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故事情节概括
端午节故事情节概括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午日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喝雄黄酒等,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和其所代表的爱国思想,祭祀龙神和鬼神,保佑平安吉祥。下面给大家讲一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情节概括。
关于屈原的故事屈原投江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楚国长洲县的相国家臣屈原,因为忠臣不遇,被中伤和诽谤,最终被放逐流亡。在异国他乡,他看到了故国楚国的疆土被割去一块块,心中痛彻心扉,更是因为看到楚国的民生疾苦而悲痛欲绝。屈原写下了《九歌》、《离骚》等诗歌,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对楚国的忧愁。
在一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在汨罗江(今长江洞庭湖)边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后,负病投江了,以身殉国,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屈原的精神和爱国思想在后人中得到广泛传颂,并成为了端午节文化和习俗的核心。
屈原护符另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粽子和屈原护符的。相传在屈原投江以后,汨罗江中的鱼虾因为屈原的牺牲都统一涌到江岸,来送行他。偷带鱼虾的居民为了防被鬼怪伤害,于是又将粽子扔入江中,以欺骗鬼怪,特别是将屈原护符插在粽子中,以保护粽子,也给自己带来平安。自此,此习俗便流传开来,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
龙舟赛还有一项重要的端午节习俗就是龙舟赛。龙舟赛似乎和屈原没有太大关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将其与屈原联系起来。相传屈原投江后,普天之下无人知晓,而江中的鱼虾却都参与了送行。渐渐地,人们意识到了鱼虾的行为,便参照这个来表达自己对屈原的思念,于是便产生了龙舟赛这个活动。
这个传说的另一版本是,当屈原投江后,江中出现了恶龙,防止恶龙再去伤害屈原,人们就用龙舟在江中游行,并在龙舟上跳舞,以保护江中的居民。在这个版本故事中,屈原护符依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以保护人们的龙舟免遭恶龙的袭击。
总而言之,端午节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关于屈原和他所代表的爱国思想以及屈原护符和龙舟赛等传统习俗,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扬光大。每到端午节时,人们不仅能品尝粽子美食,而且能重温那段传奇历史,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