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2013上修订)
适合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层次:五年制
学生年级:一年
执 笔 人:李军旺
审 核 人:黄红波
系(部、院):国际信息工程学院
2013 年 7 月 1 日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2.课程编码:0700067
3.总 学 时:36
4.教学条件:投影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电脑要配置光驱、独立网卡;工作台要配置绝缘胶;测试卡;各式工具等)、校外实训基地
5.审定机构:教务处
6.审定日期:
二、课程理念
1.课程定位
根据五年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是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和核心课程,学生所必需掌握的一项职业技能。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该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计算机基础》等前续课程的进一步延伸,也是《数据恢复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后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是电脑公司技术员、销售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维护人员。
2.课程改革理念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最新的《国家职业标准》,本着彰显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和优势,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的现代职教思想来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根据五年制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
五年制高职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与三年高职的学生相比,他们普遍年龄偏小、是非辨别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但他们也具有学制较长,可塑性强的独特优势。如何根据五年制学生的身心特点,按照学生成
长的规律,扬长避短,努力探索适合五年制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是本课程改革应优先考虑的问题。
2.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在学习与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现今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导思想。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来驱动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以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源包为成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其本质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本课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紧跟IT行业发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课程内容的选择
通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根据IT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对市场调研的结果分析,本
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服务,所以我们依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内容以计算机硬件选购、组装、软件安装、系统调试维护以及故障的诊断与处理为主体,兼顾计算机营销等内容组成。
(2) 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基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工作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动手操作,采用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拓展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练、用”于一体。突出项目化教学特点,强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技能的培养,构建教学模块,同时考虑到五年制学生对理论知识一般不是很感兴趣,故将理论知识相对较多的选购计算机这一部分内容放在最后讲解,这样整个课程按“微机硬件组装与拆卸--安装软件-系统调试、维护-硬件测试、选购”的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
(3)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传统理论讲述+实验的教学方式,实施 “教、学、练、用”于一体的模式。具体的做法是:“教、学、练”在学校理实一体化实验室进行;“用”,是指强化专业学习的社会化实践,主要有两种形
式,一种以计算机协会的形式组织社区或校园电脑义务维修活动,一种是与企业联合,与公司员工一起进行现场配机、装机等。同时,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都要求学生总结、演讲,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与市场接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倾听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等。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既保留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又大胆尝试新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索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现场实物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实践联合教学、空间教学等教学新模式。
4.突出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并重的课程考核改革与考核形式
考试模式的改革,要突出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考核,以考试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努力探索考试地点不仅仅在传统的教室、实验室里,而是运用多种形式、多方位对学生进行考核。
(1)改革评价手段和办法,加强对实践性技能的考核,采用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办法相结合。
(2)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实践环节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根据学校、社区、企业对学生的电脑服务情况反馈信息,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通过计算机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证考试的给予15分加分奖励,但总分不超过100分。
三、课程目标
1.总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使学生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熟练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能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应该能够制定计算机配置与选购方案、熟练组装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对计算机及外部设备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维护,以适应计算机应用职业岗位的要求。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了解微机各部件的性能指标及含义。
② 了解微机各部件主要品牌、规格和价格。
③ 了解微机各部件的新技术。
④ 理解BIOS中各设置选项的含义。
⑤ 掌握微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
(2)能力目标
① 能正确识别计算机硬件的主要部件,并能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特点和性能指标等。
② 能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列出计算机装机配置清单,并能在电脑市场中顺利地选购它们。
③ 能将上面所选购的部件正确快速地组装成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