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作者:王君华 钱淼华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7期
作者:王君华 钱淼华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7期
挺好的电视剧摘 我国的风景名胜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日益突显的人际交往问题及其特点、遇到的困惑及其应对方法,旨在对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读mba(2017)07-0043-02
教师节手抄报图案 1 人际交往的概念
人际交往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沟通、信息交流、情感与心理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它反映着人们为了满足个人和团体的需要,所进行的心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1]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感,满足精神的需求,有益于心理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处于压抑和紧张的状态,精神方面相对孤寂,会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作为大学生体的我们正处于渴求人际交往、渴求被理解和被认可的心理发展祖国我爱你手抄报
时期。
2 人际交往的心理发展阶段
卯兔 根据欧文阿特曼和达尔马斯泰勒的社会渗透理论,从人际交往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把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定向阶段。即交往双方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在这个阶段中,由开始时的零接触状态,逐渐实现选择性注意。这种选择可以映射出交往者的兴趣特征、心理特点和某种需要倾向。
第二,情感探索阶段。即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沟通和探索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发展。在这个阶段中,交往双方开始角性的接触,如打招呼、聊天、学习和生活上的互相帮助。
第三,情感交流阶段。即由角性的接触,向建立在基本信任基础上的较深情感的卷入。在此阶段,双方会谈论一些私人性的问题,讨论各自家中的情况,诉说烦恼和分享快乐。
第四,稳定交往阶段。即交往双方由于逐渐接触,彼此的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从而进入稳定交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交往双方的自我表露更深更广,心理距离不断缩小,情感愈发密切,在心理上逐渐形成一定程度的融合和依恋。这标志着人际关系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表现为彼此关心增多,互相分享生活空间包括私人的情感和财物,并且两人一旦分离或发生冲突,交往者会出现牵挂、焦虑和烦躁的情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