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古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汉字也追随着历史不断的演变,现代社会中每个字的起源及演变几乎都可以出相关的依据来,这次研究我们将揭开中国汉字的神秘面纱,对它们的起源及演变有个基础的了解。
正文
汉字的起源
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双方打得难分难解,胜负未分。黄帝准备改变战术,叫仓颉把作战图拿来,仓颉一摸,身上带的作战地图早已丢失,黄帝又气又急,只好暂且收兵回营。
黄帝对仓颉说:“你是我身边最聪明的一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关头把作战地图丢失?这是多大的过错啊!”仓颉回答说:“黄帝,如今人多事杂,又要经常打仗,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传令办法实在难以应付。若照这样下去以后还会出更大的乱子。”黄帝问:“那该怎么办?”仓颉说:“只有一种图,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用这种图把你要说的话画出来,人们都会按照你的意思去做。”黄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说:“好吧,今后边你就不要随军打仗了,专门留下来给咱们画图造字吧!”
这下可把仓颉难住了。图和字怎么造呢?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过去了,眼看已到冬天,仓颉还没有想出造字的办法来,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仓颉一早起来到山上去打猎,只见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山川树木全被大雪覆盖。仓颉转了一座山,也未见到一个猎物。正准备下山回去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山鸡走过后,在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接着,又有两只小鹿也窜出树林,发现人后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仓颉看得出神,把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把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对比,发现形状不一样。于是他想,把鸡爪印画出来就叫鸡,把鹿蹄印画出来就叫鹿。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画出来不就成了字吗!想到这里,仓颉心花怒放,回去后就把他的这个想法向黄帝报告。黄帝听后笑看说:“我说过,你是个精明人,果然不出所料。好吧!你就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飞禽走兽,都按照象形造出字来,我再颁布天下。”从这以后,仓颉每日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象形文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马、鸡、犬这些字都造出来了。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往哪里写呢?写在石尖上拿不动,写在木板上太笨重,写在兽皮上也不合适,这又把仓颉难住了。一天,有个人在河边捉住一只大龟,前来请仓颉给它造字。仓颉把龟细看了一遍,发现龟背上有排列整齐的方格子,便照龟的象形,造了个“龟”字。然后又把字刻在龟背上的方格子里,龟由于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防时,爬进河里去了。三年以后,这只背上刻字的龟,在另一个地方又被人捉住。人们告诉仓颉,刻在龟背字的字不但没有被水冲掉,而且还长大了,字迹也更明显......
从此以后,仓颉就命人捉到龟把龟壳都取下来,他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龟壳的方格子里,然后用绳子串起来,送给黄帝。黄帝看了很高兴,命人好好收藏,并给仓颉记了一大功。传说从这时起,我们中华民族就有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
汉字的演变
甲金篆隶草揩行被称为汉字七体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简化是主要趋势,但也有繁化的阶段。
简化指的是:
1、线条化、符号化。
2、删去重复的部分。
3、有简单代替复杂。
中国汉字的演变繁化指的是增加偏旁和增加笔划。主要是在文字发展过程的早期。
循化与讹化
循化指的是规律化。在文字的发展过程中,整个汉字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循,使汉字字体的演变有踪迹可寻。
分化与同化
分化指字的分化和偏旁的分化。字的分化一个字分化为两个字。“母”和“毋”本是一个字,战国时代,有人把“母”中的两点连在一线,成了“毋”字。
同化是两个不同的字,混同为一字。如暴露的“暴”和暴虐的“暴”本是不同的字,后在隶书是混而为一。
一、简化
从总体上说,简化是汉字发展中体现出来的主要趋向。简化改变了笔画的造型和写法,为的是要加快书写速度。最初的简化主要是由图形为主转变为以线条为主,但同种字体亦存在着由繁到简的发展趋势。殷周之古体减为秦篆,秦篆减为汉隶,汉隶减为汉草(章草),汉草减为晋唐之草(今草);汉隶的体势变为楷书,楷书减为行书;宋元以来,又减省楷书,参取行草,变成一种简体(即所谓“破体”“俗体”“小写”)。这都是最显着的减省笔画。而篆与篆,隶与隶,草与草,简体与简体,其中尚有繁简之不同,总而言之,汉字的字体,
在数千年中是时时被减省的。从殷周之古体变到宋元之简体,时时向着简易的方面进行,可说是没有间断。
