示,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不同的物体或数字卡片)表示1、2、3、4、5。
再如,认识“>”“<”“=”,可以让学生涂一涂、比一比、画一画,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这些符号可以表示两边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意识。
3.将数和形、式和图联系起来,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在认数和加减法计算时,可以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多种学具,将数与形相结合,如认识3和4的时候,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感受三角形有3条边,正方形有4条边。
在理解加减法含义的时候,尽可能的采用情境图、直观图,让学生“看图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用自己喜欢的图表示算式的意思”,帮助学生加深对算式的理解。如,画图表示2+3、5-4等,这样既为抽象的算式提供了丰富的表象,又促进了学生对加减法的自我内化、自主建构。
4.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计算方法多样化,是学生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必然结果。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之间的思维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如,3+2=☐,有的孩子会用“点数”的方法(1、2、3、4、5),有的孩子会从其中一个加数“3”开始数,添1个得4,再添1个得5,还有的学生会用数的组成(3和2组成5)。三种算法体现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视角、不同思维水平,不管哪种算法,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强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自信,这才是低年级教学需重点关注的。
5.适时、适度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的思想。
数数、比较数的大小都离不开集合、对应、统计等理论,这些学生不能抽象的向学生解释,要在认数、比多少、计算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
如,数数时我们从1开始,拿一个物体说“1”,再拿一个物体说“2”,再拿一个物体说“3”……这样的数数过程,实际上就渗透了集合思想——把要数的物体看作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再如,在比多少的时候,3只猴子与3种水果对应排列,用象形统计图呈现,也渗透了一一对用的思想,通过对图的分析,获得了“猴子和桃子同样多”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理解了“=”所表示的意思,渗透了符号化思想。
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低年级只是初步渗透,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设计了11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1-5的认识6课时及加减法2课时,0的认识2课时及加减法1课时,复习与检测1课时。
加减符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