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歌》优秀教案
《草原牧歌》优秀教案(精选7篇)
《草原牧歌》优秀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黄鹂鸟》演奏《筷子舞》《银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万马奔腾,三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感受了解蒙古草原音乐的魅力并了解两首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旋律特点及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学唱欣赏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复习。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听全曲。
2、介绍演奏家。
3、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4、复听全曲,同时随音乐打拍子。
5、学唱主题音乐。
6、表演。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小黄鹂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鸟的美好感情。
通过合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用正确的方法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部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
4、节奏训练。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有节奏的读歌词。
4、学习歌曲。
5、演奏《筷子舞》随音乐边唱边打拍子。
6、掌握音乐的强、弱。
7、齐唱。
8、自评、互评。
三、结束部分: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银杯》,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复唱时正确演唱。
教学难点:正确演里二声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4、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随音乐打拍子。
4、掌握音乐的强、弱。
5、齐唱。
6、指导不足之处。
7、反复练唱。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草原牧歌》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学生自由讨论)
二、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银杯》
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一、开课:
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
1、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二、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三、跟着音乐,学动作。
四、随音乐舞蹈。
五、分组展示。
六、小结。
《草原牧歌》优秀教案 篇3
课题:
《牧歌》
课型:
歌唱欣赏课
教学内容:
1、欣赏《万马奔腾》
2、学习有关音乐知识:变换拍子
3、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五、六题
4、复习歌曲《银杯》和《牧歌》
5、继续学习一、二
教学目标:
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马头琴的音及乐曲的艺术表现力,认识了解马头琴的形制及独奏、齐奏的演奏形式。
2、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的歌曲及音乐知识,能够对蒙古族音乐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蒙古族
的音乐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实践与创作”第四题,感受、体验、判断马头琴的音。
2、通过“实践创造第六题”,初步学习变换拍子的创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