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竺可桢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竺可桢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首诗仅有方寸大小,一阕词不过①寥寥 数行。文人们或叙事或咏物或抒情,用感性的(甲)yùn 律将人生的体悟吟咏为一首首传唱不息的历史歌谣。读诗歌,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得到审美享受:心之精微、情之真挚、诗之工巧、词之别样。在反复的吟诵中,② 藏在诗词(乙)内yùn 中的精神、价值观或生活方式渐次浮现,同此哀乐,古今共赏,传承千古。而那些流传至今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不正是历史带给人们的世间况味与人文思考吗?
1. 给语段①②处填写拼音:
寥寥______ ②______
2.给语段(甲)(乙)处填写汉字:
(甲)yùn_____律 (乙)内yùn______
3.语段方框内应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顿号  逗号
B.逗号  逗号
C.逗号  顿号
D.顿号  顿号
4.下列与“历史歌谣”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人生体悟
B.生活方式
C.流传至今
D.世间况味
5. 复句类型有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下列与文中划线句复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杭州吃
A.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B.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店铺门口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C.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宝贵,就不应该浪费一分一秒。
D.一个人若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就不应该畏惧错误。
6. 补全小文的古诗鉴赏笔记。
方法
回忆诗句
归纳结论
抓情感词
①三年谪宦此栖迟, 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到精准的词语能直抵作者情思。
意象
_______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但愿人长久, 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关注意象能帮助
理解诗歌意境与情感。
④ _______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 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析技法
矛盾对比
⑥ ________ , 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能帮读者深入理解诗人处境与心境。
夸张
⑦一封朝奏九重天, 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 为更好地创作诗歌,小桢到两首有关秋天的诗歌,想从中学习如何写作诗歌。
【甲】
秋 艾青
雾的季节来了――
无厌止的雨又徘徊在
收割后的田野上……
那里,翻耕过的田亩的泥黑
与遗落的谷粒所长出的新苗的绿
缀成了广大,阴暗,多变化的平面
而深秋的访问者――无厌止的雨
就徘徊在它的上面……
人们都开始蛰伏到那些
浓黑的屋檐里去了;
只有两匹鬃毛已淋湿的褐的马,
慢慢走向地平线搜索着
田野的最后的绿①
(1939 年秋 湘南)
【乙】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②。
注释:①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诗人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的洪流中,但终因国力不济, 抗战节节失利,形势所迫,作者不得不辗转于杭州、武汉、桂林等地。②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1)梳理“秋天”意象,完成表格。
“秋天”意象
意象
雾、雨、田野、黑泥、黑马等
① ______ (至少三处)
情感
② ______
抒发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指南 1:创写诗歌时,用意象来③ ______ 。
(2)品析诗歌语言。
小竺:我发现诗歌中 调组合 运用背后有着 丰富的意蕴 。比如《秋》中①
小桢:好的诗歌语言常具有“陌生化”特点,用表面违反常情、常理的语言给人以新奇感, 带来诗意,赋予诗歌审美价值。
②参考示例,从下列诗句中 任选一项 ,品析其陌生化语言表达效果。
A.人们都开始蛰伏到那些,浓黑的屋檐里去了。
B.寒衣处处催刀尺。
指南 2:创写诗歌要运用新颖灵动、精炼优美的语言来传递情思。
