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薛蟠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对当代孝道的反思
摘要: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就红楼梦中的人物来说,作者曹雪芹对文中人物的解读无不从多角度解析,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现实中的人。有人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我就文中薛蟠的形象进行分析,一方面是鄙俗、野蛮、丑恶、肮脏,一方面是孝顺、具有同情心、憨直、讲义气。
关键字:薛蟠、鄙俗、孝顺、孝道建构
一、家室、姓名及其寓意。
薛蟠是紫薇舍人薛公的后代竖向继世,家中有百万之富。第四回,在薛家进京之前,作者借薛蟠因抢买香菱而打死冯渊一事,介绍薛家的家世是“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的皇商。“皇商”一名。虽于史无征。但据清代史实考察。确有《红楼梦》所写薛氏一类“皇商”之实。在清代,凡属官府、宫廷所需物资的置备购办,称之约“采办”或“采买”,统由户部筹理。薛蟠“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他进京的目的之一,是“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
有人认为,在薛蟠的定性上,作者巧妙的利用了拆字法。据说,拆字法原是一种游戏,利用汉字构成的特点增减笔划、分拆偏旁,使原有的汉字变化成新的汉字,后为迷信、谜语等利用。曹雪芹将这种方法用于《红
楼梦》人物的姓名中,例如王熙凤的“凤”,繁体是由“凡”、“鸟”组成,故而在其判词中有“凡鸟偏从末世来”之句。而“薛”“子”二字构成“孽”字,特别明显,作者巧妙地把这个作孽多端的独子赋予了“薛”性。薛氏之姓既明,那么“蟠”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pán”,与虫无关;一个是fán,正是一种多足小虫。《尔雅:释虫》::“蟠,鼠负”。郝懿行义疏云:“长半寸许,如蚯蚓,背有横文,腹下多足。生水缸底或墙根之湿处”。由此可知,它或生于瓮底下,或生于墙根湿土,或负于老鼠体背,是终日难见光明的寄生小爬虫。这种小爬虫“难见光明”且“寄生”的特性,恰好与这个被作者尊为“呆霸王”的薛蟠的所作所为,十分恰合。
至于薛蟠的字,甲戌本作“文龙”,庚辰本及其他脂本作“文起”,新校注本取前名。蟠、龙二字常连在一起,似乎更符合古时取名的习惯。这样取名、取字,表达了正在走下坡路的“书香继世之家”对他寄予的愿望:愿其能如盘伏之龙有腾飞之日,盼其能由小虫变为大龙,以振门庭,以续族威。只可惜,他长大后太不争气,变成了“天下第一个弄性商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不断惹事生非,闹出人命官司。真可谓“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1]
二、具体分析薛蟠这一形象。
(一)话说“呆霸王”。
薛蟠是薛家的“独根独种”,父亲死后,寡母溺爱纵容,以致从小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长大后依靠皇商家庭的有钱有势,追求低级欲望的满足。进京寄居贾府后,他不仅今日会酒,明日观花,聚赌嫖娼,甚至追求男。他原是个没文化的糊涂人,不免显得鄙俗、粗野,结果成为“呆霸王”了。宝钗说他“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个性”,是“不放头”,“顾前不顾后”的人。(第三十四回)薛蟠所嗜好的非酒莫属,为这两样东西闹下人命官司,被人殴打羞辱,散去千万金银,从来不曾皱皱眉头。所以,贾珍说他“须得吃个亏才好”(第四十七回)正如薛宝钗所言:“何曾见过我哥哥那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说什么的人呢?”(第三十四回)正因为如此,又称其为“薛大傻子”。或评其为“中之冒失鬼”(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或认为他“生长豪门不识愁,祖宗开业霎时休。霸王情性狂且习,不是风流是下流”(王墀 《增刻红楼梦图永》)。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前八十回虽未描述薛家败之后的景况,但从甚透露的信息和迹象,从薛蟠的品行举止,我们可以推测其必然败亡的结果。薛蟠的人生旅途正是吻合了旗人的发展轨迹,他是很多旗人的典型代表”。[2]
(二)何为“懒情人”?
