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文蛤
“北上海”南通的特小吃
如东文蛤
如东出产的海产珍品文蛤,素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早在唐代时期,文蛤就被列为贡品。文蛤肉质特别的肥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药用价值很大。
明代李时珍云:“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曾有过“车蝥与月蛤,寄自海陵郡”的诗句。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姑苏吃到文蛤,便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
南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后周显德三年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古称通州,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等。南通地理位置特殊,“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拥有长达226千米的长江岸线,与中国经济发达的上海及苏
州隔江相望,被誉为“北上海”。
南通不仅历史文化悠久,风景秀丽,这里的美食也是多不胜数,特别是一些极具当地特的小吃。
文/卡布 图片来源/网络
文蛤有多种吃法,可将其作为主菜,以旺火速炒;或作为配菜,调提味;或佐料腌制,生炝生吃;或斩成肉泥,煎成饼。生于海边长于海边的人们习惯了将文蛤现炝现吃,他们把文蛤肉洗净后,用盐腌制少时,再洗净,佐以烧酒、麻油、酱油、醋、生姜、白糖,便成了最好的下酒菜。
海边人还有制文蛤酱的好手艺。把鲜文蛤装进罐或瓶,放上盐、姜、葱、酒等佐料,再将口封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过上一段时间,揭开盖子,泌出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食欲徒增。此酱可馈赠亲友,或作为工作忙碌时早晚下饭的主菜。
石港窨糕
窨糕是南通市千年古镇石港的一种传统特糕点,是传统的应时茶食,本名印糕,因每块糕上均用桃红印花而得名。民国初年,石港德兴祥茶食店老板姚少庭虽然没有考取功名,平时却喜欢咬文嚼字,将“印糕”改名为“窨糕”。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石港的茶食店生产窨糕相当讲究,工序也相当繁杂。每年秋收后,各茶食店就到粮行购足明年用的叫“早十天”的晚稻,只有这种稻做出来的窨糕才既白又软。加工前将稻在碾坊里碾七遍成为优质白米,浸水七天,淘洗七次,碾成米粉,蒸成糕,雪白松软、凉而不硬。包心除了甜度恰到好处的豆沙外,还要放上咸桂花、金桔饼,三种味道夹杂,味道才够美妙。制作包心的质感也是巧妙,馅过厚,流动不起来,馅过稀,又容易从外皮中渗出来,只有恰到好处的包心才能制作出一个香软流沙馅的窨糕。
石港窨糕远近闻名,许多人在春季将其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店家将凉透的窨糕用扁平竹篓两片,上下对合,衬以蒸煮过的江南大竹叶,上盖店牌招贴,用红绒线扎好,美观大方、清洁卫生。
南通跳面
南通跳面,又叫“曹顶面”“切面”
或“小刀面”,作为面点上品,载誉已久。
所谓“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
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
一端固定在案板上,上下颠跳,似舞蹈,
又似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
刀切成面条,这种面条有毛孔,卤汁易
入味。其来源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曹顶于城山
路旁开设了一个面食店,主营面条。当
时狼山香火鼎盛,四方香客慕名前往。
去狼山必经城山路过,因此面食店生意
极为兴隆。曹顶起早带晚,全凭双手擀
面,尽管忙得精疲力尽,仍然供不应求。
曹顶边擀面边思考,如何可以多出面
条,而又不花多大力,以满足香客的要
求。有一次他看到一村民在铡草喂牛,
受到启发,终于想出一个妙法——在特
制的矮桌上系一根牢固的麻绳扣,擀面△南通跳面
