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第11期
摘 要:综合保税区作为中国内陆地区优惠政策最多、开放层次最高、功能最为齐全的特设区域,对于中国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建立,对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河南发展外向型经济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主导产业比较单一、周边经济带竞争压力较大以及外汇管制和立法不太完善等。为了促进综合保税区持续健康发展,应促进产业全面升级、突出自己的"特"、完善外汇管制、健全保税区法律体系。
关键词:综合保税区;现状;建议
综合保税区是指设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督管理的区域,由海关参照相关的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监管,除执行着保税港区的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区和转口贸易等功能外,还可以发展国际采购、中转、转口贸易、配送和出口加工等业务。[1]此外,保税区还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和外汇优惠政策,综合保税区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建设对外开放型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1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现状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于2010年10月批准设立,2011年11月4日正式闭关运行。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是围绕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逐渐发展起来的区域,是全国第13个、中部地区第一个综合保税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实验区,规划面积5.073平方公里,对于河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一)地理位置优越,有区位优势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的经济腹地,空域条件比较好,从而有利于接入主要航空路线,进而有利于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成渝等主要经济区,具有非常独特的航空优势。此外,郑州还是京广和陇海两个重要铁路线的枢纽,拥有亚洲吞吐量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货物在这里通过铁路一类的通商口岸,可以直接联检封关。并且郑州无水港建设多年,基础信息也比较完善,成果显著。从而形成了陆路、航空、无水港等优势互补的多式联运体系,充分发挥了郑州的区位优势。
(二)发展速度快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自国务院批准到建成,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在一片荒土地上完成了基础设施建
设和全部系统集成。从"零"建起来的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因而被称为郑州速度。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1月5日也就是郑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三周年之际。截至这一天,2014年综合保税区海关税收达104.25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大关。并且如图所示,2012年和2013年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分别达285亿美元和357.9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55.1%和59.7%,使河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在2012年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并且在2013年新郑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总值在全国32个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二。此外,郑州机场国际货运量也从2009年的0.21万吨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11.2万吨;国际货运航线也从一条增加到了23条;保税区内的常住人口也由不足3万增加到近50万。[3]由此可见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发展速度之快。
(三)辐射带动作用显著
上海畅、中外运、富士康等多家物流企业和电子设备企业的入驻,使新郑综合保税区在2013年成为河南省第一个产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园区,其业务也从单一的手机制造拓展到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等比较多的领域,地域也从郑州辐射到洛阳、南阳、周口、商丘和开封等地。
郑州富士康多少员工 就拿引进富士康来说,富士康落户郑州,不仅吸引了相关配套产业,而且还推动了整个河南进出口贸
易总额的迅速增长。同时通过引进富士康,在引进富士康的相关配套设施延长了河南的产业链。通过引进富士康也快速壮大了电子信息的产业集。
(四)功能多样,政策优惠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拥有口岸、物流、加工三大基础功能包括国际采、物流仓储、对外贸易、分销与配送、国际中转、产品的展示、售后服务、研发、加工和制造等九项基础的功能,基本的综合保税区的功能都具备。
国家对综合保税建设相当的重视,因此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具有相当多的优惠政策。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拥有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区内的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不用交增值税和消费税;国内的货物进入区域内视同出口,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以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也就是说,如果有国外的货物进入保税区内,若不对国内市场进行销售,相当于还是处在"关外",不做进口处理,也不征收关税。但是如果货物出了保税区进入国内市场进行销售,则按照正常货物进行报关、征税。
在海关监管上,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也与传统的保税仓区有差别,货物存储的期限不用受限制,这也简化了运作手续,降低交易的成本,从而改善了投资的环境。
2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存在的问题
由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发展速度较快以及周边经济带的竞争压力,所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产业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差
由于综合保税区适合进入区域内的都是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在的企业,所以一旦发生经济危机风险非常大。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主要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主,并且大的加工企业仅富士康一家,而且区内的所有服务几乎都围绕着富士康展开,所以一旦富士康面临着危机,那么综合保税区也将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
