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词语的锤炼
【学习目标】
1、掌握词语锤炼的要求
2、掌握词语锤炼的方法
3、掌握词语运用的要求
4、掌握成语活用的要求
【重点】
一、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朴实:准确朴实在法律条文和政策性的文件、条例以及某些说明、阐述性的文字中,尤其重要。
(二)简洁有力:简洁有力是要求遣词用字不要烦冗拖沓,做到俭约而有分量。
(三)新鲜活泼:语言要做到新鲜活泼,很重要一点就是词语要用得巧,用得奇,韵味深厚,情趣盎然。此外语言的新鲜活泼,往往和放开笔墨,灵活地运用词语分不开。
(四)形象生动:心理学认为形象生动的词语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对客观事物获得真切的感受。
(五)和谐匀称: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构成音乐性的因素不少,如押韵、协调平仄、运用联绵词等等,但是节奏的和谐匀称是基本要求,对于非韵文来说,主要就是要求做到这一点。
二、词语锤炼、运用的几种方法
(一)精心挑选:锤炼、运用词语首先要根据题旨情境的要求,选出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的词语一般比较多,对那些表现思想情感的关键性词语,要特别认真地挑选,这往往是信息传达的重点,对表达效果十分重要。
(二)修饰点染:句子中的某些词语,一经修饰点染,就会增加信息含量,富于感情彩。
(三)巧妙配合:1.相同词语的配合
2.含有相同语素的词语的配合
3.异议相同相近词语的配合
4.意义相反、相对词语的配合
三、成语的特点
(1)生动形象,带有描写性,自身能给人以生动具体的感受。
(2)风趣诙谐,很多成语表现为幽默风趣。
(3)新鲜别致。成语许多意义不是其字面意义而是一种比喻义,人们在运用时有时不取其比喻义,而取其字面意义,因而西安的新鲜别致,引人入胜。
【难点】
(一)词语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理解要正确,切不可望文生义。
(2)运用要贴切,切不可生搬硬套。
(二)成语活用
1、活用的方式
A、易字
B、谐音
C、拆用
D、易
E、易序
F、别说
(三)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
1、文字简洁
2、内涵丰富
3、彩多样
4、富于趣味
(四)成语活用要注意的问题
要理解成语与原来的意义
要恰当自然
【本节教学内容】
1、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
2、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几种方法
3、成语和成语的活用
第二章词语锤炼的学习方法
一、应当尽量掌握多种同义形式,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有选择的余地。修辞是多种同义形式的最佳选择,如果只知道一种表达形式,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修辞。
二、应积极多积累成语。
(一)可根据成语所涉及的事物进行分类
关于动物的成语:狐假虎威、鸦雀无声等;关于人体的成语:掌上明珠、足不出户、腰缠万贯等;关于方位的成语:前仆后继、里应外合、南辕北辙等;关于数字的成语,颠三倒四、五颜六、千方百计等。
(二)根据应用范围分类。对于那些带有描写意味的成语,可以按照它们所表现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例如:描写表情神态的成语: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等;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忐忑不安、思绪万千等;描写风景的成语:鸟语花香、争奇斗艳等;描写天气的成语:风和日丽、风起云涌、天高气爽等。
天公打一成语(三)根据相同的字分类
有些成语含有相同的字,例如:带“心”字的成语:心惊肉跳、心有余悸、苦口婆心、等;带“不”字的成语:不约而同、不翼而飞等。
三、要对词语逐字解释。
要对成语逐字解释。尤要突破难点。这是理解整个成语意义的基础。有不少成语往往“一
词当关,万夫莫开”,如“暴殄天物”的“殄”(糟蹋)、“不刊之论”的“刊”(删改)、“文不加点”的“点”(点除)、“吊民伐罪”的“吊”(慰问)等,这些往往成为理解全词的拦路虎,必须学武松打虎,整体意义才能迎刃而解。当然,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认真对待,勤查字典。
四、要对词语追本溯源。
理解并记取成语的本意,对理解其今意或它意很有帮助。如“对牛弹琴”,原意是用来讽刺“牛”(喻指谈话对象)愚蠢的,今意也用来讥笑说话做事不看对象,这是对原意换位思考的结果,这样一想,不仅几个意义都理解记住了。
五、要对词语多分析。
即要注意分析成语词语间的语意关系、语法结构。成语是当时的情态语言直接保留或提纯下来的言简意赅的凝固结构短语,一定要细心推求其词语间的语意关系,分析其语法结构,才能避免误解。而相当多的成语,都能够用“先分析其结构成分的意义,再综合词语整体意义”的方法去理解和解释。如“巧夺天工”,主谓结构,“夺”,胜过,“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是指人工的精巧而不是天然的了,“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六、要对词语多辨异。言语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对象、语境、内容、语体等等。
运用修辞格式和手段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如果在严肃的场合使用俏皮话、在娱乐的场合使用对偶、排比等都显得不得体,这时候,再美的词藻、再工整的句式也不会收到好的修辞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辨析成语之间的差异。
1. 感情彩方面。不常用的成语,不要望文生义,主观臆断。“吊民伐罪”、“不刊之论”、“文不加点”、“不孚众望”“不足为训”等含有否定意义词的成语不一定是贬义词。而“目光如豆”、“一团和气”、“与世无争”等有肯定意义词的也不一定是褒义词。
2. 词义轻重方面。
如“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既“有些缺点”,怎能“无可非议”?其实该用“无可厚非”。这就是不分
轻重,错用了成语。
3. 适用对象或范围方面。
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仑美奂。”“美仑美奂”形容房屋多而高大华丽,用以形容商品就不合适。
