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多明星谈应激和应对
作者:李广智
来源:《科学养生》2014年第11应采儿期
作者:李广智
来源:《科学养生》2014年第11应采儿期
近来,柯震东、房祖名等九大明星被抓的新闻引发热议。明星后被抓,都哀叹是社会压力大,通过来缓解压力,释放灵感。其实压力大不是的理由。压力只是事件,是在认知、心态的作用下才会有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是在精神空虚、信仰缺失的心态下采取的消极的行为。
谈到压力,现代人压力都很大。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高速、重负、困难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时时处处充满挑战。人们形象地称呼当今的社会是个高压锅的社会!社会格局的快速变革、竞争加剧。今天的500强的企业,明天可能负债累累。压力引发应激和应激反应,“人类无情地进入了精神疾病时代”。
人们常说紧张和压力是应激的产物。从本质上来说,压力是应激的原因,而紧张(不管是主观的紧张还是躯体的唤醒)则是应激的反应。
△应激来源于内外环境的需求,因此引起应激的刺激可能来自于外部环境,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亦可能来自于内部环境,如动机冲突、躯体疾病。
△在应激的产生中,对需求及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满足这种需求的认知评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体的资源来自于个体自身和外界环境两个方面。当个体没有察觉需求或者发现自己的资源足以满足需求,就不会感到应激;当个体发现自己有一定的资源但必须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满足需求,就会感到中等程度的应激;当个体发现自己的资源不能满足需求,就会感到强烈的应激。假如一个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而且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源战胜癌症,就会产生悲观、绝望等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包括多种心理和生理反应,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心理和生理反应是并存的。
那么,应激都是烦恼、苦闷吗?有没有应激带来的甜蜜和幸福呢?
一提到应激,人们总是联想到紧张、痛苦和烦恼,总之是消极的。其实应激并不都是消极有害的。应急分为:良性应激与不良应激。结婚也会产生应激,婚礼的准备需要付出脑力和体力,婚后的生活需要磨合和适应,但是这些带来的都是甜蜜和幸福。
因此,塞里在他的著作《超越不良应激的应激》中,把应激区分为良性应激与不良应激。
良性应激又称“好”应激,是指愉快的、积极的、有利的、促进个体成长的、增进个体幸福感的应激。比如,一般情况下,考上大学、竞选成功、设计获奖、乔迁新居、孩子出生等带来的应激就是良性应激。
不良应激又称“坏”应激,是指不愉快的、消极的、有害的、阻碍个体成长、影响个体健康的应激。比如,一般情况下,吵架、失恋、生病、失业、考试失败、亲友亡故等带来的应激就是不良应激。
虽然良性应激是积极有益的应激,若强度太强或持续时间过久,也会对工作或学习效率产生消极作用,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用巨石与细砾模式,可以把我们生活中的应激源分为两类,即生活事件和日常困扰。
生活事件(巨石模式):是指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变故,亲人亡故、离婚、结婚、失业、失恋、破产、犯罪入狱等。这些变故就像巨石一样,虽不经常有却有可能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按生活事件的可控制程度,将生活事件分为可预测且可避免的、不可预测且不可避免的、可预测但不可避免的三类。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控制感与心理应激强度呈负相关关系,感受到的控制程度越高,心理应激强度就越弱,反之,则越强。
日常困扰(细砾模式):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小烦恼,需要早起、轮胎没气、钥匙丢了、约会迟到、被动吸烟、与人争执、交通堵塞等。这些小烦恼就像细砾一样,如果短时间内积累较多,也可能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
心理反应:人在应激过程中的心理反应主要呈现为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
情绪反应:人在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反应主要有恐惧、愤怒、焦虑和抑郁。
认知反应:人在应激状态下的认知反应涉及认知过程的感知觉(也称简单知觉,是人脑对于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记忆、思维、注意等各个方面。人在适度的应激条件下,警觉性提高,感知觉敏锐,记忆力增强,思维活跃,这将有助于人应对挑战,产生适应。但假如应激过于强烈或应激时间过长,就会使各种认知功能受损,甚至导致智力受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出现强迫思维或病态思维。同时还可能影响社会认知,导致自我评价下降,消极看待他人等。
行为反应:人在应激状态下的行为反应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与其情绪反应和认知反应密切相关,还受其人格特点和过去经验的影响。行为可以分为对峙(战斗)和退缩(逃跑)两大类,也可以分为适应的和不适应的两大类。解决问题、人倾诉、寻求心理咨询、体育锻炼、听音乐、做瑜伽等行为有利于适应;攻击性行为、吸烟、酗酒、、过度饮食等行为不利于适应,甚至会产生新的或更强的应激。
应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适应或不适应,因此应激是把双刃剑,它对健康具有双重影响:积极或消极。适当的应激可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但过强的应激,不论是良性应激还是不良应激,都会使适应机制失效,从而导致某些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疾病。
适度的应激是心理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环境是人的心理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其中应激经历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许多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度的应激可以促进个体认知、情绪、意志的发展和成熟。
适度的应激是促进个体成长的有效途径:千锤百炼才成钢,不断应激才成才。成功的人都是在困难中受到锻炼,在失败中获得经验,在挫折中不断成熟,在摸索中得到提高,在斗争中迎来胜利。适度的应激有助于激发人的动机,挖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健全人格。
健全的人格包括坚毅性人格和乐观主义人格等等。
坚毅性人格 他们具有较高的控制感和挑战欲,把应激性事件视作有助于自己潜能发挥的“挑战”,而非“威胁”或“伤害”;他们更能坚持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或改变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等);坚毅性人格在遇到应激性事件时,会采用更有效、更积极的应对策略,着眼于解决问题和寻求社会支持。
乐观主义人格 乐观主义者生活态度积极,对事情的结果满怀积极的期待,总是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坚信黑暗中总有一线光明。
一位老妇人乘坐飞机时,飞机发动机发生了故障,乘客一片惊慌,有的在走道里乱跑,眼看要发生踩踏事件。遇到此类危险,她却毫不惊慌,非常坦然。她说,乘客们,我是唱诗班的领唱,大家跟我一起唱“哈利路亚”,让心情平静下来,让机械师能顺利地修复故障。刹那间,一万多米的高空,“哈利路亚”的歌声直上天庭。故障排除后,邻座问老妇人为何不紧张?老妇人笑答:“如果飞机失事,我就去天堂看望我的大女儿;如果飞机安全着落,我就去旧金山看望我的小女儿。无论见到谁,都是很快乐的事。我有什么可紧张的?”这位老妇人就具有乐观主义人格。
编辑/谭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