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考数学命题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考数学命题研究
如何查中考成绩作者:徐嘉雯
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06期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随着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中考数学命题也发生了改变。本文从新课程背景下中考数学命题应坚持的原则入手,研究在中考数学命题中应采取的措施,以便为初中数学课改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中考;数学命题
        在中考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对数学知识的考查,而学习数学知识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通过中考还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况,掌握学生的能力水平等。在中考数学命题改革中,应加强与新课改要求的联系,平稳过渡,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考数学命题应坚持的原则
        1.基础性。在中考数学命题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基础性原则。中考并不是对某些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所考查的是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在实际考查中就要坚持基础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定
考试题目。在设置考题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与新课标的联系,保证考试范围在初中数学大纲以内,切忌将超纲内容引入考试中。同时,还要注重实用性,最好将题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2.公平性。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自身的数学思维与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并不存在好坏等差别。所以,在设置中考数学题目的过程中,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要注重公平性的体现。在中考命题中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减少特殊背景的应用,采用大众背景,深化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第二,防止出现仅针对某种认知的学生,而要从大众化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正确理解考试题目。此外,还要加强与学生自身情况的联系,以便为其提供合适的表达机会。
        3.现实性。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在命题的过程中,应加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到原型。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理解障碍的出现,还能避免学生陷入机械记忆中。
        二、中考数学试题及卷面编制
        在中考数学试卷设置中应注意全面性的融入,将所有考试重点融入其中,确保考查涵盖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以便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试题的分布上也要做到合情合理,分布密度应与新课标的要求相一致。同时,在试题难度的设置上应与大纲要求相符,在试题难度上应避免过难或过于简单,确保适中。
此外,在题量设置上也要保证合理,防止出现题量过大,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情况,也要避免题量过少,学生很快就能完成的情况。
        三、在中考数学命题中应采取的措施
        1.强化试题的开放性。以往的中考数学考试,题目类型基本为单选、填空、解答和证明。在这类题型中,后两种题型存在一定的封闭性,限制了学生数学才能的发挥。为更好地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潜能,在中考数学试题的设置上应注重开放性的融入。具体来讲,可以采用以下措施:第一,深化试题。也就是给出一道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展现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第二,不对学生答题的方式进行限制,而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答方式。第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感受快乐,而不是让学生产生困惑。所以,在设置中考数学试题的过程中,应重视开放性的融入。
        同时,在试题设置上也要将选做题目应用其中,适当开放对学生的限制,设置两到三个题目让学生作答,无论学生对哪一题目进行作答,都要以相同的方式给分。这样的题目设置既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又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要成为决定数学成绩的一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考数学试题所关注的不应只是学习成果,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这就需要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如采用探索性教学,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事物。同时,采用个性化评分模式,制定多种评分标准,让所有认真作答的学生都能获得合适的分数。此外,要将标准评价方式与常规评价方式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考试内容。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原有中考数学命题方式也要发生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设置中考数学命题的过程中,就要坚持基础性、公平性和现实性的融入,并联系新课标的要求,改变中考数学命题形式,尤其要注重开放性题型的应用。同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金龙.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218.
        [2]吴春燕.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观的更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3):37-4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