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视野下的诗歌意象互涉解读——以洛夫《因为风的缘故》为例谈诗 ...
张金玲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875)
———以洛夫《因为风的缘故》为例谈诗歌鉴赏的有效方法
互文性视野下的诗歌意象互涉解读
摘要: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我们可以做互文式的关联解读,即适当引入历时或共时的文本,与当前的目标文本共同构成相互关联的互文本,将诗歌当中使用的意象和与其相关的其他文本作为艺术观照,用其他文本作为旁证来反观目标文本。以洛夫的
《因为风的缘故》为例,对诗中的意象做互文式关联解读,这一方面为我们理解洛夫的这首诗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视角,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意象
互文性体味爱情觉悟生命
中图分类号:I207.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9)03-0077-04DOI:10.13525/jki.bclt.201903025
作者简介:张金玲(1988—),女,黑龙江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文艺评论
2019年3月语文教学通讯
Mar.,2019第1038卷第3期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ol.1038No.3
解读一首诗歌可以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切入:跨越千年、
追溯背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而诗歌的核心意象绝对是解读一首诗歌的关键“抓手”。诗歌的这些艺术与生命魅力就产生于意象、
意象组之间的结构关联而形成的暗示力,凝结感性具象与智性内涵[1](PP.49-53)。意象对于解读诗歌的重要性如水之于鱼,空气之于万物。或者换言之,只有紧紧扣住诗歌中的核心意象来品析作品,不做无谓的揣测,才是解读诗歌的应有之道。
对于意象的把握我们可以做互文式的互涉解读,即适当引入历时或共时的文本,与当前的目标文本共同构成相互关联的互文本,将诗歌当中使用的意象和与其相关的其他文本做艺术观照,用其他文本作为旁证来反观目标文本。
这样的解读方式对于诗歌文本的建构和丰富都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也能够为解读诗歌内在的深层意蕴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甚至说,“不存在文
本,只有文本之间的关系。
”[2](P.3)
“互文性”是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法国
人朱丽娅·克里斯蒂娃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互文性通常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它包括: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本之间的关系;某一文本通过记忆、
重复、修正,向其他文本产生的扩散性影响。具体而言,对互文性的界定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定义以热奈特为代表,这种定义认为:互文性指一个文本与可以论证存在于此文本中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定义以巴尔特和克里斯蒂娃为代表,此种定义认为:互文性指任何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之总和的关系,而这些知识、
代码和表意实践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网络。
[3](PP.72-78)
本文以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为例,对其诗歌中的意象做互文式的互涉解读,这一方面为我们理解洛夫的这首诗提供了新的、
有价值的视角,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
昨日我沿着河岸漫步到
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顺便请烟囱
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
潦是潦草了些
而我的心意
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
稍有暧昧之处
势所难免
因为风的缘故
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赶快发怒,或者发笑
赶快从箱子里出我那件薄衫子
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
然后以整生的爱
点燃一盏灯
我是火
随时可能熄灭
因为风的缘故
