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笔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冀中的地道战》学习笔记
一、生字
冀:jì,河北省的简称。
眺:tiào,向远处看。
凿:záo,挖凿。
窥:kuī,暗中察看。
穴:xué,洞、窟窿。
二、多音字
凿:záo(凿墙)zuò(凿子)
藏:cáng(藏起来)zàng(宝藏)
三、近义词
地道的近义词隐蔽—隐藏、荫蔽;惊奇—惊讶;奇特—特别;发现—发觉;警戒—警惕。
四、反义词
容易—困难;随便—认真;蜿蜒—笔直;狭窄—宽阔;干燥—潮湿。
五、重点词语解释
1.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文中指我国抗日游击健儿在地道里打胜仗,这种奇迹。
2. 堡垒:像碉堡一样坚固的防御工事。文中指冀中平原上村子里的地道像堡垒一样坚固。
3.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文中指地道不会妨碍村子里人们的生活。
4. 瞄准:把准星对准目标。文中指游击队员在作战时准备射击目标。
5. 地道:地下的路(包括铁路、公路)或顺着地下的洞穴、坑道等。文中指冀中平原上的村子里挖的一些防身的隐蔽洞穴。
6. 坚固:结合牢固,不容易被破坏。文中指地道十分坚固,不容易被破坏。
7. 隐蔽:借别的东西遮蔽藏匿起来,不让人发现。文中指村子里的人们在敌人来扫荡时都隐蔽起来,不暴露目标。
8. 警戒:为了防备可能的危险而做好准备。文中指游击队员为了防备敌人的袭击而提前做好准备。
六、重点句子解析
1. “地道战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抗日游击队和民兵常用的一种作战方法。”
这句话开门见山地揭示了地道战的背景和目的,点明了地道战出现的历史时期和地域。
2.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这句话说明了地道战的目的——粉碎敌人的“扫荡”,并指出了地道战的创造者——在党的领导下的人民。同时,地道战作为一种新的斗争方式,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3. “地道战的修建是十分巧妙的,它可以在广阔的平原上任意纵横延伸,敌人很难发现,就是在明处也难以观察。”
这句话突出了地道战修建的巧妙之处,说明地道能够在平原上自由延伸,并且很难被敌人发现或观察到。这种巧妙的设计使得地道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防御手段。
4. “在地道里,我们可以躲过敌人的炮火,掩护自己,保存实力,等待时机消灭敌人。”
这句话解释了地道战的优势——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保存实力,避免敌人的攻击和消耗。同时,还可以利用地道进行隐蔽和伪装,使敌人难以发现和攻击。这种优势为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段落解析
1.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冀中平原的地形特点和地道战的出现背景。通过“扫荡”一词说明了敌人对冀中平原的侵略和威胁,同时指出了地道战在这种背景下的出现是必然的。
2. 第二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地道战的修建方式和结构特点。通过“家家户户”、“高耸”、“深挖”等词语说明了地道战的广泛参与性和修建的巧妙性。同时,通过“纵横交错”、“神出鬼没”等词语突出了地道战在战斗中的优势和威力。
3. 第三自然段: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地道战的威力。通过描述游击队员在敌人进攻时进入地道,以及地
道对敌人的迷惑和阻碍作用,展现了地道战的巧妙和有效性。同时,“从一座房屋转移到另一座房屋”等词语说明了游击队员的机智和灵活。
4. 第四自然段:总结了地道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创举”等词语说明了地道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等词语说明了地道战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八、中心思想
《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和侵略,创造了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这种地道战具有隐蔽、安全、有效的特点,能够在广阔的平原上任意纵横延伸,敌人很难发现。同时,地道还可以躲避敌人的炮火和掩护自己,保存实力,等待时机消灭敌人。地道战的修建是十分巧妙的,它结合了当地的地形特点和人民的智慧,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地道战的巧妙和威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佩之情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