△石港窨糕
△西亭脆饼
△金钱萝卜饼
杖在绳扣里,随着麻绳晃动的惯力,身体随之边揉边跳,擀面速度大大加快。由于面团经压制产生了面筋,使面条极为有韧性,条条不断,吃起来别有风味。一天,一位顾客吃得特别高兴,问曹顶此面叫什么名称,曹顶灵机一动,含笑答道:“跳面”。
后来曹顶带领南通人民抗倭,取得胜利,自己光荣捐躯。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南通人将“跳面”称为“曹顶面”。此面随曹顶之名载入史册,一直传流至今。
由于加工工艺讲究,南通跳面外观粗细均匀,条长爽滑,柔韧有筋,因而久煮不糊。食时,韧而不硬,耐嚼有味。底汤是由猪骨汤、鸡汤、虾皮、文蛤等多种上好材料文火熬制而成,佐以酱油、猪油、味精等拌炒,味道特别可口。
西亭脆饼
西亭脆饼是江苏南通西亭地区传统名点,始于清朝同治五年,已有百余年历史。关于西亭脆饼流传有这样一首歌谣:“西亭脆饼十八层,层层分明能照人,上风吃来下风闻,香甜酥脆爱煞人。”
西亭脆饼原名西亭复隆茂白脆,说起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从前在西亭镇上,有对夫妇开了一间茶食店,老板是个做
上海吃茶食的好手,妻子照管店务,勉强养家糊口。西亭乃是乡间小镇,顾客大多是种田人,买不起细货茶食,夫妻俩商议,要想把生意做活,只有在粗货茶食上做文章,粗货细做,使产品物美价廉。
乡下人喜欢吃脆饼,他们就在脆饼上动脑筋,加油加糖,外加桂花、桔皮,并将方形改成长条,上面洒上芝麻。此外,还改革了筒炉,把握住火功,终于制作成别具一格松脆香酥的脆饼。上市后,全镇轰动,倍受顾客欢迎。
西亭脆饼不但受到普通老百姓的欢迎,而且在皇室中也享有盛誉。曾任清朝商务大臣的张謇还亲自为该店题名“复隆茂号”。老板对此店号非常满意,
觉得它能激励后辈们苦心经营,不忘昔日冷落破产之苦。
西亭脆饼选用上等精白面粉为主料,经二十八道工序,用手工制成,做工精细,工艺考究。用微火烘烤,表面黄而不焦;每只不足两公分厚,竟有十八层。一般有两种吃法:干吃,有酥、脆、香、甜的感觉;泡食,层次不乱、
汤水不浑、香味扑鼻,且纯正可口、营养丰富、健脾开胃,特别适合老年人的胃口,颇受人们喜爱。
金钱萝卜饼
金钱萝卜饼创制于清朝末年。上世纪七十年代,南通点心师又根据《随园食单》加以改进,将油酥皮改为稀水油面,卷萝卜丝馅煎制,用平底锅隔层烘烤而成,成品泽和谐悦目,形如金钱,酥层呈螺丝状,纹路清晰,皮酥松微脆,馅心腴美鲜香。南通金钱萝
卜饼已经载入《中国小吃》和《中国大百科全书》。
缸爿
缸爿(南通话中发音类似“钢板”),又称“斜角儿”,是南通市民价廉物美的面食,属于烧饼的一类,常作早点。
“缸爿”顾名思义就是水缸被打破后的碎片,能够成为点心食品的名称,或许是因为缸爿的“斜角儿”(菱形)形状;也有人说是因制作工具是缸炉,成品分两片,所以称之为缸爿。
缸爿不仅名称、形状独特,其口味也是独特的,低脂低盐,芝麻和葱花的香味也是淡淡的,不似油酥烧饼那般流油溢香。
如皋董糖
如皋董糖产于江苏南通如皋市,属于苏式糕点,主要以精白面、白糖、芝麻、饴糖为原料,经选料、熬糖、制糖芯、制糖骨、成型等工序而成。制作时需先将芝麻焙炒、研磨,先分离皮仁,再焙至浅黄。火候、时间必须恰到好处,方不至生焦,使麻香浓郁。糖骨的熬制过程,要求保证其延展性良好,顺利成型。最后工序为:将糖骨展开,均
△缸爿
△如皋董糖△火饺
匀配以糖蕊,反复包褶,压切成型。成品为扁长方体,白微黄,层次分明,
剖面有旋状纹理,中心呈丹凤眼状;入口易化,酥松香甜,回味久长。
如皋董糖相传是由明末如皋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三百余年来誉满大江南北。据清道光庚寅年《崇川咫闻录》载:“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未归巢民时,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故至今号秦邮董糖。”到了清朝末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和发展,如皋董糖也由家庭制作走向社会
生产,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火饺
火饺是南通传统的小吃,其制作比较简单,跟北方包水饺很相似,有一点不同的是,火饺在和面的时候需要用100℃的沸水,将面粉用筷子搅拌成面絮,再用手揉成面团。炸时用旺火热油,成品同饺子相似,故称“火饺”。外形美观,泽金黄,外香脆,内软糯,馅心鲜嫩,富有卤汁,滋味鲜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