洛夫的这首《因为风的缘故》作于其晚年,是在妻子琼芳玩笑式地“索要”之下创作的。产生方式看似偶然、可爱,但其却包孕着对爱情的优美表达与对生命的智性思考。整首诗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可以用丰富两个字来形容。诗人洛夫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学的知识储备,也有着丰富的外国文学的知识储备,并且能够运用剽窃、引用、参考、暗示、戏拟、仿作、合并、粘贴等多种互文手段来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对这首诗进行自由的、信手拈来的表达。关于爱情,这是一种暮年之爱,不同于年轻人的奔放、炽烈、倾慕、朝思暮想,它来得温润而又直抵灵魂;关于人生境遇与生命价值,它充满了智性空间,带有一种启示我们要及时、酣畅淋漓地享受爱情之美、生命之美的终极关怀。它将日常爱情化,又将爱情生命化,由感知爱情到觉悟生命,既有情感淘染,又有智性启迪,可谓双重格局,异样美丽!下面选取诗中的典型意象来看其双重意蕴。
一、体味爱情——
—爱情畅想:对人类感情的诗意抒写
关于爱情,洛夫的抒写不声张、不耀眼。爱情的
畅想是对人类感情的优美表达。
(一)芦苇
诗人漫步河岸,来到“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芦苇”古时称作蒹葭,最初只是作为自然物,具有实用价值,而后才具备观赏价值。学者邓云乡就在《草木虫鱼:中国养殖文化》中谈道:“细思人类草木虫鱼的学问,第一是实用方面的,第二是认识方面的,第三是艺术情趣方面的”[4]。
秦汉时期是芦苇意象的发生期,《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描写对后代关于芦苇的审美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对于《蒹葭》中“苍苍”“萋萋”“采采”的理解,绝大多数资料认为这三个词都是指蒹葭茂盛的样子。其实这应该是表现了一个动态的时间过程,受北京师范大学陈永祥教授启示,这是天从没亮到放亮再到太阳升起的时间过程。从后面紧跟的“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三种物态变化形式,也能够看出这描写的是蒹葭三个时段的不同景象。“苍苍”是青黑,表示天还没亮,芦苇呈现出青黑的样子;“萋萋”是绿得发亮的样子,表示此时天已经放亮,蒹葭呈现出碧绿的状态(这点从崔颢的“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句上也能看出);“采采”是五彩的意思。那么为什么要用表示三个时段的“苍苍”“萋萋”“采采”呢?实际上是在讲一个单相思者一夜未睡思念着他的恋人,以至于彻夜未眠。所以《蒹葭》这首诗写的是对美好爱情的一种可望而不可即,一种幻觉和现实的交感。这是我们古老先民的爱情吟唱,一种唯美的、梦幻的、纯情的立体空间尽现眼前。这也正暗合了洛夫年轻时对爱人的一种思念。时光流转,光影重溯,我们闭目遐想,似乎看到了蒹葭水畔追寻伊人的青年正变成了眼前漫步的诗人,在给自己美丽的妻子抒发情思。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芦苇(蒹葭)似乎也开始沾染了爱情的因子,烙上了纯情的基因,不免让人对其后出现在爱情诗中的芦苇作同样的概念迁移。故而在这个意义上,洛夫笔下的“芦苇”与《蒹葭》存有互文性关联,或者说从互文性的角度来解读“芦苇”这一意象,更能够让我们潜思涵泳,嗅到洛夫诗中爱情的味道。
(二)风与烟
“顺便请烟囱/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这句的描述奇特而又浪漫,把“天空”当信笺,以“烟囱”为笔,飘渺的青烟则变为笔下流淌出的隽永的文字,以此表明爱的博大,境界开阔,想象深情邈逸。
受北京师范大学胡西宛教授启发,该处的描写与海涅的《宣告》有着高度的艺术共鸣,或者说我们完全可以以海涅的这首《宣告》作为互文本,来观照解读我们的目标文本《因为风的缘故》。
我用强大的手,
从挪威的树林里,
拔下最高的枞树,
把它插入艾特纳的火山口,
用这样蘸着烈火的笔头,
写在黑暗的天顶:
阿格内丝,我爱你!”[6]
海涅和洛夫都是将日常语言诗意化,但两人又有着表达上的明显不同。海涅是用最高的枞树为笔头、蘸着火山口里喷涌的烈火,炽烈地写下“阿格内丝,我爱你”。这是一首毫无保留的、奔放炽热的爱情宣言书,它的火一般的热情气息扑面而来,渗进你的每一个毛孔里,甚至会让你产生灵魂的震颤!诗以黑暗的天顶为幕布,以蘸了烈火的枞树为笔头。天顶愈黑,烈火愈明,书写的文字愈醒目浓烈,爱情的宣告也就愈热烈奔放、刻骨铭心。
如果说海涅的宣告是外露奔放的,那么洛夫的信便是内敛温润的。诗人没有直言“我把烟囱看作笔,为你写一首长长的诗”,这样写不免有些“傻气”,甚至也可以说这已然不是诗歌,而是说“顺便请烟囱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一个“顺便”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却将一个精巧的比喻含蓄、高明地嵌在其中。把整个天空作为信笺,以烟囱为笔,和着缭绕的青烟抒写下了世间最美的情诗。没有呐喊、没有告白,有的只是平和、冲淡,但却如此博大而又动人!
这两首诗无论在思想内容的表达上还是表现形式的运用上都如出一辙,有着高度的艺术共鸣。将海涅的《宣告》作为互文本来观照解读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意义重大,可以帮助我们挖掘丰富的情感意
蕴,更深刻地理解洛夫对妻子的爱情。
(三)窗前烛光
“而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一句又不禁让我们生发感慨,联想到李商隐的那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当然,对于《夜雨寄北》究竟是寄给谁的,学术界一直说法不一。一说是寄给妻子的,也有说是寄给妻子以外的友人,各方所执之
词都不无道理。如果“主妻派”是成立的,那么李商隐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为动人的温馨场面,似乎那么平淡无奇,却最深情动人,而这或许也可以为解读洛夫以窗前烛明心意提供更广阔的言说方式吧。洛夫将自己的心意说成犹如妻子窗前的烛光一般明亮,以表爱意。那么,为什么诗人要将自己的心意比喻成烛光而不是灯光或其他什么呢?
