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屈原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屈原的故事》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叙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节日;
2.让幼儿了解泉城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3.启发幼儿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珍惜。
教学内容:
1.《屈原的故事》
2.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生互动,通过问答游戏引起幼儿的注意。
(1)老师:大家欢快吗?
同学:欢快!
(2)老师:今日是哪天?
食物:星期一!
(3)老师:今日是什么节日?
同学:不知道!
2.老师介绍今日的节日:端午节。
3.老师引出《屈原的故事》,提示幼儿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屈原的故事是关于什么的。
二、打开
1.叙述《屈原的故事》。
2.老师在叙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1)屈原的职务是什么?
(2)屈原为什么离开了国家?
(3)屈原为国家怎么办?
(4)为什么粽子会成为端午节的食品?
3.与孩子们共同赏识老师准备的视频《屈原》。
4.结合视频,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操。
三、巩固
1.回答问题。
(1)端午节是哪一天?
(2)为什么要吃粽子?
(3)端午节有什么意义?
2.游戏环节:粽子互换术
游戏规定:班里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的幼儿拥有白粽子,另一组拥有彩虹粽子,大家围成一队用歌谣的方式互换粽子,充分歌谣条件的粽子可以互换。
四、评价
关于屈原的故事1.课后幼儿可自由发挥。
2.课后老师进行总结。
反思:
本次教案通过叙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到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既有文化性,又有历史性,也有民俗性。教学效果较好,幼儿表现出了深厚的喜好,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挖掘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完善教材,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精神,为幼儿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让我们的幼儿成长的更健康、欢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