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9月20日Sep.20, 2021
第41卷 第9期
Vo1.41 No.9
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9.084
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团队建设路径研究
郭晓洁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50)
摘 要:高职教育在经历高速扩张后,开始转向内涵式发展,其发展路径之一就是建设适应新形势的一流教学团队。新形势下,高职扩招及“1+X”证书制度实施给高职教师团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高职“双师型”教师比例偏少、培养不易;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团队合作基础较弱;教学团队中教师责任意识需加强,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需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做到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优化教学团队结构,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行课程思政,提升教师教学与育人的能力;建立动态的教师评价机制等,以此来建设一流的高职教学团队。
关键词:高职;教学;“1+X”;“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9-0199-03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高职教育在经历一轮高速扩张后,也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进入新的起点,职业教育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1]。高职教育转向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就是建设适应新形势下的一流教学团队。近年来,针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教育部相继提出了提升高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以及建设“双师型”团队建设的建议。例如,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提出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新形势下,我们应明确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的挑战,反思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高职教学团队建设路径。
一、新形势下建设高职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高职扩招给高职教师团队带来的新挑战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而2020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上再次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随后,高职院校扩招正式在各地进入落实阶段。高职院校扩招后,高职院校面临新变化,高职教学团队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高职院校扩招后,生源结构由单一转向复杂,扩招后的生源增加了下岗工人、农民工等体,与来自传统普通高中与中职的生源相比,扩招的学生普遍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均与传统生源不同。这对高职院校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次,高职院校扩招后,生源个体发展方向差异大。一方面,扩招生源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也更渴望,期待能够学到对工作岗位有直接帮助的技术技能。这种个体发展差异,对教师的授课目标、授课内容及教学手段有更高的要求。再次,扩招后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更趋多元。传统比较单一的评价体系不适用于扩招生源,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个性化,以及实践能力训练的增加,高职教师需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更注重过程性考核与多元化考核。
(二)“1+X”证书制度实施给高职教学团队带来的新挑战
2019年,教育部提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的实施,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掌握一项或多项职业技能,适应企业对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实现高水平就业。这种制度以学历证书为基础,要求学生在达到毕业要求的基础上,拓展
收稿日期:2021-08-06
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高职扩招生源的基于‘1+X’证书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GGZKZ20200067);2020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创新项目“基于1+X证书视角的高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商贸类专业为例”(2020WTSCX189)。
作者简介:郭晓洁(1972— ),女,广东汕头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职业教育。
电子商务专业怎么样·199·
自己的职业能力,从而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高职教师提出了相应的基础素质及职业素质要求。
为保证“1+X”证书制度顺利实施,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素质,包括高职教育理论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能力、优秀的科研功底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由于X证书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因而也要求高职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专业实践能力、项目实战能力,以及具备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的能力。这些都对高职教学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比例偏少,培养不易
国内最早提出“双师型”教师表述的是王义澄先生,他提出“双师”就是“教师+工程师”,“双师”队伍就是同时具备教师和工程师能力的教师队伍[2]。其后,在历年的官方文件中,“双师型”教师一直被定位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各行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作用日益凸显。“双师型”教师
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职业院校办学特和提升办学质量的核心要素[4]。
一方面,双师型教师比例偏少。经过两年的扩招,高职院校需要大量的懂技术技能、能进行实践教学及项目培训的“双师型”教师。然而,教育部2020年6月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仍未达到专业课教师比例的一半。
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培养机制有待形成。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认定仍然缺少相关的国家标准,各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认定上有各自的指标,在具体操作上存在形式化倾向,很多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仅规定一定的时间,忽略实践质量的考核。同时,双师型教师培训大都通过各种培训项目进行,仍然存在重理论讲授而忽略实践操作的问题。
(二)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团队合作基础较弱
教学团队是否完善,不仅在于数量,还在于团队的质量是否过关和结构是否合理。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普遍存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第一,从学历情况来看,教育部2020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高职教师的学历大都集中在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博士研究生占少数,只占专任教师数的0.08%。第二,从专兼职队伍比例来看,兼职教师比例偏低,由于缺乏建设兼职教师队伍的激励措施,校企合作企业缺乏选派兼职教师投身职教事业的积极性,兼职教师也缺乏对教学团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企业兼职教师在高职的任课课时有限,时间难以保证。第三,从团队的合作来看,目前,专业教学团队合作基础较弱。专业教学团队分工仍多以完成不同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为基础,未能形成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新模式,团队结构不稳定,成员较松散,未能形成合力。第四,从专业领军人物来看,专业教学团队大都缺乏
有权威和有影响力的专业建设带头人,缺乏一流的工匠之师。
