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保健知识优秀5篇
大班夏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篇一
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更容易孳生、繁殖,同时这段时间气温波动较大,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等人对这种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更差,且发感染后,容易发生各种肺炎、病毒血症等各种并发症,尤其要注意搞好卫生保健工作。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强,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3-6月份。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红斑丘疹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中耳炎、腹泻、肺炎、脑炎等合并症,甚至危及婴幼儿生命,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的飞沫传播,也可由衣服、玩具等间接传播,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
常侵犯2岁至15岁的儿童,典型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为非化脓性,触之有弹性和疼痛感,民间称之为“猪头肿”。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腮部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而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
水痘
传染性很强,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可危及
生命。
勤洗手、多喝水是预防手足口病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家庭与学校督促孩子勤洗手,父母回家也必须先洗手再接触孩子。
肠道传染病是夏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预防肠道传染病,公众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洗手,并学会科学洗手。
遇到以下10种情况需要洗手:
1、饭前饭后;
2、便前便后;
3、吃药之前;
4、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
5、做完扫除工作之后;
6、接触钱币之后;接触别人之后;
7、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
8、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
9、抱孩子之前。
10、接触过传染物品,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手。
[温馨提示]
1、饭前便后、玩耍过后用肥皂洗手
2、不到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避免与传染病源接触
3、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勤剪指甲
4、不吃不干净食物、拒绝生吃任何食物
5、每天室内注意开窗通风,时常将幼儿常用的物品放在太阳下暴晒。
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夏季健康小知识
大班夏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篇二
亲爱的家长朋友:
夏季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因此夏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之幼儿年龄较小,极易被传染。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吧!
疫情防控
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可松懈!请家长们做好防疫工作;疫情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外出,确需外出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措施。远离菜市场、超市、商场等人密集、环境封闭的场所。教导孩子在公共场所不触摸公共物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不聚集、不聚会、不嬉闹、非必要外出不外出,外出戴好口罩,返回时做好消毒工作;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如有变化及时就医并按幼儿园要求做好体温检测和上报工作。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某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