薛蟠本性顽劣,又乏后天教养,遂至老大无成,终日唯有斗鸡走马、眠花宿柳,打架滋事罢了。所以,他对待女子,也只是喜其美貌而已,丝毫不会像宝玉那样惜玉怜香。薛蟠喜欢香菱“生的不俗”,是出于占有欲,
不惜操纵豪奴打死第一买主冯渊,而带到家中后,却不见珍惜。第二十五回,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醉倒在那里”。薛蟠对黛玉的一幅丑态,可谓“吃着碗里看着锅里”香菱体态类似黛玉,内心亦是一片诗情画意,又对他一片痴情,而薛蟠却不能与她相识相赏。第七十九回,娶了悍妻夏金桂后被辖制。第八十回,观“金桂的丫环宝蟾有三分姿,举止轻浮可爱,便时常要茶要火地故意挑逗他”,最后勾搭上手,收为侍妾。在夏金桂的挑拨下,毒打香菱,使她成了贪夫棒下受尽屈辱的“冤女”,气得薛姨妈大骂他“得新弃用”,“不争气的!狗都比你体面些”。
薛蟠本是个滥情的人,吃喝嫖赌,又好龙阳。第九回,“学堂里的是是非非,都源自他”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谁想这学内就有好几个小学生,因了薛蟠的银钱吃穿,被哄上手的,也不消多记”,其中有两个生得妩媚风流,外号叫“香怜”、“玉爱”。“偏那薛蟠本是浮萍心性,今日爱东,明日爱西,近来又有了新朋友,把香、玉又丢开一边”。后来他又”为了秦钟,闹个天翻地覆”(第三十三回宝钗语)
第四十七回,在赖尚荣家的酒席上,薛蟠见到风流俊伟的柳湘莲后,误将他认作风月子弟,于是便和他调情。薛蟠迷心窍,愚蠢之极,待柳湘莲生计要整他时,他还说:“我又不是呆子,怎么有个不信呢?”以为柳湘莲答应他了,便乐不可支,“左一壶,右一壶,并不用人让,自己吃了又吃”。随柳湘莲之后去“赴约”,骑在马上“张着嘴,瞪着眼,头似拨浪鼓一般”。一副滑稽的傻相,使柳湘莲又笑又恨。之后被拖到苇坑的污
泥里,“衣衫零碎,面目肿破,没头没脸,遍身内外滚得似个泥猪一般”,又被逼着喝了脏水,躺在苇坑里呻吟。作者还借贾蓉之口,予以进一步的嘲笑。:“薛大叔天天调情,今儿调到苇子坑里来了。必定是龙王爷也爱上你的风流,要你招驸马去,你就碰到龙犄角上了。”羞得薛蟠只恨没有没地缝儿,钻不进去。“此大快人心之笔:不惩薛蟠,不足以快读者之心,不惩薛蟠亦不足以称《红楼》之文”。他的可笑在于:浮浅轻薄、呆头呆脑的外表与执著颟顸、单纯直接的风月诉求,完全是一副“滥情人”的嘴脸,滑稽而不自知。这个花花公子的淫欲邪念,一时膨胀到置一切于度外的疯狂程度,什么家庭、财产,都可以统统扔掉。
薛蟠既浅薄无知,粗俗下流,又滑稽可笑。在这方面,书中所有人物都无法与之相比。第二十六回薛蟠生日,古董行的程日兴选来四样礼物。薛蟠十分高兴,请朋友一起分享,并夸耀说:“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薰的暹猪”。生活对于薛蟠而言,就是一场接一场用不尽的欢筵。他一开口,不是没上没下亵渎神圣,就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尤其在酒席上,薛蟠总有出人意料的表现。宝玉说,打算送一幅画作寿礼。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了:昨儿我看见人家一本春官儿,画得很好,上头还有许多的字,我也没细看,只看落得款,原来是什么‘庚黄’的。真好得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中猜疑:“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写了两个字,问薛蟠:“你看真了是‘庚黄’么?”薛蟠说:“怎么没看真?”宝玉将手一撒给他看道:“可是这两个字罢?—其实和‘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
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个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自觉没趣,笑道:“谁知他是‘糖银’,是‘果银’的!”
(三)果真为俗人。
第二十八回,冯紫英请宝玉、薛蟠、蒋玉菡等人喝酒取乐。贾宝玉提出喝酒玩耍的“规矩”,即“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缘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薛蟠未等说完,先站起来拦道:“我不来,别算我,这竟是捉弄我呢!”此处甲辰本批曰:“爽人爽语。”让薛蟠这么一个不通文墨的粗汉即席赋诗,不免使人产生一种要看他出丑的恶意期待。所以他以“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薛蟠说到“女儿愁”时,众人起哄:“怎么愁?”对曰:“女儿愁,绣房里窜出个大马猴”。这两句不韵且又不通,与他的形象正好相符,大家的期待得到了满足。接下来笔锋一转,让薛蟠出人意料地念出了第三句“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酒席上的人听了,都诧异道:“这句何其太韵?”但第四句又跌回了他的本性之中。薛蟠的这支酒令除了胡拼乱凑之外,就是恶俗之言,只有第三句还像回事,但那是为了衬托第四句的恶俗的。这支酒令和接下来他唱的“哼哼韵”,正是薛蟠的为人写照。
就人得本质而言,我觉得薛蟠是集善恶于一体的,薛蟠作为人类的一员,他那率性而为的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家庭环境、教育来说,是对其影响最大,也是起决定作用的。行为是人心灵的体现,那么
针对其所作所为,我们不难看出其恶劣的一面,但从细微处影射,薛蟠个人身上也有闪亮的一面。
