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日报中秋诗词选登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衍生注释:
1. “海上生明月”:描绘出明月从海上升起的宏大景象。“生”字用得极妙,仿佛明月有了生命力。
2. “天涯共此时”:意思是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在这个时候也都在望着同一轮明月。
3. “情人怨遥夜”:情人在这里指的是有情之人,他们埋怨长夜漫漫。
4. “竟夕起相思”:整夜都涌起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5. “灭烛怜光满”:灭掉蜡烛后,觉得月光充满房间,惹人怜爱。
6. “披衣觉露滋”:披上衣服,感觉到露水的滋润,说明在室外待了一段时间。
7. “不堪盈手赠”:不能把月光捧满送给远方之人。
8. “还寝梦佳期”:还是回房睡觉,希望在梦中与思念之人相会。
二、赏析:
这首诗意境雄浑阔大,开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气势恢宏,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一种浩渺的意境之中。明月是思念的媒介,诗人通过对月夜景的描写,层层深入地表达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从对长夜的埋怨,到对月光的怜爱,再到室外感受露水,最后想要把月光赠给对方却不能,只好寄希望于梦中相见,情感真挚细腻,让人感同身受。
三、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 - 740),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他的诗歌风格清淡,语言素练质朴,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四、运用片段:
中秋佳节,我和好友坐在庭院中赏月。看着那一轮明月高悬天际,我不禁想起了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对好友说:“你看这月亮,不管我们在哪里,就像这诗里说的,都在共享这同一轮明月呢。远方的亲人朋友应该也在看着它吧。”好友感叹道:“是啊,这诗可真应景,让人更加思念远方的人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一、衍生注释:
1. “昔年八月十五夜”:回忆过去的八月十五夜晚。
2. “曲江池畔杏园边”:点明过去中秋所在的地点,曲江池畔的杏园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3. “今年八月十五夜”:与昔年相对比,指出现在的时间。
4. “湓浦沙头水馆前”:表明现在身处的地方是湓浦沙头的水馆前。
5. “西北望乡何处是”:向着西北方向眺望故乡,却不知道故乡在哪里。
6. “东南见月几回圆”:在东南方向看到月亮圆了很多次,表达出离家已久的感慨。
7. “昨风一吹无人会”:昨天的风吹过,却没有人理解自己的思乡之情。
8. “今夜清光似往年”:今夜的月光和往年一样,可是自己的境遇却大不相同。
二、赏析:
这首诗通过昔年与今年中秋的对比,强烈地抒发了思乡之情。诗人先回忆往昔在曲江池畔杏园边的中秋盛景,再描述如今在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孤寂。“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这两句,直接点明思乡的主题,而且用问句的形式,更能体现出那种迷茫和惆怅。最后两句“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在今昔相同的月光下,更显得诗人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深。
三、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 - 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四、运用片段:
中秋的时候,邻居张大爷一个人坐在门口望着月亮发呆。我走过去问他:“张大爷,您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呢?”张大爷叹了口气说:“我想起白居易的诗‘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我年轻的时候在家乡过中秋可热闹了,现在在这城市里,就我一个人,看着月亮就想起老家了。”我听了也觉得很心酸。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一、衍生注释:
1. “暮云收尽溢清寒”:傍晚的云渐渐散去,空气中满是清冷的感觉。“溢”字形象地写出清寒之感的弥漫。
2. “银汉无声转玉盘”:银河静静地流转,明月就像玉盘一样。把月亮比作玉盘,是非常经典的比喻。
3. “此生此夜不长好”:这一生这样的夜晚不会常有这么美好的时候。
4. “明月明年何处看”:不知道明年在哪里看这明月,表达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当下的珍惜。
二、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中秋夜的清冷而美丽的景象,“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从暮云散尽到明月升空,画面感很强。后两句则从当下的美好瞬间联想到未来,感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当下的珍惜之情在简单的诗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秋几号三、作者介绍:
苏轼(1037 - 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文学作品风格豪迈奔放,清新自然,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四、运用片段:
我和家人在中秋的夜晚到山顶露营。当夜幕降临,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周围一片静谧。我看着那月亮,对身边的妹妹说:“你看,这就像苏轼诗里写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么美的景,咱们可得好好珍惜,就像苏轼说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谁知道明年咱们还能不能在这儿看月亮呢。”妹妹听了,连连点头。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一、衍生注释:
1. “一轮秋影转金波”:中秋的月亮在天空转动,洒下金的光辉。“金波”形容月光。
2. “飞镜又重磨”:把月亮比作重新磨过的飞镜,强调月亮的明亮。
3.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拿着酒问嫦娥,被白发所困扰该怎么办呢?这是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4.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想要乘风而去,在万里长空之中俯瞰山河大地。
5.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砍去月宫中那枝叶繁茂的桂树,人们说这样月光会更明亮。这里有更深层次的寓意,表达了诗人想要扫除世间的黑暗,让光明更多的愿望。
二、赏析:
这首词上阕通过对中秋月的描写,引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下阕则笔锋一转,充满了浪漫主义彩,诗人想要乘风高飞,俯瞰山河,最后还表达了对消除世间黑暗,让光明更多的渴望。整首词想象奇特,既有着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着
对社会的思考。
三、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 - 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他的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词风豪放,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他的词作多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四、运用片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