这里我们不妨说说烛与女性之间的不解之缘。“烛光的最大特是朦胧而柔和。无限暗夜里,一星摇曳的深红,是一幅绝美的图画。”[7](PP.60-65)黄晕的烛光映照着女性,更彰显了女性的柔美,散发着女性特有的魅力。此外,烛的意象在古诗中经常出现,洛夫在这里用烛点缀自己的心意,不仅增添了诗歌的传统意味,也使诗歌成为了一种适合夫妻的日常的、温润的、优美的浪漫表达。
这里的烛光意象与李商隐《夜雨寄北》里的烛光意象又构成了互涉点,同样是窗前的烛光,同样是表达对妻子最深沉的爱意,浸润着温馨、和谐,镌刻成爱情应有的模样。李商隐的窗前烛已经成为经典意象,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与此存在明显的互文性,两者的观照互涉解读对于理解洛夫对妻子的情思有深远意义。
二、觉悟生命——
—生命体认:对人类生命的深情感悟
洛夫的诗歌是充满智性的,它总是带着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甚至有时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悲剧性体认,进而从悲剧体验中认识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一)雏菊
雏菊是意大利的国花,它的花语是天真、纯洁的美及深藏在心底的爱。洛夫选用雏菊,想必也是把自
己对妻子的爱珍藏于心底的一个表征。但是雏菊终会凋零,就好比生命必将会进入暮年、衰亡直至走向终结一样,不免有些凄凉。可洛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深陷感伤的泥淖,而是赋予诗歌智慧的启迪和生命的思考。“务必”和三个“赶快”带着一种近乎命令、催促的口吻告诉妻子一定要享受余下的暮年时光、生命之爱,更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珍惜现世的一切,及时享受生命之爱、生命之美。
说到“赶快”,似乎就不难想到鲁迅先生在《死》这篇文章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席话:“从去年起,每当病后休养,躺在藤椅上,每不免想到体力恢复后应该动手的事情:做什么文章,翻译或印行什么书籍。想定之后,就结束道:就是这样罢——
—但要赶快做。这‘要赶快做’的想头,是为先前所没有的,就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记得了自己的年龄。却从来没有直接的想到‘死’。”
生命之花随时可能凋零,一个是要“赶快”享受余下的暮年时光、生命之爱;一个是要“赶快”完成未竟的事业。一个是智性的生命思考,一个是崇高的死亡意识,两者的觉悟都带有一种对生命的悲剧性体认,但却都认识到了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带给我们智性的启迪!
这是从核心词语出发寻互涉点的一种互文性解读方法。《因为风的缘故》与《死》这两个文本中都出现了“赶快”这个字眼,而“赶快”又恰恰是这两个独立文本中最能体现主旨的核心词语。故而以此相互关联解读,对理解《因为风的缘故》的生命主题内涵至关重要。
(二)镜
镜的意象在诗中是一个奇特的存在,照出了现在,也照进了过去。洛夫让妻子“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但是此时的妻子已是垂暮之年,早已没有了又黑又柔的长发,所以此句显然是虚写,是瞬间穿越,是对年轻岁月的美好怀想。犹如电影蒙太奇手法,一则为实:镜前照出了暮年时妻子的平和;一则为虚:镜中照进了年轻时妻子的妩媚;虚实相生,完成了暮年与青春影像的叠印。此情此景,不禁让人联想到苏轼的《江城子》中的“小轩窗,正梳妆”,似乎是一样的场景,确乎是一样的深情!
镜子是女子的闺中之物,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审美情思,大多映射出女子对光阴流逝、容颜随时间老去的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而镜作为一个诗歌意象又寄托了镜里、镜外人的美好想象与时空追忆。
镜是两个文本中共同采用的意象,抒写的对象都是妻子,并且都是采用回溯的方式来回忆自己挚爱的妻子,都表达了容颜易老、岁月易逝的情感,这些都是两者的互涉点。紧紧抓住这些互涉点来理解这首诗的深层内涵,一定会获得更加丰厚的情感体验。
(三)风与火
风与火在这里是一组核心意象,风是岁月,岁月不饶人,它过去得太快;风是岁月,岁月催人老,但是岁月使爱情更加成熟。火是生命的火、感情的火,纵使火焰再烈,也难逃随时被风吹灭的宿命;所以不如趁被风吹灭之前痛快地燃尽自己所有的激情,及时地享受生命之美,以整个一生的爱去经营一段情,以整个一生的情去享受一世美!这是《因为风的缘故》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爱情想象与智性哲学的思考。
叶嘉莹说,学习诗歌,能够使人心灵不死,因为它能使你“养成对于诗词中之感发生命的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的共鸣”,而在互文性理论视野下解读诗歌更能调动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开掘其中蕴藏的内涵,增加诗歌的厚度、广度、深度。
参考文献:
[1]胡西宛.论冯至诗歌的生命意象[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4):49-53.
[2]布鲁姆.误读之图[M].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5.
[3]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1).
[4]邓云乡.草木虫鱼:中国养殖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李倩.中国古代文学芦苇意象和题材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6]海涅.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涅诗选[M].冯至,钱春绮,杨武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1038
[7]梁桂芳.唐诗蜡烛意象探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编辑:李小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