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应教些什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些什么,怎么上,如何合理地把握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突出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更好的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好有利的铺垫,这也是关系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问题。从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认知规律来看,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引导扎扎实实地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因此,第一课时的具体目标可分解为三个方面: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学习生字新词;3.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经常说:教无定法,在平时教学中可以按照学生学习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安排导入点和重难点知识。每一课时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应该有自己的课时重点。通常来看,识字学词、通读文本、了解课文梗概、理清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品味词语、读懂课文、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为第二课时。所以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不能提前,或者说是不重视的。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第一板块——预习在课前,事半功倍。中高年级,课文会越来越长,可能让孩子们去读几遍,时间就到了,如果喊上一个书读不好的,可能一节课都用在指导他上了,还谈什么完成教学任务了。所以,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A、默读(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初读的
收获是什么 。(2)本课的生字 。B、查问:(1)我不认识的字有哪些 ,想一些办法记一记,记住后画笑脸来奖励自己。我给生字扩增词语(一个字扩两个词)。(2)我不理解的词语又有哪些。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者问其他人我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写在文中词语的旁边。C、朗读“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三遍,家长签字进行监督。D、摘抄(1)好词(2)好句 。E、思考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思考我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上课认真听或者请教老师或同学的。同样,再好的预习作业布置了,长期不进行检查也会落空。第一课时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有机渗透式”地检查、点评是很重要的。合理安排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版块----由课题导入,抓住题意读通读顺课文如《一路花香》第一课时教学,从课题“一路花香”着手,我抓住了课文的切入点:“花”字。由“花”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无限联想,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急于了解一路花香是怎样的一幅美景、为什么会一路花香、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同时在读中正音,读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步步深入,这样的初读就扎实有效又有味了。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花”字时,可以提问孩子们,可用“花”字组成哪些词语?学生可能会回答1:百花盛开生2:花红柳绿生3:鸟语花香 接着老师说:今天一起学习有关“花儿”的课文,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一路花香,一边写,一边小声读。那么课题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该如何奖励自己1:很多花,很美。师:你是一朵绽放的马蹄莲。2:感到花香让人心旷神怡。你是一朵淡淡的茉莉花。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
因此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课题是可以好好利用的教学资源。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学生会比较有兴趣,能自己在课文中到答案,学生有成就感,那阅读的兴趣会高一些,接着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把课文读通顺。第三板块——有效初读文本,帮助整体感知。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而“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只有通过“读”,学生才能对语言文字有直接的整体的领悟,才能品评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才能真正实现与作者的一种间接的对话,与作者达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共鸣。在试读中,教师要注意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动笔,画出生字新词、难读句段,并通过交流提供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关键段落展开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着体会着文章中情感和精神。学生读得兴趣盎然。第四版块——学习字词,交流感知写字在课堂上已经被淡化、空化,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师一定要不惜时间进行写字的训练。当然首先你要有各年段不同的教学目标: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2、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3、能够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高年级的主要教学主要是:1、有较强的识字能力,能够独立学习生字词,并能创造性地识字;2、能够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彩。不论哪个年级,可以重点指导难写的字,最重要的是要留出三到五分钟让学生描红、临写,老师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和写字姿势。有时间师生还可以进行评议写得是否正确匀称好看。如在教学《滴
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一个词串练习,让学生在想象中,在动手中学习,由“滴水穿石”想到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在课文中与其相近的词语意思,进而出现一组词语,从读到说,从说到读,再加上图片的暗示作用,使整个字词教学富有温度、厚度与效度。其实小学生的语感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下的有效的词语学习和预感分析。而有效的词句教学不是机械地读读认认写写的教学,是要能够根据不同词句的结构、表达及应用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感知,点石成金,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 如在教学《一路花香》中,检查完学习反馈后,我精心设计了“好水罐与坏水罐及挑水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个问题,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去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概括出主要内容。因为有了前面多层次多形式的通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已经非常熟悉,概括起来也就水到渠成。第五版块——设置悬念,综合训练第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初步认识。在有效初读后,进行对话交流,述说感受,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切入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引导学生悟读。然后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这样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目的;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使第一课时有味道,有看点。听说读写是一节好课的整合,在中高年级课堂小练笔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时间来得及的话。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教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读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生活延伸。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什么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是成功的?值得我们一直学习和探讨的话话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