桃之夭夭
丁立梅
①春天是绕不开桃花的,桃花是春天的形象代言人。
②“小桃灼灼柳鬖鬖,春满江南”,桃的小腰肢一扭,灼灼一笑,这春天,才给上了,一点一点被挼进山山水水中。
③十里桃花,红粉浩荡,自然是壮观着的。然一两棵桃树,倚着春风,笑嘻嘻地开着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也是美得妙不可言的。阳春三月,你散步至郊外,边走边低头看着脚下青青的细草,突然,有艳粉的光芒,划过一地的草绿。你一抬眼,哗,一树桃花扑了过来。你惊喜莫名,除了束手就擒,还能做什么呢?如果旁边刚好有一个小小池塘,那就更不得了了,一池塘的水,都被染得粉红粉红的。你很想把一颗心放进去养养,像养着一条可爱的小鱼。等你归时,再取出来,那颗心一定不一样了吧。因为,它已浸透了桃花精神。桃花精神是什么呢?活泼有,烂漫有,天真有。还有,纯净。你总是纷繁喧哗着的一颗心,太需要纯净了。
④我想起小时的乡下,野地里,总有一两棵桃树在的。那时,野地里还会遇见杏树、梨树、枣树,是孩子们
随便丢下的果核长出来的吧。桃树长在田埂旁,或是傍着一条沟渠长着。平时也不大注意它,然一旦它开起花来,就没有人能做到熟视无睹了。一地的麦苗青青,映得那粉粉的桃花,潋滟着,艳得直往人的眼里心里钻。我们这些贪玩的小孩瞥见了,也忍不住走过去,仰头望望它。心里面高兴着,过些日子,就有桃子可吃了。
⑤野桃树结出来的桃,不过鸽子蛋大小,外面附着一层茸毛,却甜得要命。我们叫它毛桃,和鸟抢着吃。熟透的毛桃,洗也不用洗,轻轻一掰,它就裂成两半。吃完了,挑完整的果核带回家,丢在家前屋后。来年,那里定会冒出些小桃树。父母嫌它们占地方,悉数除去。但总有一两棵漏网之鱼,悄悄地成长起来。春天再回来的时候,它们也扛着一树桃花回来了。那时,家家屋前屋后,都有几树桃花映衬着。如今想想,我也曾是在桃花里住过的人呢,真的很奢侈。
⑥近些年,城里也栽有不少桃树,是当风景赏的。我时常散步的路旁,就有一棵,被修剪得又欹又曲。唉,也不知它疼不疼。一月初的时候,它光秃秃的枝条上,性急的小花蕾就爬了出来,如褐的小犬牙,龇着。二月里,那一颗颗褐的“犬牙”,渐渐饱满起来,可以咬住路过的风,和一些鸟语了。到三月,“犬牙”们变得很花苞苞了,鼓鼓的,染着一点胭脂红,像幼儿嘟起的小嘴巴。满枝头都嘟着这样的小嘴巴,让人感觉好像进了幼儿园,到处都是娇娇的娃。有天我再去看,那些小嘴巴一个个张开了,一吐一口秀丽,春就此变得妩媚而庄严。耳畔仿佛响起一首古老的歌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⑦那场穿行于桃花底下,欢天喜地举行的婚礼,成全了这世间所有的春天。
⑧春天有桃花来见,便不负春天了。
8. 文章刻画了两个时间段的桃树,请你结合全文补全下列表格。
桃树类型
生长原因
生长环境
生长状态
生长结果
小时候的桃树
田埂旁或是沟渠旁
近些年的桃树
供人观赏
被修剪得又欹又曲
9.读散文,要关注文中表现力强的句子。请从修辞手法角度为第⑥段划线句做批注。
二月里,那一颗颗褐的“犬牙”,渐渐饱满起来,可以咬住路过的风,和一些鸟语了。
10.文章第②段吟咏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里的词句,有什么作用?
11.语文老师组织开展“编单元·学写作”活动,她让同学们把本文编入以下单元,你认为可以编入哪个单元?请简要说明原因。
第一单元:《黄河颂》《紫藤萝瀑布》《沁园春·雪》
第二单元:《我爱这土地》《社戏》《故乡》
“ChatGPT写诗”引发了争议,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机器人写诗,是文学的灾难还是福音?
创作诗歌不难,难的是情感表达。写诗本身是一种文学创作,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除
了要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基本形式要素,还要倾注感情、价值与想象力。诗作里见思绪、见人品、见性情、见胸怀。写诗需要倾注感情,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这一点是人工智能很难达到的。
中山大学特聘研究员程羽黑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们读一首诗时,会体会诗句背后的隐喻。但人工智能写的诗即使有漂亮的句子,也只能是模仿人组合字句,不可能有隐喻,没有背后的所指。”他还补充道:“诗歌主要是情感,人类的情感,机器人是无法计算的。人工智能写的只能是低层次的类型文学,永远代替不了李白杜甫。”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精神世界是技术上的突破无法取代的,但是我们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因为人工智能会海量学习,它对于数据的模仿是人无法比拟的。艺术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创造,个性化是人类创造的生命。如果人类的创作不再发自内心,只是没有“人”的生命体验的一种技术性的东西,那么毁掉我们艺术生命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我们自己。
(节选自《当Al走入艺术的深巷,谁才是造物主》,有删改)
材料二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
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