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意外事故处理方案
1.目的
规范科室管理,减少及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检验科,包括血库。
棉花事件3.职责
3.1 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本规定,做好本职工作。
3.2科室负责人:监督全科室人员遵守此规定,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进行处理。
4.具体要求
由于存在仪器设备或设施出现意外故障或操作人员出现疏忽和错误的可能性,生物医学实验室发生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对操作者本人、共同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环境造成威胁。因
此,妥善、果断地处理这些意外事故对于保证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
导致感染最多的几种实验室事故:溢出和泼洒、针头和注射器、锐器、碎玻璃。制订各种意外危险的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4.1菌(毒)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它表面
4.1.1. 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需进行脸和眼睛防护。
4.1.2. 用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
4.1.3.向纸巾上倾倒适当的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通常可以使用5%漂白剂溶液(次氯酸纳溶液)或有效氯2000~5000mg/L消毒液。
4.1.4. 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
4.1.5. 作用适当时间后(例如30min),将所处理物质清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锐器,则要使用簸箕或硬的厚纸板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中以待处理。
4.1.6.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2~5步)。
4.1.7. 将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处理容器中。
4.1.8.在成功消毒后,通知主管部门目前溢出区域的清除污染工作已经完成。
4.2菌(毒)外溢在防护服上
应立即进行局部消毒、更换。污染的防护服用消毒液浸泡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4.3菌(毒)外溢到皮肤粘膜
这种情况被视为有很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能用消毒液的部位可进行消毒,然后用水冲洗15~2Omin。处理后安全撤离,视情况隔离观察,期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
4.4皮肤刺伤
若皮肤被刺破应被视为有极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对伤口进行挤血、肥皂水冲洗、酒精棉球消毒等。视情况隔离观察,其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
4.5离心管发生破裂
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这种情况被视为发生气溶胶暴露事故,应立即加强个人防护力度,其处理原则如下:
4.5.1. 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筒至少3Omin,使气溶胶沉积。
4.5.2. 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至少30min。 发生这两种情况时都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加强个人呼吸保护并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液反复擦拭,然后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所有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
4.6发现相关症状
若操作者或其他实验室人员出现与被操作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类似的症状,则应被视为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
应立即到指定医院就诊,并如实主诉工作性质和发病情况。在就诊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以免疾病传播。
4.7事故报告
4.7.1. 发生上述突发事件或事故,在妥善处理的同时须向实验室负责人口头报告。负责人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必要时及时进入现场作处理。应如实填写事故记录和事故处理记录。
4.7.2. 处理后负责人应立即向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作详细汇报。
4.7.3. 生物安全委员会及时对事故作出危险程度评估,12h内向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4.7.4. 分析事故原因、经过、后果、责任和影响,总结教训写出书面总结,并对感染者的发病过程作详细记录和检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