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秋佳节的诗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衍生注释:
1. “把酒问青天”中的“把酒”是端起酒杯的意思。
2. “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美玉砌成的楼宇,这里指想象中的仙宫。
3. “不胜”即经受不住。
4.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绘了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有心事不能入眠的人。
5. “婵娟”本意指姿态美好的女子,这里指月亮。
二、赏析:
这首词开篇就以问句形式,把酒问青天,把读者带入一种浩渺的宇宙想象之中。词人对天上宫阙充满好奇,又因害怕高处寒冷而回归人间,展现出一种矛盾又真实的心理。下阕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用月的阴晴圆缺类比人的悲欢离合,充满哲理。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深沉,使整首词既富有浪漫的想象,又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三、作者介绍: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文学成就极高。苏轼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大气磅礴,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有婉约派的细腻情感,这首《水调歌头》就体现了他在婉约情感表达上的造诣。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运用片段:
中秋节的时候,全家围坐在一起,望着天上那轮明月,我突然就想起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像现在,虽然有些亲人远在他乡,不能相聚,但我们都在同一轮明月下,思念着彼此,这种感觉就像苏轼当时写词时的心情一样吧。那轮明月仿佛是连接我们情感的纽带,让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也能共享这美好的中秋之夜。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原文: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一、衍生注释:
1. “湓亭”在今江西九江。
2. “曲江池”“杏园”都是唐朝长安的游览胜地。这里诗人用“昔年”在长安时的赏月地点与“今年”在湓浦的赏月地点相对比。
3. “清光”指月光。
二、赏析:
这首诗通过今昔对比来抒发情感。诗人先回忆往昔八月十五在曲江池畔杏园边赏月的情景,再写如今在湓浦沙头水馆前赏月。“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他在异地望着明月,却不知故乡在何方,月亮圆了很多次,自己却依然漂泊在外。最后一句“今夜清光似往年”,看似写月光依旧,实则蕴含着物是人非的感伤。
三、作者介绍: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关心民生疾苦,许多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他也有不少抒情佳作,如这首《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就表达了他在中秋夜的思乡之情。
四、运用片段:
我有个朋友在外地打工,中秋节的时候,他给我打电话说,看着月亮就特别想家。我就跟他说,这就像白居易写的“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啊。你在外面打拼,每年看着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家却离得那么远。这月亮还是那月亮,可咱们的心情却不一样了,就盼着能早点回家团圆呢。
《中秋月》
原文:
中秋几号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一、衍生注释:
1. “圆魄”指中秋圆月。
2. “四海同”表示人们都认为四海之内看到的月亮是相同的。
二、赏析: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富有深意。前两句描绘了明月高悬寒空,人们普遍认为四海之内都能看到相同的月亮这一观点。而后两句却转折,提出疑问“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表面是在说千里之外可能天气不同看不到同样的月亮,实际上是暗示世间万物存在差异,人们的境遇也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这种从平常的中秋月景引发深刻思考的写法很独特。
三、作者介绍:
李峤,唐代诗人。字巨山。他的诗多为咏物之作,在当时与苏味道齐名,并称“苏李”。他对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作品风格较为平实,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四、运用片段:
中秋晚会的时候,主持人在台上说大家都在共享这同一轮明月。我就想啊,这真的是这样吗?就像李峤说的“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你看啊,咱们这儿是明月高悬,可说不定千里之外就有地方在刮风下雨,看不到月亮呢。这人和人的生活不也一样吗?有些人在中秋佳节团圆欢乐,可有些人可能还在为生活奔波,境遇大不相同呢。
《中秋登楼望月》
原文: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一、衍生注释:
1. “目穷淮海”是说目光穷尽淮河和大海的方向。
2. “万道虹光育蚌珍”,传说蚌蛤在中秋明月的照耀下会孕育珍珠,这里描绘了月光下的奇幻景象。
3. “修月户”,传说月亮上有仙人修理月亮。
二、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的中秋夜景图,淮河和大海方向在月光下满如银白,月光如同万道虹光,仿佛在孕育蚌中的珍珠,想象奇特。后两句更是奇思妙想,如果天上没有修理月亮的仙人,那桂枝可能会把向西倾斜的月亮撑坏了。诗人以这样的想象,既展现了中秋月亮的美,又充满了神话彩。
三、作者介绍: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字元章,号襄阳漫士等。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绘画也别具一格。他的诗词作品往往也体现出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如这首《中秋登楼望月》就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审美和思维方式。
四、运用片段:
中秋夜,我和小伙伴们爬到山顶上赏月。看着那又大又圆的月亮,我就跟小伙伴们说:“你们看这月亮,就像米芾诗里写的‘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感觉这月光都能让海里的蚌孕育出珍珠了呢。还有啊,说不定月亮上真的有修月户,要是没有的话,那桂枝是不是真的会把月亮撑坏啊,哈哈。”小伙伴们都被我的话逗笑了,我们就在月光下畅谈起来。
《中秋》
原文: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一、衍生注释:
1. “清规”指月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