简体字的大量流行是在唐宋以后。这时期,由于民间文学盛行,刻印技术进步,书籍出版大量增多,简体字也就在民间广为流行。在刘复、李家瑞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谱》一书中就收集到1,600多个简体俗字,但当时的简体字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1909年,清末学者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的文章,认为:“最便而最易行者,莫如采用俗体字。”“五四”以后钱玄同先生着文提倡简化字,认为汉字繁难是“学术上、教育上之大障碍”,汉字改革“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他的《简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广泛响应,学界成立了汉字省体委员会,从此简化字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到1936年容庚先生出版《简体字典》,已收简体字4,445个。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陆续确定的简化方法是:采用普遍通行的简体字,用草书楷化加以增补,根据行草书和简体字的偏旁适当类推。经过数年反复酝酿,1956年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编印了《简化字总表》。《简化字总表》收入2,236个简化字,笔画数平均减少5画多。
根据王均先生主编的《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一书的分析,《汉字简化方案》收入的简化字可分为以下八类:
1.简省原字形体,如“醫”作“医”,“瘧”作“疟”
2.保持原字轮廓:如“肅”作“肃”, “傘”作“伞”
3.草书楷化:如“專”作“专”,“長”作“长”
4.采用古字体:如“豐”作“丰”,“從”作“从”
5.用符号代替原字的一部分:如“漢”作“汉”,“僅”作“仅”
6.另造新形声字:如“驚”作“惊”,“護”作“护”
7.同音代替:如“裏”作“里”,“幾”作“几”
8.其他:如“舊”作“旧”,“靈”作“灵”
二、繁化
汉字的结构会出现繁化的现象,因为有时为了区别、强调字音或字义,会给字形增加一些成分。例如为了区别被“假借”的独体字的各种字义,往往在独体字上加上声符或形符,产生了“形声字”。如“箕”字在古文字阶段就写作“其”,但后来它常被假借作虚词用“他的”的意思。为了区别字义,原先代表“簸箕”意义的“其”,反而要
加上一个“竹字头”,写成笔画较多的“箕”。又如“然”,下部有个“火”,本义是“引火点着”“燃烧”,可是又常常被假借作代词“这样、那样”或形容词“对,是的”。这些假借意义甚至比本义更常用,后来用作本义时就再加“火”字旁作“燃”,形符“火”就变得重复了。
繁化使汉字的数量不断增加。例如,“辟”有多种意义,为了区别它们,人们把它们分别写成“僻”(偏僻)、“避”(躲避)、“辟”(开辟)、“譬”(譬喻)。这样,一个字变成五个字,因为“辟”字自身也仍在使用,如用“复辟”。
三、异体字
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和传达汉语的工具。但是,在记录同样的汉语单词时,不同地方或不同的人会因为习惯问题使用一些不同的字。由于是记录同一个词,只是形体不同,因而这些词、字往往都会被社会承认,于是这些字之间就形成了异体的关系。汉字形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是从异体繁多演变到字有定形的。甲骨文、金文中异体字就比较多。《甲骨文编》中收“鱼”字二十个,“马”字五十个。《金文编》中收“鱼”字三十九个,“马”字四十四个,而到小篆时就各采用一个。这也可以看作是汉字的简化。
四、古今字
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到《康熙字典》已收汉字47,035个。一个原因是,新字随新事物的产生而产生,旧事物虽已灭亡,但其字却保留下来。另外,造字之初人们常用假借的方法使一字兼有数义,后来为了明确地传达语义,使文字易于辨认和区别,人们就将原先的字加上种种的部件,这样就产生了很多的新字。例如:“见、现”“受、授”“辟、避、僻”等。新字和原先的那个字在时间上有古今的差别,所以称为古今字。由于新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添加部首产生的,所以可以把这种变化看做汉字的一种繁化。
五、正俗字
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字曾被统治阶级利用来进行文化统治。一般说来,在正式的场合下使用的汉字,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都必须是规范的,是官方所认可的,因此这些规范字可以被视为正体。现在我们能看到最早的汉字正体,应算是出现在商代中后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当时又有一些讲求便捷但又被官方承认的字体,它们相对于正体文字,只保留了各自的“区别性特征”。这种字体多是由地位较低的人员书写,例如一般的史官、卜筮人员等。相对正体而言,这些字体比较大众化,可视为俗体。
事实上,在汉字的每个发展阶段都存在正体和俗体。小篆是秦朝文字的正体,而隶书就是当时的俗体。楷书作为其后直至今天广泛使用的正体,它是从后期汉隶的俗体,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演变才逐步定形的。正体、
俗体的对立统一,彼此的消长转化,可以说是贯穿汉字发展史中的一条相当重要的线索。
英文概述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5 thousand years history . The anciert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been changing and developing with history .Somf relative proofs can be found, which is related the origin and developing process of every Chinese characters . It will be uncovered that the mistery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is article so that we can get a basic but clea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ir origin and development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