(三)教学团队中教师责任意识需加强,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需完善
目前,仍有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过度依赖少部分骨干教师,未能发挥团队的集体力量。因此,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队伍中仍存在一定的“个人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不重视、不积极。另外,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技能教学、轻素质提升;师德建设停留表面”的问题[5]。此外,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的情况,导致教师工作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团队的协作中。
三、建设路径
(一)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1.拓宽引进新教师的路径
首先,应该采取“引进来”的措施。高职院校应根据“职教20条”的要求,落实文件精神,不再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专业教师,而是面向社会,招聘在企业工作三年以上的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高职院校中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问题。
2.改革“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模式
长期以来,高职专业教师大都从高等院校招聘,存在唯学历论的情况。即使招聘方式改为直接面向企业招聘,原有的专业教学团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这就需要对现有在职专业教师有计划、持续地进行“双师型”教师培训。一是积极进行校企协同,在校企合作平台上引进合作企业,鼓励企业深入参与教师团队建设。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关键在于实现互利共赢,共赢点之一就是学校能向企业培养及输送高技能合格人才。因此,可以建立校企师资培训基地,由企业进行培训,定期将教师派遣至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或者技术服务,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二是利用校企合作,选派教师到校企合作有特的高职院校交流学习。比如,在校企合作开展良好的院校举办“双师型”教师培训班,参训的教师可以进入举办培训院校的合作企业进行短期学习,提升实践能力。
3.健全体制机制
目前,仍缺少“双师型”教师的国家标准,因
·200·
此在国家层面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非常必要。“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应该结合新形势下“1+X”证书制度的实施,通过评定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科研教研成果等,丰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制定具体认证标准。同时,对资格认证进行动态化调整管理,打破“双师型”教师资格没有实践限制的状况,有机结合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和过程监控,以适应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优化教学团队结构,引进高层次人才
高职院校要想高质量发展,吸引足够多、足够好的生源,必须提高自身专业认可度和专业建设水平。“高职院校生源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专业竞争,专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质量的竞争。”[6]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则取决于教学团队的水平。
1.加大力度引进兼职教师
高职院校应制定完善的兼职教师引进办法,引进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鼓励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鼓励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出台针对企业兼职教师的激励办法,吸引企业精英加入高职教育活动,确保高职教学团队中有足够的企业兼职教师,保证专兼职教师比例合理。
2.分层培养各类教师,大力引进和培养领军人物和专业带头人
教学团队中依照不同层次分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以及企业导师。专业带头人洞察专业发展前景及行业发展趋势,带领团队根据职教改革热点进行专业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带头人一般由团队内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出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具备优秀的科研教研能力的教学名师担任;骨干教师则由团队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组成;企业导师来自高职院校聘请的行业专家,建立教师分类培养的制度,开展专业培训,可以激发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领军人物和专业带头人,为专业带头人参与专业标准制定、行业标准制定,重大项目论证等活动创造条件,提高专业带头人的水平,发挥教学名师在团队中的引领作用。选派专业带头人出国学习交流,开阔视野,了解行业最前沿动态,从而引导教学团队 发展。
3.分类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通过各类比赛,以赛促教。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类教师大赛,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技能大赛,通过指导比赛掌握专项技能、解决专业技术难题,从而达到提升专业技能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团队协同提升教师教研科研能力,鼓励团
队积极参与科研教研项目并进行成果转化,从而提升其教学能力。还可以鼓励团队积极面向企业,提供企业所需技术服务及社会服务,培训企业人员,从而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
(三)推行课程思政,提升教师教学与育人能力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还应该积极推行课程思政,提升教师教学与育人能力。
一方面,教学团队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提高德育水平。大部分公共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师都比较缺乏思想政治理论的系统培训。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该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有关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增强德育意识。在团队中鼓励教师打造课程思政“金课”,在课程设计及知识中融入理想信念,将价值导向和知识传授相结合,将思想价值贯穿课程的设计、授课和评价整个过程。
另一方面,教学团队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融入思政元素。在公共课程的教学模式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沉浸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情,让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7]。
(四)建立动态的教师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复杂程度不一,工作内容繁多,评价指标多而杂,因此要做到科学有效和公平的评价不容易。特别是新形势下,面对高职扩招生源增加,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以及“1+X”证书制度的实施,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而动态的、发展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引导教学团队朝着专业建设需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1-07-13].v/jyb_xxgk/moe_1777/ moe_1778/201904/t20190404_376701.html.
[2]王义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1990-12-05(3).
[3]吴遵民,杨婷.新时代职业院校如何建构“双师型”教师队伍[J].职教论坛,2019(8):89-96.
[4]王慧,施志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困境及其破解[J].现代教育管理,2018(11):113-117.
[5]罗三桂.高职院校特专业建设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教育,2018(28):71-75.
[6]韩职阳.“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81-85.
[7]段淑萍.“三教”改革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蕴和路径[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7-91.
(责任编辑:李汴红)
·20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