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制度与皇权的研究
中国皇帝制度与皇权的研究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巩固皇权,秦始皇开创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上确立了皇帝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的皇帝制度,并建立了为中央集权服务且受皇权制约的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从而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从此,中国元首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皇权为代表的君主专制时期。
中国皇帝制度是在封建社会以皇帝为中心,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用严格的等级、封建礼乐制度和皇位继承制度来集中突出皇帝个人权威地位;保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政治制度。这一制度贯穿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到清宣统皇帝退位才被彻底废除。
皇帝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以官僚机构为主轴的政治结构,它是在中国社会内部民族众多、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分散性的情况下,通过实现国家统一而形成的,是以官僚制取代世袭的贵族制而实现的。实行中央集权和各级官僚分层管理的制度,保证中央政令由上而下达到基层。政令的统一执行使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其次,在经济发展方面,由于皇权的巩固与发展是以大量存在的自耕农为其主要经济基础的,因此,皇权必定要保护自耕农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在封建小农经济条件下,无论哪一朝,哪一代,统治者对农业的发展都极为重视,他们把农业作为国家的根本来对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统治者基本上都是把“重农抑商”作为一项国策来施行的。用政治权力与法律手段打击商人、 封建地主与地方势力, 给自耕农以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 使得自耕农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在这种政治体制下,通过赋税、劳役的征集,把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进行各种经济建设,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繁荣。中国封建经济曾达到很高的发展水平。王者蔷薇之心怎么获得
在文化方面,以皇帝制度为突出标志的封建大一统社会里, 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的农业文明。在这种政治体制下,统一文字,整齐风俗,实行德化教育,将儒家学说纲常名教进行推广,使全国臣民在一种思想文化的指导下,取得共同认识,达到儒家的“王道”的极致。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皇帝制度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性。维护专制独裁统治,为所欲为,不受限制,残暴奢侈无度。这也说明,帝国就是一只船,而皇帝就是船上的舵手,整个帝国的命运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如果他执意要往礁石上撞或者他根本就不去
开船而是在船上休息,劝阻的人只会被杀死,而无济于事,并且再坚固的轮船也会撞坏,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科普小知识作文而中国历史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马背上夺皇位与皇帝幼小。几乎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是打仗奇才,指挥神妙。但当谈到政治,没有几个有雄才大略,连平庸的都少!多数对政治一窍不通,只知道饮酒作乐,其子孙也受父亲影响,使得中国的昏庸皇帝比比皆是。东汉王朝就是最好的例子,其皇帝多为幼儿,根本不懂得如何把舵,很容易被谋权夺位,形成宦官专权或者外戚当政的局面,皇帝成为摆设。
独赢是什么意思
皇位继承制度皇位继承是皇帝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关系到皇权的延续和王朝的稳定与兴衰。继承是历代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政权能否持续、国家能否稳定的关键问题。皇位继承遵循“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太子继承制,其中最基本的是“父死子继”、“立嫡以长”。
后宫制度是皇帝制度的重要方面,与当时的政治制度息息相关。它是维护皇权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为了满足皇帝的各种私欲,而且是培育皇位继承人,使皇权世代相传的重要保障。
秋分文案陵寝制度和宗庙制度是也是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它们是权力特殊的象征,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专制皇权的物化产物,实质是表现为神权形式下的“家天下”式君王统治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是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和存在服务于皇帝专制。皇帝制度的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帝制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皇帝制度的产生和存在则服务于皇权统治。
皇权包括行政、军事、立法、司法、文教等大权。在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在无法被超越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个人专权独断,对全国人民土地财富有唯一最高的控制、管理权。历史证明,只要皇权的这种调节功能得到正常发挥,整个国家将处于中央王朝的有效控制之下,强大的中央王朝就会结束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达到大一统格局。
皇位、皇权、皇族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在皇帝制度下,皇帝是重中之重,巩固皇权,皇帝是不可或缺的。
皇帝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核心和权利主体,法定的国家首脑和最高统治权力的执掌者。孟子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把皇帝和国家的关系诠释的淋漓尽致。全国的土地、资源、人民、财富均为皇帝所有,皇帝一人独治天下,总揽一切大权。中国的皇帝就是国家,国家就是皇帝。这种强有力的专制制度是与皇帝制度相伴而生的。
皇帝控制、指挥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全社会和军政信息,进行日常统治活动。地方的郡守、县长都是直接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他们的权力由皇帝赋予,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便于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大大削弱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只有皇帝有权决定全国性财政赋役的征调和开支,以及对外宣战和指挥调遣军队。
皇帝是国家政治事务法定的唯一最高决策者,有权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以至各级地方军政系统和文武官吏,要求他们绝对遵照自己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以皇帝名义发出的指示,都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不允许有任何违抗或异议,一切法律的颁行和解释,都以皇帝意志为准,从而保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皇权的专制性在皇帝制度确立之后得到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政治体制从秦朝建立以来,明确地显示; 君主是整个制度的核心,皇帝的决定具有不可逆性,君王作为国家的权力主体,其专制性是中国封建政治学说的最基本原则。
神化皇权保证了皇帝制度的神秘性,君权和神权相结合,加强了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更突出了皇帝的至高至尊的地位。尤其在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君权,维护政治统治,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这一做法无疑是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圣喂又神秘的外衣,以此来证明皇帝权力的独一无二性。
当然,在历史长河中,无论何种政治制度何种权力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的,一样会受到挑战和冲击。在政权更迭最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制度的发展跌入谷底,皇权也被弱化。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中国行政制度的发展收到特别影响。门阀制度盛行以及士族势力崛起使皇帝的地位和权力一落千丈,经历了空前的危机。
在经历沉重打击后,皇帝制度自身不断强盛,而皇帝则通过各种手段来强化皇权,使皇权变得更加专制。皇帝为避免相权对皇权形成威胁,将相权的权力进行分化,集中皇权,将
行政事务、选官任官方面的权力统统掌握在手中。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发动取得政权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军权收统于自己手中,直接掌握了军队的选拔和调动权力,以此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进一步加强皇权。后明成祖承先制,设立只有票拟权的内阁,将决策权收归到皇帝手中。明朝开始设立特务机构来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和控制。清朝雍正时期,设立传达机构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皇权达到鼎盛时期也意味着走向衰落。当权力全集中于皇帝个人,靠皇帝本人意志来处理事务而不受任何约束时,皇帝独裁、宦官之祸和外戚专权等弊端会越演越烈,最终使皇帝制度由鼎盛走向衰落。
存在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糟粕精华同在。在皇权专制下,容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助长了官僚贪污腐败之风,阻碍历史向前发展。而且在思想上主张独尊一家,钳制思想,压抑创造力。更甚的是,在封建末期,阻碍新兴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束缚社会生产力,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可皇帝制度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不能仅用批判二字就能了结的。它的存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有利于祖国
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同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以及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救灾行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繁荣。
>假如我是一只蚂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