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娘半老半面妆 猜谜尚须添偏旁
徐娘半老半面妆 猜谜尚须添偏旁
作者:金 寅
来源:《语文世界(高中版 )鹤的部首》2008年第04
        灯谜自北宋之繁荣,经明清到民国初,有了很大发展,出版了众多谜著,成立了无数谜社,而且在猜制灯谜的技巧上也有很大改革,其中以谜格的创生最为突出。当时由于灯谜活动的普及,不仅元宵、七夕和中秋有张灯街巷公众猜谜的风俗,而且在其他节日和空闲时间也有猜谜凑趣的活动,又加上文化名人的参与,使猜谜的内容大大扩大,天文地理、飞禽走兽、诗文章句、字词熟语等,无不成为谜材。宋苏东坡、王安石,清李汝珍、曹雪芹等文化人的投入,至清末民初王国维、俞曲园等著名大家的参与,灯谜制作的难度越来越加强。标有谜格的灯谜也渐渐流行起来。
        灯谜的谜格最早出现在明末,据《韵鹤轩笔谈》记载,明末马苍山首创了所谓广陵十八格。这十八个谜格是:卷帘格、徐妃格、会意格、谐声格、典雅格、传神格、碑阴格(别名:曹娥格)、寿星格、粉底格、虾须格、燕尾格、比干格、双钩格、钓鱼格、含沙格、锦屏格、碎锦格和回文格。灯谜的谜格最初跟语言文学上的修辞格很相似,例如回文格、谐声格和修辞是同名的,锦屏格相当于修辞的对偶,传神格相当于修辞的隐喻,碎锦格相当于修辞的拆字。谜格的创立,标志着灯谜的成熟,使灯谜自成体系,形成独特的艺术小品。
        后来有的文人故弄玄虚,无端生造许多刻意刁难猜谜者的谜格,一时谜格竟然达到上百个,这样谜格就失去了艺术功能,反成了灯谜艺术的累赘。为了帮助爱好者对灯谜艺术的了解,我们将在这里陆续介绍一些有价值的谜格。比如说,汉字的结构有三大要素:部件、偏旁部首和标记。其中偏旁部首是表示汉字意义分类和归属的基本部分,如木字旁的大多跟树木品类有关,三点水旁的大多跟江河湖海有关,肉字旁的多跟人体脏腑有关,竖心旁的多跟人的思想情感有关,等等。而汉语里有许多词语往往是同部首的复合词,例如柏树两字都是木字旁,性情两字都是心字旁,如果想把它们制作成谜,不妨暂时撇开它们的偏旁:
        一副无字联(猜树名一)
        出于蓝而胜于蓝(猜心理名词一)
        前一条的答案是白对(即没有文字的对子),后一条答案是生青(从蓝草提炼,生出青),前一个猜树就分别加上,就变成柏树;后一个猜心理就分别加上,就变成性情。为了让猜谜的人方便,则需要提示猜谜者:这两条谜应该加上偏旁来猜。如何提示呢?就标注上一个格名。但是标注什么格呢?
        如果说:请你加上偏旁来猜。这多么直白,多么没有灯谜的艺术情趣。于是,人们希望给它一个专门的谜格称呼,这就联想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
        唐李延寿撰的《南史》卷十二中有一段记载:南北朝的梁元帝只有一只眼睛,他有一个名叫徐昭佩的妃子,徐妃作风不好,既怕元帝的权威,又嫌弃皇帝貌丑,因此每当皇帝召见她,徐妃必为半面妆以候,即画半面的妆,假意逢迎,只把化了妆的半面对着元帝能看得见的眼睛,后来被元帝发现,帝见则大怒而去。唐朝李商隐《南朝》诗中吟咏说: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联想这个徐妃的故事,人们就给上面的这类灯谜取了一个格名,叫徐妃格,又称半妆格
        徐妃格灯谜的谜底,只读半面去扣合谜面,然后再补上相同的偏旁部首(不一定非左右结构),才能构成全面的谜底。这类灯谜的谜底必须是两个字以上的。例如甲乙丙(徐妃格,猜当代诗人名一),答案是少丁,各加一相同偏旁组成沙汀,即为谜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