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1. 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 字词解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这里描绘出了马生活的环境,非常广阔且有沙如雪的景象,给人一种空旷、苍凉的感觉。
“燕山”:燕然山,这里指的是边疆的战场之类的地方。
“钩”:弯刀,一种古代的兵器,把月亮比作弯刀,很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形状,也暗示了那种战争的氛围。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这是一种很贵重华丽的马具,在这里代表马受到重用,被精心装备起来。
“快走”:快跑,这里表现出马想要驰骋的愿望。
“踏清秋”:在清爽的秋天奔驰。
3. 诗歌主题和情感。
主题: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马,实际上是借马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
情感:诗人李贺怀才不遇,他就像这匹骏马一样,渴望能够被赏识,被重用,驰骋在战场上或者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他通过描写马在大漠、燕山这样的环境下,想象着马戴上金络脑在清秋里奔跑,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
4. 写作手法。
比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把沙比作雪,月比作钩,这两个比喻非常形象,一下子就把那种塞外大漠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画面感很强。
托物言志:借马表达自己的志向,不直接说自己想怎么样,而是通过马对金络脑的渴望,来表达自己对施展才华的渴望。
1.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 字词解释。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经过很多次的敲打开采才从深山里取出来。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石灰经过烈火焚烧就像很平常的事情一样,这里体现出石灰的坚强。
“浑不怕”:全然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表达了石灰坚定的意志。
“清白”:这里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颜,又象征着诗人的高尚情操。
3. 诗歌主题和情感。
主题:这首诗是于谦托物言志的作品。
情感:于谦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不管遭受多少磨难,哪怕是牺牲生命,也要保持自己的清白,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反映出他刚正不阿的品质。
4.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整首诗通过描写石灰的开采、烧制以及最后留下清白的过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诗人把自己的人格和石灰的品质相融合,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他的高尚情怀。
拟人:“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把石灰当作人来写,赋予石灰不怕烈火焚烧、不怕粉身碎骨的人的品格,使石灰的形象更加生动,也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情感。
1.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 字词解释。
“咬定”:这个词很生动,把竹子拟人化了,好像竹子用牙齿咬住青山一样,形容竹子扎根很牢固。
“立根”:扎根。
“破岩”:破裂的岩石,说明竹子生长的环境很恶劣,是在岩石缝这种艰苦的地方。
“坚劲”:坚定强劲。形容竹子在经历了很多磨难之后依然坚强有力。
“任尔”:任凭你,不管你。这里的“尔”指的是东西南北风,也就是各种困难和打击。
3. 诗歌主题和情感。
主题:这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情感:诗人郑燮通过赞美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来表达自己坚定的意志和不向恶势力屈服的精神。他自己在生活中可能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就像竹子一样,扎根在破岩中,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坚强地挺立着。
4.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和前面两首诗一样,借竹子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竹子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相呼应,让人感受到诗人的高尚品格。
拟人:“咬定青山不放松”把竹子当作人来写,使竹子具有了人的意志,这种写法更加生动地表现出竹子的顽强。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