薛蟠虽然干的坏事不少,但对母亲、妹妹,尚存挂念关爱之心。第三十四回、第三十五回中,薛宝钗疑心是薛蟠暗中挑唆致使宝玉挨打,薛蟠情急之下,说了一些不知轻重的话,惹得薛宝钗大哭。薛蟠知道自己“冒撞”了妹妹,次日百般向她赔礼,并发誓痛改前非—“我若再和他们一处逛,妹妹听了只管啐我,再叫我畜生,不是人”,“为我一个人,娘儿两个天天操心,妈为我生气还有可恕,若只管让妹妹为心,我更不是人了。如今父亲没了,我不能多孝顺妈多疼妹妹,反叫娘生气,妹妹烦恼,真连个畜生也不如了”。并一边说,一边“禁不起流下泪来”.第六十七回,第一次随内总揽张德辉外出做生意回来,给母亲带了箱“绸缎绫锦洋货等家常应用之物”,同时还给妹妹专门买了一箱玩意儿,琳琅满目,各俱全,喜得母女两到处派送,唯恐他人不知。第八十回,薛蟠终日厮混于夏金桂、宝蟾和香菱之间,弄得家里乌烟瘴气。但当薛姨妈气恼交加,呵骂他时,薛蟠“见母亲动了气,甲也低下头”,面对母亲,母子之情,又回到了薛蟠身上,尤其是当薛蟠看到媳妇公然辱骂母亲,婆媳展开正面冲突之时,更是着急,“气得跺脚”,说:“罢哟,罢哟!看人听见笑话。”无恶不作,寡廉鲜耻的薛蟠能说出这话,除了发自内心的母子之情外,还有作为人的偶然萌发的耻辱感。
通过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多种不同的艺术手段,把人物的灵魂展示出来,这是《红楼梦》的最突出的艺
术特点。《红楼梦》通过广阔的生活画面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描绘了一幅我国封建末世的缩影,全书贯穿着封建与反封建的激烈冲突。由于曹雪芹在描写每个人物的时候,都能把握他们的内心,他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个个活脱的性格,而且是一个个活的灵魂,薛蟠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性格特征,更为重要的是散发出了孝的本质。
三、中国孝的本质、现状和建构。
(一)“孝”观念的内容。
1“孝,善事父母者也。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
2.“善父母为孝”(《尔雅·释训》、《周礼注疏·大司寇》郑玄注、《毛诗正义·六月》 毛专)
一个土一个于念什么3.“孝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周礼·师氏)
4.“慈惠爱亲曰孝。”(《逸周书·谥法》、《逸周书·独断》)
5.“能以事亲谓之孝”。(《荀子·王制》)
6.“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礼记·祭统》)
7.“孝论,尊祖爱亲,守其所以生者也”。(《周礼注疏·师氏》)
8.“协时肇享曰孝”。(《逸周书·谥法》)
9.“享,孝也”。(《尔雅·释训》)“致孝享也”。(《易·萃· 传》)
10.“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吕氏春秋·孝行览》)
11.“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礼记·中庸》)
关于“孝”的第一条材料是人们说明“孝”的时候最常引用的,(《说文解字》)首先是从字形上来解释“孝”字,认为,孝是“老”字省去右下角的部分而代之以“子”字,为以子承老、扶老之意,引申为“善事父母”。《汉语大字典》也认为,“金文‘孝’,字部上部像戴发伛偻老人。唐兰谓即‘老’之本字,‘子’搀扶之,会意”其解释与《说文解字》大体一致。上引材料的1-5条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孝”作出的说明,然其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首先把“孝”作为对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描述,孝的主体是子女,而孝的对象则直接为父母;材料6并未提及孝的对象,但《释名·释言语》明确指出,“孝,畜也,畜,养也”,则此处之“孝”当以养父母为正义,无可疑者。材料8-9,均是以“享”释“孝”,《说文解字》曰:“享,献也”,《尔雅·释诂》曰:“珍,享,献也”,由是可知,“享孝”、“孝享”当指祭祀时向先祖献祭品以为其享用之意;《易·萃·彖传》有言,“王假有
庙,致孝享也”,应该是说,孝孙到宗庙之中向先王奉上牺牲以祭祀之;《周礼·鼓人》曰:“此路鼓鼓鬼享”,郑玄注曰:“鬼享,享宗庙也”,贾公彦亦疏云:“宗庙有六享,则袷及四时皆享先王”;(《周礼注疏·鼓人》)其对“以雷鼓之神祀”一语亦疏曰:“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由是可知,这几则材料中的“孝”当指对于先祖先王的祭祀,其对象为已逝的祖先,而非健在的父母。材料10把“全支体,守宗庙”称为“孝”,从句式结构看,“守宗庙”应为“孝”的主要意思,那么,此则材料与上几则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以祭奠先祖,延续宗祀为孝,因此,《左传·定公四年》云“灭宗废祀,非孝也”。而这里以“全支体”为孝,则可能与《孝经》首章所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的表述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为战国乃至更晚时期的论述。材料11则以继承先人的遗志、歌颂先人的伟业为孝,这在《诗经》的《雅》、《颂》等篇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比如,《大雅·大明》即从自殷商远嫁而来的“挚仲氏任”开始说起,遂次论及王季、文王,一直谈到武王享承先祖之志,创下《生民》、《公刘》等篇更是极力突出周族的后世诸王对于先王创业的雄才大略的描述与歌颂,对于先王惠及后人的种种明德,表达了“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诗经·下武》)的真挚情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