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幼儿能够了解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端午节的日期。
理解端午节的由来,包括屈原的故事和相关传说,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简单讲述端午节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讲述、动画演示、手工制作等活动,引导幼儿认识端午节的起源。
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和实践,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幼儿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感受节日的氛围。
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关于屈原的故事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了解屈原的事迹。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相关的活动,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
2.教学难点
让幼儿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解端午节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如何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幼儿解释端午节习俗与由来之间的关系,使幼儿能够理解。
三、教学方法
1.故事教学法:讲述端午节由来的传说故事,如屈原投江的故事,引发幼儿对端午节的好奇。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场景和屈原的形象,使幼儿有直观的认识。
3.手工制作教学法:通过制作与端午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纸粽子,加深幼儿对端午节的印象。
4.讨论教学法:组织幼儿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由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端午节由来的故事资料,尤其是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投江的故事。
2.准备端午节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画面,以及屈原的画像。
3.制作手工材料,如彩纸、绳子等,用于制作纸粽子。
4.准备一些简单的问题卡片,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用于讨论环节。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教师带着欢快的语气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一个特别有趣的节日,这个节日里有好吃的粽子,还有好玩的龙舟比赛呢!这个节日就是端午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引起幼儿对端午节由来的关注。
(二)故事讲述(8分钟)
1.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非常爱国的大臣叫屈原,他很有才华,为他的国家出了很多好主意。可是,有一些坏人不喜欢他,他们在国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国王听信了坏人的话,把屈原赶出了国都。屈原非常伤心,他看着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危险,却没有办法。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老百姓们都很爱戴屈原,他们听说屈原跳江了,都划着船去救他,但是没有到。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和虾吃掉屈原的身体,老百姓们就把糯米包在粽叶里,扔到江里喂鱼和虾,还往江里倒雄黄酒,想把水兽赶跑。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就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过端午节,有了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这些习俗。”
2.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故事里的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呀?”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初步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
(三)认识端午节(12分钟)
1.教师播放端午节相关的图片和动画视频,边播放边介绍:“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端午节啦!人们划着龙舟,龙舟又长又漂亮,很多人一起划船,可热闹了。还有这粽子,粽叶包着糯米,有三角形的、四角形的,吃起来香香的。挂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习俗呢,艾草可以驱赶蚊虫。”
2.展示图片时,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如龙舟的样子、粽子的形状、艾草的样子等。同时向幼儿提问:“你们在端午节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分享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四)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由来(10分钟)
1.教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拿出问题卡片,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那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这些习俗和纪念屈原又有什么关系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引导:“对啦,端午节还有挂菖蒲、戴香囊等习俗呢。赛龙舟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吃粽子是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挂艾草、菖蒲可以驱邪,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表达人们对他的爱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