(二)综合保税区周边经济带竞争压力大
为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党中央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从而要求中部地区的五个省区,依托现有基础,提升自己的产业层次,促进产业升级,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产业,迅速崛起,从而起到承"东"启"西"的作用。根据这个发展战略,国家大力支持河南省建设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同时,其他的几个省份也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自己的优势,打造适合自己的重点经济发展项目。
例如,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其做为"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享受到了更多的国家政策的倾斜,其建成后也将进一步提升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功能,引领中部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武汉作为副省级城市,其区域内拥有更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并且拥有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地处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更为武汉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对于武汉巨大的吸引力,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还需要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和高科技企业,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三)外汇金融制度相对来说不是太完善
综合保税区内外外汇政策的不一致,不利于企业在经常账目下的、资本项目的投资、融资、正常外汇资金周转以及进出口贸易等,也不利于特殊监管区域的外汇管制。此外,保税区的离岸金融市场目前还处于空白时期,综合保税区内的金融市场不能完全满足保税区内国际资本的高速流动,国际间借贷的资金成本比较高,从而不利于区域内企业资金的流动,从而加大企业融资的成本。[4]
此外,也存在着区内资金需求旺盛,供给不足;金融集程度比较低、金融服务不到位、创新不够等的不足。
(四)立法比较滞后,保税区的发展缺少相应的制度保证
世界自由贸易区成功运行的通例都是"先立法,后设区"。[5]但是由于我国历史条件的特殊性,我国建设保税区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国际常规做法去执行,只能是先去实践,在实践发现相关的问题后,再制定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大部分也只是地方性的,并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因此对综合保税区的监管缺乏统一有效指导,各地方部门只能从部门的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由此可见,由于各种法律法规和管理细则的不一致,在综合保税区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引起各种问题和矛盾,从而阻碍综合保税区的持续健康发展,也阻碍了其对整个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性的发挥。
3 关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发展的一些建议
保税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作用,不断弥补不足,只有这样促进郑州综合保税区持续健康发展。
(一)促进产业全面发展,防止产业过于单一而引起的风险
最近这几年,郑州综合保税区抓住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大机遇,从而大力引进富士康项目,带来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极大的发挥了产业集的带动效应。但是,对于整个综合保税区来说,仅仅依靠某个产业的发展是不够的,多个主导产业同时带动,才能促进综合保税区持续健康发展。所以,为了防止产业过于单一而带来的风险,保税区在大力做好富士康项目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生物医药、高新科技产
业的集建设,也要大力发展相关的高端商务、文化休闲等现代新型的服务业,从而促进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持续健康发展[6]。
(二)明确功能定位,突出"自己"的特
我国的几个比较有特的保税区,如上海外高桥、大连和深圳的福田等,功能都比较齐全,又有自己的特。所以郑州要想和周围的经济周围地区竞争,必须要准确定位,突出自己的特,避免同质化的竞争。相比而言,郑州综合保税区最大的优势就是铁路运输枢纽条件。物流服务的末端只延伸到一些没有机场的中小城市,只有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才能实现物流服务末端的完整性。所以,郑州航空港可以和北京、广州、上海等签订协议,将飞机不能送达的货物送到郑州航空港,利用郑州航空港的铁路与公路运输的对接优势,从而完成国际物流的完整服务。
(三)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完善外汇管制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制定出合理的综合保税区内外汇率政策,使综合保税区内外的外汇管制更加合理,从而使综合保税区内外的贸易顺利进行。扩大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业务,不断加快金融服务业以及境内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鼓励支持境内外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本进入综合保税区内经营,鼓励区内的金融机构开
展跨境融投资、离岸等金融业务,从而使综合保税区内的资本高速流动起来,提高资本利用率。并且不断完善就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使综合保税区内的金融市场能有序的对外开放,进而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流平台。
(四)健全保税区法律体系,促进全国统一立法
综合保税区的法律法规是否健全与外国投资者是否会在这里投资也有密切的联系。因为投资者在考虑在这个地方的经营条件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投资风险和投资环境,如果没有好的健全而有效的法律法规的保证,投资者或许就不会再往下考虑投资成本、利润等问题,因为在这里投资得不到保障。因此健全综合保税区的法律制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对比国外相对来说比较成功的保税区法律体系,我国的立法缺乏统一的法律体系和规范,各地出台的一些法律保护体系又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综合保税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对保税区的法律法规缺乏国家统一的立法。因此,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应尽快制定出符合全国保税区的法律法规,应坚持统一规范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既能突出区域特,又能做到有序统一的管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