4. 与句中词语的搭配方面。
这类错误很多,也很复杂,尤其要注意。“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手表,每当他向慕名前来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如数家珍”与句中“介绍这些宝贝”重复。
5. 是否符合惯用句式。“
第二章词语锤炼的学习方法
一、应当尽量掌握多种同义形式,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有选择的余地。修辞是多种同义形式的最佳选择,如果只知道一种表达形式,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修辞。
二、应积极多积累成语。
(一)可根据成语所涉及的事物进行分类
关于动物的成语:狐假虎威、鸦雀无声等;关于人体的成语:掌上明珠、足不出户、腰缠万贯等;关于方位的成语:前仆后继、里应外合、南辕北辙等;关于数字的成语,颠三倒四、五颜六、千方百计等。
(二)根据应用范围分类。对于那些带有描写意味的成语,可以按照它们所表现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例如:描写表情神态的成语: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等;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
忐忑不安、思绪万千等;描写风景的成语:鸟语花香、争奇斗艳等;描写天气的成语:风和日丽、风起云涌、天高气爽等。
(三)根据相同的字分类
有些成语含有相同的字,例如:带“心”字的成语:心惊肉跳、心有余悸、苦口婆心、等;带“不”字的成语:不约而同、不翼而飞等。
三、要对词语逐字解释。
要对成语逐字解释。尤要突破难点。这是理解整个成语意义的基础。有不少成语往往“一词当关,万夫莫开”,如“暴殄天物”的“殄”(糟蹋)、“不刊之论”的“刊”(删改)、“文不加点”的“点”(点除)、“吊民伐罪”的“吊”(慰问)等,这些往往成
为理解全词的拦路虎,必须学武松打虎,整体意义才能迎刃而解。当然,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认真对待,勤查字典。
四、要对词语追本溯源。
理解并记取成语的本意,对理解其今意或它意很有帮助。如“对牛弹琴”,原意是用来讽刺“牛”(喻指谈话对象)愚蠢的,今意也用来讥笑说话做事不看对象,这是对原意换位思考的结果,这样一想,不仅几个意义都理解记住了。
五、要对词语多分析。
即要注意分析成语词语间的语意关系、语法结构。成语是当时的情态语言直接保留或提纯下来的言简意赅的凝固结构短语,一定要细心推求其词语间的语意关系,分析其语法结构,才能避免误解。而相当多的成语,都能够用“先分析其结构成分的意义,再综合词语整体意义”的方法去理解和解释。如“巧夺天工”,主谓结构,“夺”,胜过,“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是指人工的精巧而不是天然的了,“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六、要对词语多辨异。言语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对象、语境、内容、语体等等。
运用修辞格式和手段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如果在严肃的场合使用俏皮话、在娱乐的场合使用对偶、排比等都显得不得体,这时候,再美的词藻、再工整的句式也不会收到好的修辞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辨析成语之间的差异。
1. 感情彩方面。不常用的成语,不要望文生义,主观臆断。“吊民伐罪”、“不刊之论”、“文不加点”、“不孚众望”“不足为训”等含有否定意义词的成语不一定是贬义词。而“目光如豆”、“一团和气”、“与世无争”等有肯定意义词的也不一定是褒义词。
2. 词义轻重方面。
如“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既“有些缺点”,怎能“无可非议”?其实该用“无可厚非”。这就是不分轻重,错用了成语。
3. 适用对象或范围方面。
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仑美奂。”“美仑美奂”形容房屋多而高大华丽,用以形容商品就不合适。
4. 与句中词语的搭配方面。
这类错误很多,也很复杂,尤其要注意。“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手表,每当他向慕名前来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如数家珍”与句中“介绍这些宝贝”重复。
5. 是否符合惯用句式。“
第二章词语的锤炼作业
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鹰()长空,鱼()浅底,万类霜天()自由
2、现时()在我头顶上的正是南天门
3、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悄悄()进门缝来,落在枕头边。
4、在那山径上、碧水边,姑娘们()着彩长裙,顶着竹篮、水罐,走回开满波斯菊的家园。
5、春天有野迎春;夏天太阳一西斜,漫山漫坡是一片黄花,散发着一股清爽的香味。黄花从里,有时会()起一枝火焰般的野百合花。
6、她约莫三十来岁左右,高身段,戴着墨镜,耳朵上()着两个金大耳环,怪好看的
二、、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
..了西方的天空。”
(3)、“一个念头忽然跳进
..我的脑子,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
(2)、“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
....。”
....,意见分歧
....,关系松懈
....,工作消散
三、改错题:下列句子中都有词语运用上的毛病,请改正。
1、敌人恨他入骨,想迫害他而又不敢下手,因为他的名字不光是写在报纸上,写在书面上,而是写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上。
2、我们如果把这种思想的流毒不彻底肃清,我们就无法前进一步。
3、不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
4、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1、口语和书面语各有什么特点?
2成语的活用方式由哪几种?举例说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