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面试美术教学设计中错误理解新课改理念导致的误区
教师招聘面试美术教学设计中错误理解新课改理念导致的误区
随着美术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普遍展开,必然引发一系列教育实践的问题。美术课究竟应该关注什么,这是目前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进入招教考试与资格证考试面试环节的广大考生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各类型的招教与资格证考试面试中,很多考生在这方面受到不少的误导,在准备说课稿或试讲的时候,在如何应付新课改理念方面下足了功夫,却往往忽视最应该重视的地方。新课改理念自然是我们要遵循的指导思想,但是理解过头了往往适得其反。以下通过一些案例来说说如何正确理解新课改理念。
一、热衷教学形式,忽视目标的研究
案例一:《恐龙世界》(造型课)
(1)播放恐龙动画片。要求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你们知道恐龙有哪些生活习惯?你们知道恐龙在哪里生活吗?
(2)出示恐龙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3)放音乐,部分学生头戴教师课前准备的恐龙头饰模拟恐龙走路的姿态进行表演。
(4)小组合作画恐龙(这时离下课还有8分钟)
中国结都有哪些(5)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
以上的设计很显然对所谓形式追求,对美术课以外的知识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对美术本身的重视,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设计缺乏指向性与达成性,缺乏对学生怎样画恐龙的基本示范和方法指导,教学内容过杂,知识无序,盲目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对本课教学目标的研究。美术课毕竟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这是美术课自身的特点所决定。整堂课,学生不停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与美术课不相符合的活动,给人的感觉这堂课就是游戏课。
二、过分强调情感态度,忽视知识技能
案例二:《和平鸽》(教学内容以和平为主题设计创作一幅“招贴画”)
(1)观看大屏幕展示的若干幅反映战争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看了这些图片你能想到了什么?
(2)展示若干幅毕加索的作品。又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描写了什么内容?
(3)展示毕加索画像,并进行生平介绍。
(4)展示学生讨论的内容。问题一:在美术领域中我们可用哪些手段来表现自己对人类的关注?问题二:毕加索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这几幅作品?他的作品描述了什么内容?(以上教学环节用了20分钟时间)
(5)展示两幅以“和平”为主题的“招贴画”。师:请同学们欣赏并将内容进行描述。多数同学回答反映的是“盼望和平”
(6)制作“招贴画”。教师简单讲述了招贴画制作方法和要求。
本案例由于对《美术课程标准》理解偏差,把新课程理解成不再进行技能技巧训练,造成撇开美术学科本体而进行教学,把美术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在人文主题中提炼美术知识,在实践中渗透美术知识,造成突出了情感态度,忽视了技能技巧。教师用了大量的时间把关注点放到了思想教育中,不是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去分析、观察、体验作品的。如果没有招贴画彩的搭配、造型的设计、构图的合理性、线条处理、材料的选择、文字的解释以及“招贴画”的功能、特点、要求等方面的关注,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是搞不清楚什么是“招贴画”。只有正确认识知识和技能在美术学科中的本质意义,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美术实践活动中,渗透着教,顺带着教,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二者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样,才不失去美术课的学科价值。
三、关注兴趣培养,忽视审美能力培养
案例三:《中国结》(手工制作)
(1)展示2008年申办奥运会的标志。问:这个奥运会标志是怎样写出来的?
(2)展示大量的中国结图片。问:欣赏了中国结你有何感受?你知道中国结的由来吗?中国结为什么在历史上记载比较少?你还知道中国结哪些相关的故事?(学生七嘴八舌很感兴趣,以上活动用了25分钟时间)
(3)介绍制作中国结材料。
(4)教师示范:先用一把绳子打结,再用两根绳子打结。
(5) 学生练习。(基本没有练习时间了)
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了学生兴趣的培养上,对中国结的认识、理解以及相关知识学习讲的太多,忽视了让学生在制作中体验、感受、并获得审美知识。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这节课,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制作课件,采用多种材料吸引学生的眼球,把教学的注意力和兴
趣引向了探究“中国结”历史方向,而挤掉了探究“中国结”的手工制作时间。了解“中国结”相关知识属于历史学科范畴,欣赏、制作“中国结”才属于美术范畴,教师应将“中国结”的相关知识与手工制作有机的、巧妙的、适度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美术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国结”手工制作中鉴别美术作品“中国结”的美学品质,遵循美术学科特点,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强调学科综合,忽视美术本体
案例四:《心灵关爱》(系列卡片制作)
(1)“天堂与地狱”故事引入。讨论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2)分组讨论说说父母、亲人、朋友给了你们哪些关爱?
(3)视频播放电影“心灵的呼唤”片段。问:谁能把自己最感动的话说给大家听听?
(4)展示一组反映“心灵关爱”图片。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5)展示几组系列卡片。有平面的、立体的,区分卡片的类别及特点。
(6)讲解系列卡片的制作过程。
(7)学生制作。
新课程强调学科综合,强调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综合,以求丰富美术教学,拓展美术学科视野,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视角接受美术教育。美术教学中,采用相关学科的综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内涵及创作手法。而这个案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创作出反映“心灵呼唤”的系列卡来,做了大量的情感铺垫,对以上的情感教育,学生的感受只是围绕文学和德育方面进行表述,虽然这些诗句、童话般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情感,能增加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但占用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时间,喧宾夺主,等学生正式学习制作系列卡时,一节课已过去了一大半时间。课标在关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得很明白:“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这个案例为了凸现综合理念,教学中脱离了美术艺术属性和美术文化内涵。美术课程的实施,教学的载体是美术,如果离开了美术这个载体,以其他学科的内容取而代之,那么,美术课程的学科地位就不存在了,美术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美术课程的综合是以美术为本的综合,要立足于美术本身,综合是为美术课堂服务的,不能为了综合,而忽视了美术本体。
五、重视现代媒体,忽视传统手段
案例五:《海底世界》(手工制作“剪对称鱼和不对称鱼”)
(1)播放动画片《海底世界》。问: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播放视频《海底动物》。(各种各样的鱼)
(3)各种鱼的图片展示,引入新课。鱼共分几部分?鱼的颜是如何组成的?他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教师示范对称鱼和不对称鱼的剪法。
(5)学习练习。
美术教学有着自身的教学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从这个案例中看出,教师为了单纯追求所谓的课件效果,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只图表面热闹的多媒体效果,不考虑这些多媒体课件与本节课授课内容及类型是否起到辅助作用,使得大部分教学环节盲目依赖与多媒体,占去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当然,从美术课程理论上来看多媒体使用确实符合教学目标和价值取向,但这个案例中没能很好把握,而是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手段突出视觉效果,忽视了美术在美术课中的重要地位,分散了学生对美术本身的注意力,使课堂上所体现的美术学科内容、特征等方面知识淡化了,学生体验,感悟、探索、分析、思考时间被多媒体挤占了,影响和降低了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每一位考生应当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善于思考,把握其精神实质,遵循美术课程的感知规律,这样才能把握住美术课程的本质内涵,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多思考将课题的核心内容表达出来,而不是在如何样形式的导入等问题上过分纠结,以至于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新课标是我们面试备考的指导思想,但是一定要理解到位,这是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